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四章

作者:(美)迈克尔·克莱顿 字数:30486 更新:2024-05-14 11:17:19

莱文凯利和阿比从空地上跑过来,大声喊道:“莱文博士!莱文博士!你安全了!”他们紧紧地拥抱莱文,莱文不由自主地笑了。“博士,”莱文转过身对索恩说,“这很不明智。”“你为什么不对他们解释呢?”索恩说道,“他们是你的学生。”“别发火。莱文博士。”凯利说道。“这是我们自作主张,”阿比对莱文解释说,“是我们自己来的。”“自己来的?”莱文反问道。“我们觉得你们需要帮助,”阿比说,“而且确实需要。”他说罢转向索恩。索恩点点头:“对,他们是帮助了我们。”“而且我们保证不会碍手碍脚,”凯利说,“你们该干什么只管干什么,我们只……”“孩子们为你担心了,”马尔科姆说着走到莱文身旁,“因为他们认为你遇到了麻烦。”“不管怎么说,那么猴急干什么呀?”埃迪说道,“我的意思是说,你建造了这些车辆,可是你一样不带就走了……”“我实在是不得已呀。”莱文说,“他们的政府正忙于对付某种新型脑炎的蔓延,认定这与偶然被冲到那边沙滩上的恐龙尸体有关。当然,他们要毁灭在这座岛上发现的每一只动物,这种想法愚蠢透顶,不过谁也阻挡不了他们这种做法。我只好捷足先得了。机不可失啊。”“所以你就一个人来了。”马尔科姆说。“瞎说,伊恩。别再嘟着嘴了。我本想证明是这座岛之后,立刻就给你打电话。而且我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我有个向导,名叫迭戈,是个本地人。他向我保证说,几年前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上过这座岛。他好像懂得很多。他领着我顺顺当当地爬上了悬崖。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后来我们在小溪边遭到攻击,迭戈他……”“攻击?”马尔科姆说道,“什么东西的攻击?”“我没看清,”莱文说,“事情来得太突然。那只动物猛然把我击倒,撕坏了我的背包。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我就搞不清了。可能它被背包的形状弄懵了,因为我爬起来撒腿就跑,它并没有来追我。”马尔科姆眼睛看着他说:“算你他妈的走运,理查德。”“是啊,我跑了很长时间。等到回头一看,丛林中只有我一个人,而且迷了路。我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就爬上一棵大树。看来这个主意挺不错——可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迅猛龙出现了。”“迅猛龙?”阿比问。“小型食肉动物,”莱文回答说,“基本上是兽脚类食肉恐龙的体型,口鼻部较长,双眼视觉,身高两米左右,体重约九十千克。这种小型恐龙敏捷、聪明、很难缠,成群出没。昨天夜里一共来了八只,围着我的树又蹦又跳,想逮我。整整一夜,它们又蹦又跳,不停地嚎叫……折腾得我一点也没睡着。”“哇,真够倒霉的。”埃迪说。“喂,”莱文没好气地说,“这可不是我的问题,如果……”索恩插进来说:“你在树上过的夜?”“是的,到了早晨,迅猛龙都走了。于是我从树上爬下来,开始到处转转看看。我发现了那个实验室,管它叫什么吧。很显然,他们是仓促之中放弃它的,还撇下了一些动物。我从里面穿过,发现那里还有电,这么多年了,有些系统还在运行。最重要的是,那里有一个用于安全警戒的摄像监控网络。这可是一个幸运的突破。于是我决定对那些摄像机进行检查,我正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你们这些人闯了进来……”“等等,”埃迪打断他的话说,“我们是来救你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莱文说,“我肯定没有让你们来。”索恩说:“从电话上听起来,似乎你是在求我们。”“那是个误会,”莱文说,“我那是一时心烦意乱,因为电话打不通。你把我的电话造得太复杂了,博士。问题就在这里。好吧,我们可以开始吗?”莱文顿住了。他看着一张张愤怒的面孔。马尔科姆转身对着索恩说:“不愧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说,“而且是个了不起的人。”“听我说,”莱文说道,“我不知道你们的问题出在哪儿,要到这座岛上来进行考察是早晚的事。像这种情况下,还是越早越好。现在一切进展顺利,坦率地说,我看没有理由再继续讨论下去,现在不是斤斤计较的时候。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我认为应该马上开始。因为上这座岛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道奇森在科尔特斯港的切斯佩利多酒吧里,路易斯·道奇森躬着腰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慢慢地喝着啤酒。坐在他身边的乔治·巴塞尔顿是斯坦福大学里吉斯生物学教授,此刻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盘农家煎蛋。黄色的蛋黄流淌在绿色的调味酱汁上,道奇森一看就觉得恶心。他扭过头去,但还是听见巴塞尔顿咂嘴巴的声音,而且挺响。酒吧里没有别人,只有几只鸡在地上咯咯叫唤。一个小男孩不时地来到门前,朝着鸡扔一把石子,然后咯咯笑着跑开。吧台上方有一台嘶嘶作响的音响设备,锈蚀的音箱里正在播放一盘猫王的老磁带。道奇森轻轻哼着“爱上了你”,尽量按捺住自己的性子。他已经在这个烂地方坐了将近一个小时了。巴塞尔顿吃完鸡蛋,推开盘子,掏出总是随身携带的小记事本。“我说,路,”他开口说道,“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处理什么?”道奇森有点恼火地说,“没什么可处理的,除非我们能到那个岛上去。”他边说边用一张理查德·莱文的小照片敲着吧台,然后把照片翻过来。他发现人像是倒的,又把照片正过来。他叹了口气,看了看手表。“路,”巴塞尔顿耐心地说道,“去那个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将我们的发现呈献给世界。”道奇森顿了顿。“我们的发现,”他重复道,“我喜欢这种说法,乔治。这种说法很好。我们的发现。”“呃,这是事实,难道不是吗?”巴塞尔顿的脸上浮出和蔼的微笑,“遗传技术公司破产了,它的技术对于人类来说已经失传。一个非常非常惨重的损失,我在电视上多次说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只要重新找到它,就是一项新的发现。我不知道你还能把这个称作什么。正如亨利·普安卡雷所说……”“好吧,”道奇森说,“这么说我们有了一项新发现。那又怎么样呢?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绝对不行,”巴塞尔顿惊恐地说,“召开新闻发布会太粗俗了。我们会因此遭到各种各样的批评。不行,不行。如此重大的发现必须受到体面的礼遇,必须加以报道,路。”“报道?”“在文献刊物上——我想是《自然》杂志。”道奇森乜斜着眼:“你想在科学刊物上宣布?”“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来使它合法化吗?”巴塞尔顿说,“向我们的学术同行呈上我们的发现是名正言顺的事。当然,这将引发一场争论,但争论会包括什么内容呢?一场学术仗,教授攻击教授,报纸的科学版整整三天都是这个内容,直到被有关**再造的最新消息挤出版面为止。然而就在这三天中,我们已充分申明了我们的所有权。”“你来写吗?”“是的,”巴塞尔顿说,“我想要过些时候,登在《美国学者》,要么是《自然历史》上。一篇有关人类利益的东西,谈谈这项发现对未来的意义,还向我们陈述了历史,如此等等……”道奇森点点头。他知道巴塞尔顿言之有理,因而再次想到自己是多么需要他,让他加入这个团队是多么明智。道奇森从未想到过公众反应,巴塞尔顿则没有想过其他别的。“那么,很好,”道奇森说,“不过如果我们不去那座岛,一切都等于空谈。”他又看了看手表。他听见身后一扇门打开了,他的助手霍华德·金走了进来,还带来一个身材矮胖、留着小胡子的哥斯达黎加人。此人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一副阴沉沉的表情。道奇森在凳子上转过身来:“这就是那个人吗?”“是的,路。”“他叫什么名字?”“甘多卡。”“甘多卡先生,”道奇森举起莱文的照片说道,“认识这个人吗?”甘多卡才瞥了一眼就点点头说:“这是莱文先生。”“正是他。该死的莱文先生。他什么时候在这儿的?”“几天前。他和我的表兄迭戈一块儿去的,现在还没有回来。”“他们上哪儿了?”道奇森问道。“索纳岛。”“好。”道奇森饮干了啤酒,推开酒瓶,“你有船吗?”他转脸对着金问道,“他有船吗?”“他是个渔夫,有船。”金答道。“一条渔船,是的。”甘多卡点点头。“很好,我也要去索纳岛。”“是,先生,但是今天的天气……”“我不管什么天气,”道奇森说,“天气会转好的,我现在就要动身。”“也许要等等……”“现在。”甘多卡双手一摊:“我很抱歉,先生。”道奇森说:“把钱给他看看,霍华德。”金打开一只公文包,里面装满了面值五千科朗的哥斯达黎加纸币。甘多卡看了看,抽出一张纸币检查了一番,然后小心地放回去,身体稍微挪动了一下。道奇森说:“我现在就要动身。”“好的,先生,”甘多卡说,“你一准备好我们就出发。”“这还差不多,”道奇森说,“到那座岛要多长时间?”“大概要两个小时,先生。”“好,”道奇森说道,“这就好。”高架隐蔽所“我们开始吧!”莱文咔嗒一声把软钢缆挂在探险者的电动绞盘上,然后打开电源开关。钢缆在阳光下缓缓移动。他们已搬到悬崖脚下的一片宽阔平坦的绿草地上。正午的耀眼太阳从小岛的峭壁岩石方向照射下来,下面的山谷在正午的热浪中熠熠闪亮。不远处有一群棱齿龙。埃迪和两个孩子在进行铝制杆器件的组合安装。他们每次发出金属撞击声,这些形似瞪羚的绿色动物便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张望。这套组件在加州曾经是有些人孜孜以求的东西,现在这些细金属杆横七竖八地摊放在草丛中,就像一套超大型的游戏棒。“我们就要看到结果了。”莱文说着搓了搓手。电动机运转起来后,铝制杆开始移动,慢慢被提到空中。初露出来的结构就像蛛网一般脆弱,然而索恩明白,交叉支撑杆将使它具有惊人的强度。随着支杆慢慢展开,这个框架结构达到十英尺,最后高度达到十五英尺。顶部的小屋正好处于附近树丛最低枝叶的下方,这些枝叶提供了非常严实的掩护,然而架子本身却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是这个样子吗?”阿比问。“就是这个样子,没错。”索恩绕着它走了一圈,将锁定销一一装上,使架子竖直。“不过它实在太亮了,”莱文说,“我们当初真应该把它做成黑色的。”索恩说道:“埃迪,我们需要把它掩蔽起来。”“要喷漆吗,博士?我想我带了点黑色油漆。”莱文摇摇头:“不,那样又会有气味。用这些棕榈叶行吗?”“行啊,完全可以。”埃迪走到附近的一片棕榈树旁,用砍刀砍下许多棕榈叶。凯利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看着铝制支杆。“太棒了,这是什么呀?”她问道。“这是高架隐蔽所,”莱文说道,“来吧。”他说着,便开始往架子上爬。架子的顶部结构是一座小屋,屋面用间距四英尺的铝棒支撑,地板也是用铅棒铺成,铺排得比较密,间距约六英寸。但是他们的脚有从空隙中滑落的危险,所以莱文把埃迪·卡尔用绳索吊上来的第一捆棕榈铺在地板上,先将它铺垫严实,然后把剩下的棕榈叶捆绑在小屋外面,遮盖住小屋。阿比和凯利凝神看着外面的动物。他们处于这个有利位置,能将整个峡谷尽收眼底。远处有一群雷龙在河那边游**,北面有一群三角龙在吃草,一些长着高高顶冠的鸭嘴龙正趴在水边喝水。峡谷中传来它们低沉的、吹喇叭似的鸣叫。那声音深沉、阴森怪异,少顷,从峡谷那一侧的森林中,传来一声表示应答的鸣叫声。“那是什么?”凯利说道。“副栉龙,”莱文说,“它通过顶冠发出喇叭似的呜呜声,低频的声音传得很远。”南面有一群暗绿色的动物,前额很大,弯弯地向前突出,上面长了一只多节的小角。它们的模样有几分像野牛。“你管这些叫什么呢?”凯利问道。“问得好,”莱文说,“它们有可能是怀俄明肿头龙。很难确定,因为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完整骨骼化石。它们的前额骨很厚。我们曾经找到过许多圆顶头盖骨碎片,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完整的动物。”“那么那些头呢?它们有什么用?”阿比问道。“没人知道,”莱文说,“大家都认为它们是用来相互顶撞的,用于种群内部雄性之间的争斗。争夺雌性,诸如此类吧。”马尔科姆爬进隐蔽所。“是啊,是用来顶撞,”他没好气地说,“你们现在看到了吧。”“好吧,”莱文说,“它们现在并没有顶撞。也许它们的繁殖季节已经结束。”“也许它们根本就不会进行头部顶撞,”马尔科姆望着那群绿色动物说道,“我的感觉是,它们好像相当平和。”“是啊,”莱文说,“这当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非洲野牛在大部分时间里也显得很平和,事实上,它们通常是一动不动地呆呆地站着。尽管如此,野牛也还是凶猛难料、十分危险的动物。我们必须这样看,这种圆顶的存在一定有某种道理,即使我们现在还不太明白。”莱文转向孩子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造这个隐蔽所的原因。我们要对动物进行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的观察,我们要在可能的限度内完整记录它们的活动。”“为什么?”阿比问。“因为,”马尔科姆说,“这座小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研究我们这个星球历史上最大的秘密:物种灭绝。”“你们知道吧,”马尔科姆说,“遗传技术公司在关闭设施的时候过于匆忙,留下了一些动物,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恐龙成熟很快,大部分种类的恐龙在四到五年之间达到成年。到目前为止,在实验室中孕育出来的第一代遗传技术公司恐龙已经发育成熟,并开始繁殖下一代,而且完全是在野生环境中进行。现在这座岛上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大约有十几种不同的恐龙以群居的形式生活着,这可是六千五百万年来的头一次啊。”阿比说:“那为什么说是千载难逢呢?”马尔科姆指着平地那边:“喏,想想看吧。物种灭绝是一种难度非常大的研究课题,有十几种相持不下的理论。化石记录并不完备,而你又无法进行实验。伽利略可以爬上比萨斜塔,扔几个球来实验他的重力理论。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做过,但是有可能做了。牛顿用棱镜实验他的有关光的理论;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日、月食来实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实验贯穿了科学工作的全过程,但你怎么能实验物种灭绝理论呢?你办不到。”阿比说:“可是这儿……”“是啊,”马尔科姆说,“我们这儿有一些已经灭绝了的动物种群。它们被人为地引进一个封闭的环境,以便整体从头再进化。像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绝无仅有。我们知道这些动物曾经灭绝过,但是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你们期待着有所发现?就在几天之内?”“对,”马尔科姆说,“是这么回事。”“怎么发现?你们不会指望它们再次灭绝吧?”“你是说,就在我们眼前?”马尔科姆哈哈大笑起来,“不,不,不是那么回事。问题是,这是我们第一次不单单在研究骨头。我们在观察活生生的动物,观察它们的习性。我有一种理论。我想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也会看到有关这个理论的证据。”“什么证据?”凯利问。“什么理论?”阿比说道。马尔科姆朝他俩微微一笑:“等着瞧吧。”红桃皇后雷龙冒着白日的酷热来到小河边,低头饮水时,水中倒映出它们优雅弯曲的脖颈。它们那鞭子似的长尾巴懒洋洋地前后甩动着。几只幼小的雷龙,体型比成年的小得多,在这群龙中来蹦蹦跳跳。“很美,是不是?”莱文说道,“这种整体和谐的样子真美。”他朝旁边一靠,大声问索恩:“我的托架在哪儿?”“上来了。”索恩说。这时,绳索送上来一个沉甸甸的宽底座三脚架,顶上是一个环状托架,上面装了五台摄像机,悬垂的电线通到太阳能电池板上。莱文和马尔科姆动手把它架设起来。“视频怎么了?”阿比问。“数据进行多路传输,我们通过上行线路发回加利福尼亚。通过卫星,我们还将接入这里的安全网络。这样我们就有许多观察点了。”“那么我们就不一定非要待在这儿啦?”“对。”“这就是你说的高架隐蔽所?”“是的。至少这是萨拉·哈丁之类的科学家对它的叫法。”索恩爬上来加入他们。这个小小的棚屋现在有点拥挤了,然而莱文似乎没有察觉到。他正全神贯注于恐龙,通过一副双筒望远镜观察散布在草地上的那些动物。“跟我们想象的一样,”他对马尔科姆说,“空间结构。幼龙和未成年龙在群体中央,成年龙在外围保护它们。雷龙是用尾巴进行防卫的。”“好像是这样。”“哦,这是毋庸置疑的。”莱文说罢,叹了口气,“被证明是正确的,真令人愉快啊。”在下面的地面上,埃迪打开圆形铝制笼子的外包装。这就是他们在加州见过的那只笼子,这笼子高六英尺,直径四英尺,是用粗一英寸的钛棒制成的。“这东西怎么弄?”埃迪问道。“就留在下面,”莱文说,“它本来就该放在下面。”埃迪把笼子竖着放在高架的角落里,莱文爬了下来。“那是干什么用的?”阿比望着下面问道,“是捕捉恐龙的吗?”“实际上,恰恰相反。”莱文将笼子固定在高架的侧面。他拉着笼子的门反复开关了几次。门上装了一把锁,他查了查锁,把钥匙留在锁孔里,上面还扣着一只正在晃动的钥匙环。“这是一个防食肉动物的笼子,就像防鲨鱼的笼子一样,”莱文说,“如果你们在下面活动的时候发生什么意外,爬进笼子里就安全了。”“发生什么意外?”阿比神情不安地问道。“实际上,我认为什么也不会发生,”莱文说着又爬了上去,“因为我不相信这些动物会注意我们,或是这座小房子——一旦它被隐蔽起来。”“你的意思是,它们不会看见它?”“哦,它们会看见的,”莱文说,“但不会把它当回事。”“可是如果它们闻出我们来……”莱文摇了摇头:“我们把隐蔽所设在主风吹向我们的位置上。而且,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些蕨类植物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这是一种淡淡的、略微刺鼻的气味,几近桉树油味。阿比还是有些焦虑:“假如它们要来吃蕨类植物呢?”“不会的,“莱文说道,“这些是芒萁属植物,有微毒,吃了会引起口腔皮疹。实际上,有一种理论认为,它们的毒性最初是从遥远的侏罗纪开始进化来的,专门防止食草恐龙来吃它们。”“那不是一种理论,”马尔科姆说,“那只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测。”“这里面也不无道理,”莱文说,“中生代的植物肯定受到了特大型恐龙的严重挑战。一群一群的巨型食草兽,每只巨兽每天要吃掉数百磅植物,几乎要将所有的植物一扫而光,除非它们进化出某种防卫手段——要么是口味极差,要么有刺激性,要么是披荆带刺,要么是有化学毒性。所以说,这些芒萁属植物可能就是在那时进化出毒性的,而且这非常有效,因为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当代的动物都不吃这种蕨类植物。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如此蓬勃生长的原因。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植物还有防卫手段?”凯利问。“当然有哇。植物也像其他生命形式一样在进化,而且演化出自己的侵略形式、防卫形式等等。在十九世纪,多数理论都是关于动物的——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全是那一套。然而现今的科学家们却在思考绿色根茎的自然界。我们认识到,植物在无休止的生存斗争中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进化,从与其他动物的共生,到向其他植物发出警告的信号机制,到全面的化学战。”凯利皱起眉头:“发出信号?比如说呢?”“哦,例子多的是。”莱文说道,“在非洲,刺槐树进化出又长又尖的大刺,约有三英寸长,结果却促使长颈鹿和羚羊一类的动物进化出长舌来躲过这些刺。单单靠刺是不行的。于是在进化的军备竞赛中,刺槐树接着又进化出毒性,它们开始在树叶中产生大量单宁酸,在吃了树叶的动物体内引起致命的代谢反应。这简直要了它们的命。同时刺槐树还进化出一种相互之间的化学警告系统。如果一只羚羊开始吃一片树林中的一棵树,这棵树便会向空气中释放化学乙烯,从而使林中的其他树增加树叶单宁酸的生产,在五到十分钟以内,其他的树便产生更多的单宁酸,使自己变得有毒。”“那么羚羊怎样了?死了吗?”“唔,现在已经死不了啦。”莱文说,“因为进化军备竞赛仍在继续。最终羚羊认识到,它们只能吃很短一段时间。一旦树木开始产生更多的单宁酸,它们就停止不吃了。而且,食草动物发展出新的战略。譬如,当一头长颈鹿吃了一棵刺槐树叶以后,便不去碰在那棵树下风的所有其他树,相反,它会接着去吃一段距离以外的另一棵树,所以说,动物已经适应了这种防卫手段。”“在进化论里,这被称为‘红桃皇后’现象,”马尔科姆说道,“因为在《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红桃皇后’告诉艾丽丝说,她必须竭尽全力奔跑以便留在原地。进化的螺旋发展看来就是这样。所有的生物都在飞快地进化,就是为了保持在原有的均衡之中——留在原地。”阿比说:“这是通用的?甚至适用于植物?”“哦,那当然,”莱文回答说,“植物是极其活跃的,有其自身的方式。例如,橡树在受到毛毛虫攻击时,会产生单宁酸和苯酚进行自卫。只要一棵树遭到侵扰,整片树林就会进入戒备状态。这是一种保护树林的方式——你也可以说,是树木之间的一种合作。”阿比点了点头,从高架隐藏所眺望着那些雷龙——它们还在下面的小河边。“那么,”阿比说,“这就是为什么恐龙没有吃光岛上树木的原因吗?因为这些巨大的雷龙肯定要吃掉许多植物,而且它们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可是这些树看上去几乎没被碰过。”“说得很好,”莱文点头道,“我也注意到了。”“是由于植物的防卫手段吗?”“呃,可能是吧,”莱文说,“不过我想,对于树木为什么能保存下来的问题,可以有一种十分简单的解释。”“怎么说?”“你自己看吧,”莱文说,“一切近在眼前。”阿比拿起双筒望远镜,朝恐龙群看去:“什么简单的解释呢?”“围绕蜥脚类动物为什么长着长脖子的问题,”莱文说,“古生物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你看见的那些动物,脖子有二十英尺长。传统的观点是,蜥脚类动物进化出长脖子,是为了吃到较小动物吃不到的高处树叶。”“哦?”阿比问道,“是什么争论呢?”“这个星球上的大多数动物脖子都不长,”莱文说,“因为脖子长了,唔,是件麻烦事。它会引起各种问题。结构问题:如何布置肌肉和韧带来支撑长脖子。行为问题:神经脉冲必须经过很长一段路程才能从大脑传递到身体。吞咽问题:食物必须从口腔长途跋涉到胃里。呼吸问题:空气必须通过一根长长的气管向下抽。心脏问题:心脏必须把血液向上泵送到远处的头部,否则动物就会昏厥。就进化而言,这一切都是很难办到的。”“可是长颈鹿办到了。”阿比说。“是啊,它们办到了,尽管长颈鹿的脖子还没有这么长。长颈鹿进化出很大的心脏,它的脖子包着一层很厚的筋膜。实际上,长颈鹿的脖子就像一只血压计的橡皮囊袖带,一直包到顶。”“恐龙也有这种橡皮囊袖带吗?”“不知道,我们猜想雷龙有巨大的心脏,也许重三百磅以上。然而,还有另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在长脖子中泵送血液的问题。”“哦?”“你现在正看着哩。”莱文说道。阿比猛一击掌:“它们不把脖子抬起来!”“正确,”莱文说道,“至少是不常抬,或长时间不抬。当然啰,这会儿动物们正在饮水,所以脖子是向下垂的,不过,我想如果我们观察的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发现,它们昂起脖子的时间并不多。”“这就说明它们为什么不吃树上边的叶子!”“说得对。”凯利皱起来眉头:“可是,如果长脖子不是用来吃东西,那它究竟为什么还要进化呢?”莱文笑了笑说:“肯定有个充分的理由。我相信和防卫有关。”“防卫?长脖子?”阿比瞪大了眼睛,“我不明白。”“注意看,”莱文说,“答案其实很明显。”阿比通过望远镜定睛看着。他对凯利说:“我最不喜欢听他说‘这很明显’。”“我知道。”她叹了口气。阿比朝索恩那边瞟来一眼,正好与他的目光相遇。索恩用手指摆出个“V”形,然后把一个手指向后扳,这就迫使第二个手指随着移动。这说明两根手指是连在一起的……即便这是一种暗示,他也没有看懂。他没有看懂,于是皱起了眉头。索恩嘟哝着说出来一个“桥”字。阿比又往那边看,注视着那些鞭状的尾巴在那些比较小的动物头顶上前后甩动。“我懂啦!”阿比说,“它们用尾巴进行防卫,需要长脖子来和长尾巴保持平衡。这就像是一座吊桥!”莱文眯起眼睛看着阿比说:“你的脑子转得很快呀。”索恩扭过头去,暗暗一笑。“可我是对的……”阿比说。“对,”莱文说道,“你的观点基本上正确,长脖子因为长尾巴的存在而存在。对于两只脚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来说,情形就不同了。可是四足动物需要一个平衡长尾巴的东西,否则动物就会翻倒。”马尔科姆说:“实际上,这群雷龙还有更令人困惑的地方。”“哦?”莱文问道,“是什么?”“没有真正的成年龙,”马尔科姆说,“我们所目睹的这些动物,按我们的标准来说是庞然大物。然而,事实上,它们当中没有一个已经达到成年龙的个头。我为此感到困惑不解。”“是吗?我一点也不觉得困惑,”莱文说,“毫无疑问,这只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完全成熟的时候。我认为雷龙比其他恐龙生长缓慢。毕竟,像大象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就比体型较小的动物长得慢。”马尔科姆摇了摇头:“这不是恰当的解释。”“哦?那是什么呢?”“注意看,”马尔科姆指着草地那边,“这其实是很明显的。”孩子们哧哧地笑起来。莱文略略表现出不悦。“显而易见,”他说,“我觉得这些物种都没有完全达到成年期。三角龙、雷龙,甚至副栉龙,都比预想的要小些。这说明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因素:某种饮食因素,一座封闭的小岛产生的影响,甚至还有培育它们的方式。可是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特别突出或者令人担心。”“也许你是对的,”马尔科姆说,“可是话又说回来了,也许你是不对的。”科尔特斯港“没有航班?”萨拉·哈丁问道,“你什么意思?怎么没有航班?”现在是上午十一时。在过去十五个小时里,哈丁一直在坐飞机,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一架她碰巧赶上的从内罗毕飞往达拉斯的美军运输机上。她已经精疲力竭,感到皮肤脏兮兮的,需要冲个澡,换身衣服。然而事与愿违,她现在却在哥斯达黎加西海岸一个肮脏破旧的小镇上,与这里一个非常固执的官员争吵。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可是天依然是灰蒙蒙的,空****的机场上空云层低垂。“我很抱歉,”罗德里格兹说,“安排不出航班来。”“那么先前送那些男人的直升机呢?”“是有一架直升机,没错儿。”“在哪儿?”“不在这儿。”“我看得出来。可是它在哪儿?”罗德里格兹摊开双手:“飞到圣克里斯托巴尔去了。”“什么时候返回?”“不知道,我想是明天,要么就是后天吧。”“罗德里格兹先生,”她斩钉截铁地说,“今天我必须上那个岛。”“我明白你的愿望,”罗德里格兹说,“可是我爱莫能助啊。”“你有什么建议吗?”罗德里格兹耸耸肩:“我提不出任何建议。”“有没有船能送我?”“我没听说过有什么船。”“这儿是个港口,”哈丁说着指了指窗外,“我看见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船。”“我知道。但我不相信会有船去那些小岛,天气可是不太好啊。”“可是如果我要是下去……”“行啊,当然啦,”罗德里格兹叹了口气,“你当然可以去问问。”于是,在这样一个下雨天的上午,刚过十一点,她就背着背包,走上了摇摇晃晃的木码头。码头上拴着四条船,船上散发出浓烈的鱼腥味,可是所有的船上似乎都空无一人。全部活动正集中在码头的另一头。停靠在那里的一条船要大得多。船边的码头上,有人正在捆扎一辆红色牧人牌吉普车,准备装船,同时还有几只装有给养物资的大钢桶和板条箱。她向那辆车投去赞赏的目光——它经过特殊改装,大小可以跟最理想的越野车路虎防卫者相媲美。她心想,改装这辆吉普一定耗资巨大,只有经费充足的研究人员才能这么干。两名头戴宽边遮阳帽的美国人站在码头上,大喊大叫,指手画脚。一台老式起重机歪歪斜斜地吊起那辆吉普,晃悠到船的甲板上方。她听见其中一人嚷着:“小心!小心!”吉普车重重地落在木头甲板上。“真该死,小心!”几名工人开始往船上搬运箱子,起重机摆回去吊那些钢桶。哈丁走到离得最近的那人身旁,彬彬有礼地说:“对不起,不知你能否帮个忙?”那人瞟了她一眼。他中等身材,红皮肤,五官平淡,穿着崭新的卡其科考服显得有点别扭。他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无暇顾及其他。“我现在很忙,”他说着扭过头去,“曼努埃尔!看着点儿,那是敏感设备。”“对不起打搅了,”她继续说道,“我叫萨拉·哈丁。我想……”“你是萨拉·伯恩哈特也不关我的事,这个——曼努埃尔!该死!”那人挥舞着手臂,“你,那边去!对,就是你!把那个箱子扶正了!”“我想去索纳岛。”她把话说完。那人一听此话,态度完全改变了。他慢慢朝她转过身来。“索纳岛,”他说,“你不会与莱文博士有什么关系吧?”“有关系的。”“啊呀,我真该死。”他的脸上突然绽出热情的微笑,“真没想到啊!”他伸出手来,“我是路·道奇森,是库珀蒂诺生物合成公司的。这位是我的助手,霍华德·金。”“你好!”另一个人点点头说。霍华德·金比道奇森年轻一些,个头小一点,一副轮廓分明的加州人长相,很帅气。萨拉分辨出他的类型:典型的β类雄性动物,骨子里透出奴性。他对她的态度也有点怪:他挪到离她稍远的地方,好像道奇森越对她表示友好,他就越感到在她旁边不舒服。“那边,”道奇森指着甲板那边继续说,“是我们的第三位,乔治·巴塞尔顿。”哈丁看见一个身材粗壮的男人站在甲板上,俯身察看搬上船去的一只只箱子。他的衣袖被汗水浸透了。她问道:“你们都是理查德的朋友吗?”“我们这会儿正是去看他,”道奇森说,“去帮他。”他欲言又止,皱起眉头看着她,“可是,呃,他没对我们说起过你……”这时,她突然醒悟到自己在他的眼里是副什么模样:一个三十多岁的矮女人,穿着皱巴巴的衬衫、卡其布短裤和长筒靴。在乘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之后,她的衣服肮脏,头发也是乱蓬蓬的。她说:“我是通过伊恩·马尔科姆认识理查德的。伊恩是我的老朋友。”“我明白了……”他仍然目不转睛地打量着她,好像对她还不大放心。她不得不作出解释:“我一直在非洲,直到最后一刻我才决定上这儿来的。是索恩博士打电话给我的。”“哦,那是那是,博士。”那人点了点头,似乎放下心来,仿佛现在一切都解释得通了。她问道:“理查德现在还好吗?”“哦,但愿很好。因为我们正准备把这些设备给他送去。”“你们现在就去索纳岛吗?”“是啊,如果天气不变坏的话。”道奇森说罢,看了看天,“我们在五到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出发了。你看,欢迎你加入我们,如果你需要搭船的话,”他兴致勃勃地说,“我们可以做个伴。你的东西在哪儿?’“我只有这个包。”她说着,拎起自己的小背包。“轻装旅行,啊?好吧,哈丁小姐,欢迎加入我们的小队。”他此刻显得十分坦率、十分友好,与刚才的表现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然而她注意到,那位姓金的英俊小生明显感到不安。金背对着她,一个劲地忙碌着,大声嚷嚷着要工人们当心最后那几只板条箱。那些箱子上标有印刷体的“生物合成公司”字样。她隐隐约约感到他是有意不朝她看。而且,到现在她还没有看清甲板上那第三个男人。这使她犹豫起来。“你肯定没问题……”“当然没问题!我们会很高兴的!”道奇森说,“再说了,你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去那里呢?没有飞机。直升机也不在。”“我知道,我查过了……”“呃,你也知道,如果你要去那个岛,最好还是和我们一起去。”她看了一眼船上的吉普车后说:“我想,博士肯定已经到了那里,还带去了他的设备。”听见这句话,那个姓金的男人猛然警觉地转过头来,可是道奇森却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说:“是的,我也这么想。我想他是昨天夜晚动身的。”“他正是这么跟我说的。”“对,”道奇森点头称是,“所以他已经到了,起码我希望如此。”甲板上传来几声哇里哇啦的西班牙语。一位裹着油迹斑斑大衣的船长走出来,看着船舷外这一侧说:“道奇森先生,准备好了。”“好,”道奇森说,“好极了。上船吧,哈丁小姐。我们起航吧!”金渔船冒着浓浓的黑烟,嚓嘎嚓嘎地开出港口,向公海驶去。霍华德·金感觉到轮机在脚下隆隆作响,听见木头发出的吱呀吱呀声。他在听水手们用西班牙语的大声叫喊。他回过头看着科尔特斯港,发现这座小镇已成了簇拥在岸边的一堆乱糟糟的小房子。他希望这艘该死的船能经得起风浪——因为他们已来到茫茫大海之上。道奇森在投机取巧,又一次铤而走险。这是金最害怕的处境。霍华德·金认识路易斯·道奇森是将近十年前的事,当时他刚进入生物合成公司,是一位年轻的伯克利大学博士。当初他是一名颇有前途的研究员,大有征服世界的能量。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血液凝固遗传因子的。他加盟生物合成公司时,遗传因子问题正成为热门课题,似乎成了解决心脏病患者突发血栓溶解问题的一把钥匙。几家生物技术公司竞相研制新药,一来可以挽救生命,二来也好发一笔大财。起初,金专攻一种很有希望的、被称为血凝素V5或者HGV-5的物质。在早期实验中,它溶解血小板聚集体的速度达到惊人的程度,金一跃成为生物合成公司最有前途的年轻研究员。他的照片赫然出现在公司的年报上。他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并获得一笔近五十万美元的预算经费。可是接着,在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可收拾的难堪局面。在初步的人体实验中,HGV-5既未能溶解心肌梗塞中的血栓,也未能溶解肺栓塞中的血栓。更为糟糕的是,它还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胃肠道出血、皮疹、神经方面的问题。在一个病人死于惊厥之后,公司中止了该项实验。几个星期之后,金便失去了他的实验室。取代他的是一名新来的丹麦研究员,此人当时正在研究苏门答腊黄水蛭的唾液提取物,前景更加被看好。金去了一个较小的实验室。他认为自己已厌倦了血液遗传因子的研究,因而把注意力转向了镇痛药物。他掌握一种有趣的化合物,是从非洲角蟾蜍身上提取的蛋白质L异构体,似乎有麻醉作用。然而,此刻的他已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公司在审查他的工作之后,得出结论说他的研究缺乏充分的证明文件,无法取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实验许可。他的角蟾蜍项目就这样被草草封杀。当时的金三十五岁,已经经历过两次失败,他的照片再也没有上过年报。有传言说,下一次项目审查期间,公司有可能让他另谋高就。他提出的一个新研究项目立即遭到否决,那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黑暗时期。这时,路易斯·道奇森提议他们共进午餐。道奇森在研究人员中声名狼藉,被称为“接收大员”,因为他总是接过别人做的工作,将其美化成自己的成果。早些年,金绝对不会和他搅和一起。可如今,他却跟着道奇森进了旧金山一家豪华的海鲜餐厅。“搞研究是很难的。”道奇森同情地说。“你说得很有道理。”金回应说。“有困难,还有风险,”道奇森说,“事实上,有创意的研究很少能成功。可是公司方面理解吗?不理解。一旦研究失败,你就要承担责任。这不公平嘛。”“不见得吧。”金说道。“但这是问题的实质。”道奇森耸了耸肩,手里剔着一条软壳蟹腿。金没有搭腔。“我个人就不喜欢冒险,”道奇森接着说道,“开创性工作就有风险。大多数新的想法都不靠谱,大多数开创性工作都不成功。这就是现实。如果你觉得是在被迫进行开创性研究,那你的失败就在预料之中。如果你在大学里工作,就没有关系了,因为在那里,失败会受到赞扬,而成功则导致被排斥。可是在工业界……不行啊。在工业界,开创性工作不是个明智的职业选择,它只能让你陷入困境。而这正是你目前的处境,我的朋友。”“那我该怎么办呢?”金同道。“这个嘛,”道奇森说,“我有自己的一套科学方法。我把它称为集中研究开发。假如只有几个想法能行,何必要亲自去发现呢?太难啦。让别人去发现,让他们去冒险,让他们去争取所谓的荣誉吧。我宁可等待,然后去开发那些已经有希望苗头的想法。把好东西拿过来,把它变得更好。至少是把它充分改头换面,以便申请专利,然后我就能拥有它。它就成了我的。”道奇森如此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个小偷,金对此感到十分惊讶。可是道奇森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尴尬。金拨弄着面前的色拉说:“你告诉我这些干什么?”“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一样东西,”道奇森说,“我看到了勃勃的雄心。遭到挫败的雄心。我跟你说,霍华德,你未必还会失败,甚至在下一次的业绩考核时也未必被公司解聘。这样的事情真的会发生。你的孩子多大啦?”“四岁。”金说道,“可怕呀,没有工作,还有个小家庭,想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现在谁还会给你提供机会呢?到了三十五岁,一名科研人员要么已经有所建树,要么就不大可能搞出什么名堂了。我并不是认为这种说法就是对的,可他们就是这么想的。”金知道他们就是这么想的,加利福尼亚的每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都一样。“可是霍华德,”道奇森从桌那边欠过身来,压低嗓门说道,“一个奇妙的世界正在等待你,只要你愿意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你可以换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真觉得你应该考虑考虑我的这番话。“两周以后,金成了道奇森的个人助理,就职于未来生物趋势部——生物合成公司就是这样来称呼其在工业间谍活动方面所作的努力。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金在生物合成公司里又一次飞黄腾达,这一次是因为道奇森喜欢他。如今,金已拥有代表成功的全套装备:一辆保时捷、一笔抵押贷款、一次离婚、一个他在周末去探望的孩子。一切都是因为金证实了他是一名完美无缺的副手。他加班加点工作,处理繁琐的事务,使他那位花言巧语的上司不致陷于任何麻烦。在这一过程中,金逐步了解了道奇森的各个侧面:领袖魅力的一面,空想的一面,还有阴暗、残酷的一面。金对自己说,他能够对付那残酷的一面,能够对它进行制约,两年多来他已学会怎样去做了。然而,有的时候他也没多少把握。比如眼下。眼下他们正乘着一只颠簸摇晃、腥臭扑鼻的渔船,离开哥斯达黎加的某个荒凉村庄,向汪洋大海中驶去。就在这节骨眼儿上,道奇森突发奇想玩起了把戏,见了这个女人,还带上她一起走。金不清楚道奇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却看出他的眼睛闪闪发亮。这种眼神他过去见过几次,而每一次都让他心惊肉跳。那个叫哈丁的女人此刻正在前甲板上,站在靠近船头处眺望大海。金看见道奇森绕着吉普走动,连忙对他招了招手。“听着,”金说道,“我们得谈一谈。”“当然,”道奇森随和地说,“你在想什么呢?”他露出了微笑。那迷人的微笑。哈丁萨拉·哈丁注视着灰蒙蒙、阴沉沉的天空。渔船在靠近海岸的大浪中颠簸向前。水手们正手忙脚乱地把吉普车牢牢地固定在甲板上,因为有好几次它都险些松脱。她站在船头,强压住晕船的恶心。正前方,在远远的天际线上,一道低伏的黑色线段映入她的眼帘。那是他们第一次看见索纳岛。她转身朝后看去,发现在船中部的栏杆旁,道奇森和金正挨在一起紧张地交谈。金显得忐忑不安,疾速地打着手势。道奇森则一边听一边摇头。少顷,他把手搭在金的肩膀上,看上去是在稳定那个年轻人的情绪。两个人都对吉普车周围的一片忙乱视而不见。她觉得这有点蹊跷,因为刚才他们对这些设备还那样的担惊受怕,现在却似乎无动于衷了。至于那第三个男人,巴塞尔顿,她当然已经认出来了。在这条小渔船上见到他,她颇为惊讶。巴塞尔顿敷衍地与她握了握手,船刚驶离码头,他便到甲板下面去了,而且一直未再露面。不过大概他也晕船了。她在继续观察的过程中,看见道奇森转身离开金,匆匆跑去监督水手们的工作。金被撇在那儿,随后就走到船尾,去检查把箱子和桶固定在甲板上的绳索。箱子上标着“生物合成公司”。哈丁从未听说过什么生物合成公司。她很纳闷,不知伊恩和理查德究竟与它有什么联系。每当伊恩和她在一起时,他对生物技术之类的公司总是颇有微词,甚至嗤之以鼻。而这帮人看起来又不大像是朋友,他们显得太拘谨、太……反常。随即她又想到,伊恩的确有一些古里古怪的朋友。他们总是不期而至,出现在他的公寓——日本书法家、印度尼西亚加马兰马戏团团员、身穿磨得发亮的西班牙式夹克的拉斯维加斯魔术师、认为地球是空心的诡秘的法国占星学家……还有他那些教学家朋友们。他们才真叫疯狂,或者说在萨拉眼中他们是这样。他们如此想入非非,如此醉心于他们的验证。一页又一页的验证公式,有时甚至洋洋洒洒几百页。这些对她来说太抽象了。她喜欢与泥土打交道,喜欢观察动物,喜欢体验声音和气味。这些对于她才是实实在在的。其他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串理论: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海浪开始猛烈地拍击船头,她朝后退了几步,不让自己给打湿。她打了个哈欠,在过去二十四小时里,她没睡多少觉。道奇森忙完了吉普车的事,朝她走来。她问:“一切正常吗?”“啊,是啊。”道奇森说着,露出愉快的笑容。“你的朋友金看上去挺心烦意乱的啊。”“他不喜欢坐船。”道奇森说完,冲着海浪点了点下巴,“不过我们正在加速航行,还有个把小时就要登岸了。”“告诉我,”她说,“生物合成公司是怎么回事?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是一家小公司,”道奇森说,“我们生产所谓的消费性生物制品。专门搞娱乐类和体育类的生物。比如说吧,我们曾培育过新品种的鲑鱼,以及其他供垂钓的鱼。我们正在培育新品种的狗,专门为住公寓的人培育的小型宠物犬。诸如此类的东西吧。”她心想,这都是伊恩很讨厌的东西。“你跟伊恩熟吗?”“哦,说来话长啦。”道奇森说。她注意到他在闪烁其词:“多长啊?”“要从公园的时候说起了。”“公园?”他点了点头:“他跟你说过他的腿是怎么受伤的吗?”“没有,”她说道,“他对此闭口不谈,只说这件事发生在一次咨询工作过程中,当时……我不清楚,好像出了点麻烦,那是个公园吗?”“是的,可以这么说。”道奇森说罢,把目光投向大海。少顷,他耸耸肩说:“那么你呢?你又是怎么认识他的?”“他曾是我的学位论文阅读人之一。我是个生态学家,研究非洲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大型哺乳动物,在东非,特别是食肉动物。”“食肉动物?”“我一直在研究鬣狗,”她说,“在这之前是狮子。”“研究很久了吗?”“到现在将近十年了,拿到博士学位后一直干了六年。”“有意思,”道奇森说着点了点头,“这么说,你是从非洲一路赶过来的?”“是啊,从坦桑尼亚的塞罗尼拉。”道奇森茫然地点点头,视线越过她的肩膀,投向小岛:“真是想不到啊,看样子天气总算要放晴了。”她扭头一看,只见头顶上方云层渐薄,微露出道道蔚蓝。阳光正努力穿透云层,海面上风浪渐平。她惊讶地发现小岛已靠近了许多,她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些耸立的悬崖峭壁,尽是些灰红色的火山岩,陡直险峻。“在坦桑尼亚,”道奇森说,“你有一个很大的研究团队吧?”“不,我一个人工作。““没有带学生?”他问道。“没有。因为我的工作并不是很刺激、很吸引人。非洲热带草原的大型食肉动物多数在夜间活动,因此我的研究工作大多是在夜晚进行。”“这难为你丈夫了。”“哦,我还没结婚。”她微微耸了耸肩。“真没想到啊,”他说,“毕竟,像你这么漂亮的女人……”“我没有时间,”她很快回答了一句,接着话锋一转问道,“你们准备在哪儿靠岸?”道奇森回头看了看,他们离小岛已经很近,可以看见冲向峭壁的海浪和高高溅起的白色浪花。他们离岛只有一两英里远了。“这是个不寻常的岛,”道奇森说,“中美洲这一带是火山多发区。在墨西哥与哥伦比亚之间大约有三十座活火山。所有这些近海岛屿在过去都曾经是活火山,是中部火山链的一环,然而与大陆的情况不同,现在这些岛屿都成了死火山,已经有一千年左右没有喷发了。”“这么说,我们看到的是火山口外侧?”“一点不错。那些悬崖峭壁完全是雨水侵蚀造成的,不过海水也侵蚀了峭壁的底部。你看到的悬崖上那一块块平平的断面,就是海水冲刷形成的,大量的岩壁表面遭到侵蚀,发生劈裂后坠入海中——都是些松软的火山岩石。”“那么你们将停靠在……”“岛的迎风侧有几处崖壁被海浪冲刷形成了岩洞,其中有两处岩洞与岛内流出的小河连接起来了,所以船是可以进去的。”他抬手向前指了指,“看那边,你现在刚好能看见其中的一个岩洞。”萨拉·哈丁看见悬崖底部向内凹进,形成一个不规则的洞口,洞口四周巨浪拍击,一股股白花花的羽状水柱飞溅到空中,高达五十英尺。“你们打算把船开进那边的岩洞?”“如果天气不变,是打算这样。”道奇森转过头来说,“别担心,情况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糟。别管它。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是关于非洲,你是什么时候离开非洲的?”“接到索恩博士的电话之后。他说他要和伊恩一块儿去搭救理查德,问我愿不愿意来。”“你是怎么说的?”“我说我要考虑考虑。”道奇森皱了皱眉头:“你没跟他说你要来?”“没有,因为我没拿定主意。我是说我很忙,我有自己的工作,再说路途又这么远。”“为了一位老情人啊。”道奇森同情地点了点头。她长叹一声:“哎,你是知道的,伊恩这个人。”“是啊,我了解伊恩,”道奇森说,“很有个性。”“这只是一种说法。”她说。一阵尴尬的沉默后,道奇森清了清嗓子。“我都搞糊涂了,”他说,“你到底告诉谁说你要来了?”“谁也没告诉,”她说,“我搭上一班飞机就来了。”“可你的大学,你的同事们……”她耸了耸肩:“时间来不及。再说我刚才说过,我是独自一人工作的。”她又朝小岛望去。渔船上方是高耸的悬崖。他们离岛只有几百码了,那个岩洞此时也似乎大了许多。海浪猛烈地拍击着洞口两侧,接着被高高地溅起。她摇了摇头:“看起来相当险恶啊。”“不必担心,”道奇森说,“看见没有?船长已经把船驶向洞口。一旦通过了洞口,我们就平安无事了。然后……就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景象了。”渔船在海浪中颠簸摇晃,东倒西歪,很不稳定。她紧紧抓住护栏。身旁的道奇森咧嘴笑了笑说:“明白我的意思吗?非常震撼,是不是?”他突然显得精神亢奋,几近焦躁不安。他绷紧身体,搓着双手:“没有必要担心,哈丁小姐,我绝不会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在……”她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可是她还未来得及答话,船头便又一次下沉,溅起一片浪花,她不由得踉跄了两步。这时,道奇森迅速弯下身子——看起来是要来扶稳她——可是似乎出了点意外——他的身体猛撞在她的腿上,随后一抬——接着又是一股大浪劈下来,她感觉身体被扭翻,不禁失声尖叫,伸手去抓护栏。但是一切都来得太快,世界在她周围颠倒旋转,她的头猛地撞上了栏杆,旋即身子翻了个筋斗,从空中坠落下去。她看见船体上剥落的油漆从身旁一闪而过,看见绿色的海洋冲着她扑面而来,接着她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使她周身震颤。她一头扎进汹涌翻滚的海水,沉入波涛之下,进入一片黑暗之中。山谷“事情进展绝对顺利,”莱文搓着手说,“必须承认,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高兴极了。”他和索恩、埃迪、马尔科姆及孩子们一起站在高架隐蔽所里,俯视着谷地。正午的天气又闷又热,小观察棚里的每个人都汗流浃背。环顾四周,那绿莹莹的草地已是空空****,大多数恐龙已经躲进树底下的荫凉地里去了。唯有那群雷龙例外。它们离开树林,又回到河边喝起水来。这些巨型动物相互紧挨着聚集在水边。在附近不远处比较分散的,是那些有高高顶冠的副栉鸭嘴龙,这群体型略小的恐龙将自己置身于雷龙群的附近。索恩揩去流进眼里的汗珠后说道:“你到底有什么可高兴的?”“为了我们眼前所看见的一切,”马尔科姆说完,看了看手表,在笔记本上做了一项记录,“我们正在获得我所希望得到的数据,非常激动人心。”索恩打了个哈欠,因为炎热而感到困倦:“怎么激动人心?恐龙正在喝水。这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是又在喝水,”莱文纠正他说,“这是一小时内的第二次了。在中午,这种**摄取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些庞然大物在温度调节方面的重大适应性变化。”“你是说,它们大量饮水是为了保持凉爽。”索恩说道。他总是对专门术语感到不耐烦。“对。显然如此,大量饮水。不过据我看来,它们回到河边也许完全是另一个原因。”“是什么?”“来,过来,”莱文指着前面说,“看这些恐龙群,看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布局的。我们看到了一种前人从未在恐龙身上看见甚至怀疑过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物种间的互依现象。”“是吗?”“是的,”莱文说道,“雷龙群和副栉龙群待在一起。我昨天就见到它们在一起。我敢打赌,当它们出现在开阔地时,也总是在一起。毫无疑问,你是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毫无疑问。”索恩说。“这是因为,”莱文说道,“雷龙高大强壮却视力很弱,而副栉龙体型较小却视力敏锐,所以,这两种恐龙守在一起,是为了相互提供防卫,就像斑马和狒狒在非洲平原上厮守在一起一样。斑马嗅觉灵敏,而狒狒视力极好,它们在一起,要比任何一方独自行动更能有效地防范食肉动物的袭击。”“你认为这也适用于恐龙,因为……”“显而易见,”莱文说道,“只要观察一下它们的行为就明白了。当这两群恐龙各自独处时,总是紧紧地聚成一团,而当它们共处时,副栉龙就会放弃原先的队形分散开来,在雷龙外围绕成一圈,正如你们眼前所见。这只能意味着个体的副栉龙会受到雷龙群的保护。反之亦然。这只能是一种防食肉动物的相互防卫系统。”他们正看着,有一只副栉龙抬起头来,凝望着河对岸,然后哀婉地、雁鸣般的叫了一声,声音深长而悦耳。其他副栉龙也纷纷抬头凝望。雷龙还在河边继续喝水,不过有一两头成年龙抬起了颀长的脖颈。在正午的炎热中,成群的昆虫围着他们嗡嗡乱飞。索恩问道:“那么食肉动物在哪儿呢?”“就在那边。”马尔科姆手指着河对岸不远处的一片树林。索恩看了看,什么也没看见。“你没看见它们?”“没有。”“继续看。是一些体型较小、类似蜥蜴的动物,暗褐色。是迅猛龙。”索恩耸耸肩膀,他还是什么也没看见。站在他身旁的莱文吃起一块强化饼干来。他聚精会神地握着望远镜,随手将包装纸扔在隐蔽所的地板上。几片碎纸屑飘落到下面的泥土地上。“味道怎么样?”阿比问。“蛮好,有点甜味。”“还有吗?”莱文在衣服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一块递给他。阿比把它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凯利。他动手撕去上面的包装纸,小心地把纸折好,放进自己的衣服口袋。“你们意识到了吧,”马尔科姆说道,“就物种灭绝问题而言,这一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很明显,恐龙灭绝问题的复杂性是人们没有认识到的。”“是吗?”阿比问道。“想想看,”马尔科姆说,“关于物种灭绝的所有理论,依据的都是化石记录。然而从化石记录上看不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类行为。它们并没有记录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因为化石只是些骨头而已。”阿比说道。“说得对。而骨头并不是行为。想想看,化石记录好比是一系列照片,是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现实中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看化石记录就像在翻阅一本家庭影集,你明知影集是不完整的,明知生活是在这些图片之间展开的,可是对这之间所发生的事,你却没有任何记录。你有的只是照片,于是你就对着照片研究啊、研究啊。很快,你便开始不再把影集当作一系列瞬间的记录,而是把它当成了现实本身。于是,你开始从影集的角度来解释一切,却忘记了在它背后的现实。“而且人们往往是,”马尔科姆继续说道,“从自然事件的角度来进行思考,认为是某种外部的自然事件导致了物种灭绝。比如一颗流星撞击地球,改变了气候。或者是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或者是流星撞击导致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要么是植被发生变化,物种遭受饥荒,因而灭绝;要么是爆发了新的疾病,导致物种灭绝;要么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毒死了所有的恐龙。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人们想象的都是某种外部事件。从来没有人想到动物自身可能发生变化——不在骨骼化石中,而是在它们的行为上。然而,当你看着这样一类动物,看到它们的习性是如何错综复杂地相互关联,你就会意识到,一个群体行为的改变能够轻而易举地导致物种灭绝。”“但是群体行为为什么会改变呢?”索恩问道,“假如没有某种外部大灾变的逼迫,它们的行为为什么要改变呢?”“实际上,”马尔科姆说道,“行为始终在变化,随时在变化。我们的星球是一个动态的、活跃的环境。气候在变化,陆地在变迁,大陆的漂移,海洋的升降,高山的崛起与风化。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最快的物种就是最优秀的物种,所以才很难看出一场带来沧桑巨变的灾难,会如何导致物种灭绝,但是变化无时不在发生。”“如此说来,”索恩说,“究竟是什么导致物种灭绝的呢?”“肯定不单单是急剧的变化,”马尔科姆说,“事实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实?”“在每一次重大的环境变迁之后,通常总有一批物种灭绝——但不是马上就灭绝,要经过几千年乃至几百万年。比方说,北美的上一次冰川作用。冰川向下延伸,气候发生骤变,可动物并没有灭亡,只是当冰川消退,人们认为万物都将复苏时,许多物种才开始灭绝。长颈鹿、老虎和猛犸正是在这个时期从美洲大陆消失的。这就是通常的模式。似乎是物种因剧变而衰弱,但过后才慢慢死亡。这是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现象。”“它被称为‘削弱滩头阵地’。”莱文说。“这怎么解释?”莱文默不作答。“没有解释,”马尔科姆说,“这是古生物学之谜。不过,我相信复杂性理论可以告诉我们许多东西。如果真像关于混沌边缘生命的概念所说的,那么,把动物推向混沌边缘的就是这种重大变化。它使各种各样的行为趋于不稳定。而当环境恢复正常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回归到正常。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只是又一次重大变化。这是一种实在无法适应的重大变化,我认为各种动物都可能形成出人意料的新行为方式。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恐龙……”“那是什么?”索恩问道。索恩正在观察树丛,看见一只恐龙跃入视野。那恐龙体型细长,凭借后肢敏捷地跳跃,靠坚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身高六英尺,呈绿褐色,身上的暗红色条纹有点像老虎。“那是一只迅猛龙。”马尔科姆说道。索恩扭头对莱文说:“就是把你赶到树上去的那种恐龙吗?模样挺丑的。”“但效率很高,”莱文说,“这种动物是构造独特的残杀机器,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高效的捕食者。刚才出来的一只是领头的,它统领着整个恐龙群。”索恩发现树下有动静:“还有不少哪。”“哦,是的,”莱文说,“这一群数量很大。”他举起望远镜,细细察看,“我希望能找到它们的窝,”他说道,“我在岛上到处找也没找着。当然,它们行踪隐秘,不过即便如此……”这时,所有副栉龙都高叫起来,同时朝雷龙群贴近。高大的雷龙显得无动于衷,离水边最近的成年龙居然还转过身去,背对着步步逼近的迅猛龙。“难道它们一点也不在乎?”阿比说,“它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别给蒙住了,”莱文说,“雷龙非常在乎。它们的样子也许像巨型奶牛,其实不然。它们的鞭尾长三四十英尺,有好几吨重。你看它们的尾巴甩得多快。它们用这些尾巴抽一下,就足以折断攻击者的脊梁骨。”“这么说,转身是它们防御的一部分?”“那还用说。现在你可以看到它们的长脖子是怎么与尾巴保持平衡的了。”成年雷龙的尾巴极长,竟然能一直伸到河对岸。面对这些来回甩动的尾巴,在副栉龙的喧嚣声中,领头的迅猛龙转过身去。片刻之后,整个兽群开始沿着树林边缘,悄无声息地向丘陵方向走去。“看来你是对的,”索恩说,“是尾巴把它们吓跑了。”“你数了有多少只?”莱文问。“不清楚。十只吧。不,等等,是十四只,也许还要多,我可能数漏了几只。”“十四只。”马尔科姆在笔记本上草草记下。“你想进行跟踪吗?”莱文问道。“现在还不想。”“我们可以坐探险者去。”“以后再说吧。”马尔科姆说。“我想我们有必要知道它们的窝在哪里。”莱文说,“如果我们要弄清猎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伊恩,这一点可是至关重要的啊。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而现在正是进行跟踪的大好时机……”“以后再说吧。”马尔科姆说。他再一次看了看手表。“你今天看手表已经不下一百次了,”索恩说道。马尔科姆耸了耸肩。“快到午饭时间了,”他说,“顺便问一下,萨拉怎么样了?她该不是快到了吧?”“快了,我觉得现在她随时都可能出现。”索恩说道。马尔科姆擦去前额的汗珠。“这上面真热呀。”“是挺热的。”他们听见昆虫在中午阳光下发出的嗡嗡声,看见迅猛龙在悄悄退去。“你知道,我在想,”马尔科姆说,“也许我们该回去了。”“回去?”莱文说,“现在?我们的观察怎么办?我们还要架设其他摄像机呢,还有……”“我不知道,也许稍事休整会有好处。”莱文以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一句话也没说。索恩和孩子们默默地看着马尔科姆。“呃,我觉得,”马尔科姆说,“如果萨拉从非洲大老远赶来,我们就该在那儿迎接她。”他耸了耸肩,“我想这是起码的礼貌。”索恩说道:“这个我没有想到,唔……”“不,不,”马尔科姆急促地说,“不是那么回事。我只是,呃……你知道,说不定她还不来呢。”他忽然显得没了把握,“她说过要来吗?”“她说她要考虑考虑。”马尔科姆眉头一皱。“那她是要来的。如果萨拉这么说,她就会来。我了解她。好,你们怎么说,想回去吗?’“当然不想,”莱文边说边通过望远镜向外看,“我现在说什么也不会离开这儿。”马尔科姆转过身去:“博士,想回去吗?”“当然,”索恩说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天太热了。”“如果我还算了解萨拉,”马尔科姆边说边从架子上往下爬,“她就要光彩照人地出现在岛上啦。”岩洞哈丁奋力向上挣扎,终于把头露出了水面。她看见的只有海水——她的四周是高达十五英尺的大浪。海洋的威力巨大无比,浪涛托着她忽而向前,忽而向后,她却无力抗争。她看不见渔船的踪影,四周只有浪涛滚滚的海水。她也看不见小岛,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她极力驱赶着内心深处的恐惧。她试图在海浪中踩水,但是脚上的靴子像铅一般死沉。她又沉了下去,再挣扎上来,抢着呼吸两口空气。她必须想办法脱掉靴子。她深吸一口气,然后把头扎进水里,试图去解靴带。她笨手笨脚地解靴带结的时候,觉得肺部在烧灼。海浪不停地将她冲过来又冲过去。她脱下一只靴子,浮出水面深吸一口气,接着又扎入水中。她费力地去脱另一只靴子,可是她的手指却因寒冷和恐惧而变得僵硬,仿佛足足用了几个小时。终于,她的腿自由了,轻松了。她用**向前游,并喘了一口气。汹涌的浪涛把她高高托起,接着又把她抛下。她看不见小岛。恐惧再度袭上心头。她转过身体,感觉巨浪再度升腾。这时,她看见了小岛。峭壁近在咫尺,近得令人心惊肉跳。巨浪咆哮着冲向海岸,她离岸边不超过五十码,正被海浪毫不留情地裹带着向前。等到被托至浪峰上的时候,她看见岩洞就在右侧一百码处。她想朝右边游,却无能为力。她根本无法在这拍岸狂涛之中向前游,她能感受到大海的力量,感到自己正被冲向峭壁。由于恐惧,她的心狂跳起来。她知道顷刻间自己就要命归黄泉。一个浪峰从上面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她呛了一大口水,咳嗽起来。她的眼前一片模糊,她感到恶心和极度的恐怖。她把头埋进水里,交替挥动手臂,双腿拼命蹬水,开始向前游。可是她毫无移动的感觉,只觉得巨浪正把她向侧面推。她不敢向上看,更加奋力地蹬水。当她抬头换气时,发现自己已稍稍地——不多,但却稍稍地——向北移动了。她离岩洞又近了些。她受到了鼓舞,但又感到惧怕。她的力气实在太小!她的手臂和双腿因用力过猛而酸痛。她感到肺部灼热,呼吸短促,上气不接下气。她又咳了一下,赶紧再吸一口气,埋下头又继续朝前蹬。即使埋头于水中,她依然能听见浪涛拍击悬崖时的隆隆声。她拿出全身的力气蹬水,潮流和波涛推着她忽左忽右,时前时后。希望渺茫,可她仍在拼搏。渐渐地,肌肉的酸痛变成了一种持续的隐痛。她感到自己一生都在经受着这种疼痛。她不再去注意它了,继续向前蹬水,忘却了自己。她感到波涛再次将她托起,于是抬头换了口气。这时,她惊讶地发现岩洞已经近在眼前,只要再奋力划上几下,就会被冲进那个洞里。她原以为岩洞周围的水流不会那么汹涌湍急,其实在洞口两侧,波涛高高涌起,冲击着高处的崖壁,然后跌落下来。那只船已全无踪影。她再次埋下头去,使出最后一点气力拼命蹬水。她感到浑身瘫软,支撑不了多久了。她知道自己正被浪裹挟着冲向峭壁。耳边隆隆的涛声更响了。她又猛蹬了几下,突然间,一个巨浪将她托起、抬高,把她抛向峭壁。她无力抗争。她抬头看了看,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漆黑。在疲惫和疼痛中,她意识到自己进入洞里。她已经被冲进了岩洞!浪涛的轰响在空空洞洞地回**。洞内太黑,看不见两侧的石壁。水流湍急,将她不断冲向深处,她费力地大口吸气,徒劳地用力划水。她的身体擦在岩石上,一阵钻心的灼痛,接着,她便被冲向岩洞的更深处。然而就在这时,情况有了变化,她看见洞顶方向的微弱光线,四周的海水似乎也在泛光。汹涌的波涛减弱了,她发现把头保持在水面上容易多了。她看见了前方炽热的光,明灿灿的炽热——那是岩洞的尽头。转眼之间,惊魂不定的她已被送出洞口,进入阳光和蓝天之下。她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宽阔而污浊的河流之中,河岸两旁是茂密葱茏的绿色植物。空气又热又闷,远处丛林中的鸟鸣声依稀可闻。正前方,在河道的拐弯处,可以看见道奇森那条船的尾部,船已经系泊在岸边。她看不见一个人影,也不想看见他们。她拿出仅剩的一点气力,蹬水游向岸边,然后抓住生长在水边的一簇密集的红树属植物。她觉得已精疲力竭,用手臂勾住一棵树的树根,仰面躺在缓缓的水流上,看着天空,不停地喘着粗气。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觉得有些力气了,便双手交替拽着水边的红树根向前移动。她看见岸上的植被中有一个狭窄的缺口,通向一片泥泞的河岸。她从水中爬出,爬上滑溜溜的河岸。这时,她注意到烂泥地上有几个巨大的动物脚印。这是些奇特的三趾脚印,每个趾端都有一个巨大的趾甲印……就在俯身观察的时候,她感到大地在她的手掌下震颤。她的头顶上方出现一个巨大的阴影,她抬起头,惊愕地发现一只巨型动物皮革般的灰白色腹部。她非常虚弱,无法作出反应,连仰头也做不到。她最后一眼见到的,是落在她身边那的只皮革般的硕大的脚,还听见它踩在烂泥上的吱喀声和轻柔的鼻息声。可是突然间,疲惫向她袭来,她终于顶不住了,身子朝后一仰倒在地上,白眼一翻,昏死过去。道奇森在离河岸几码远的地方,路易斯·道奇森爬上专门定制的牧人牌吉普车,使劲带上了车门。霍华德·金坐在旁边的乘客座上,使劲拧着自己的双手说:“你怎么能对她那么干?”“怎么啦?”后座上的乔治·巴塞尔顿问道。道奇森没有回答。他拧动钥匙开始点火,发动机轰隆隆地启动了。他猛地把这辆四轮驱动的车挂上挡,离开停泊在岸边的小船,驶上山坡,进入了丛林。“你怎么能下得了手?”金怒冲冲地又说了一遍,“我说,你真该死。”“那是个意外。”道奇森说。“意外?是个意外?”“是啊,就是个意外,”道奇森不动声色地说,“她是从船上掉下去的。”“我什么也没看见。”巴塞尔顿说。金一个劲地摇头:“天哪,如果有人来调查怎么办……”“来了又怎样?”道奇森打断他的话说,“我们在风浪很大的海面上。她站在船头,一个大浪打下来,她就被卷进了海里,她不大会游泳,我们兜着圈子找她,可是已经没有希望了。一次十分不幸的意外事故。你还担心什么呢?”“我担心什么?”“是啊,霍华德,你他妈的到底担心什么?”“我亲眼看见的,看在上帝的份上……”“不,你没看见。”道奇森说。“我是什么也没看见。”巴塞尔顿说,“我在甲板下面,自始至终。”“你倒好了,”霍华德·金说,“可是如果有人来调查呢?”吉普车在土路上颠簸着驶进丛林深处。“不会有人来的,”道奇森说,“她是匆忙之中离开非洲的,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去哪儿。”“你怎么知道?”金嘀咕道。“她亲口告诉我的,霍华德。我就是这么知道的。现在把地图给我拿出来,不要再叽叽咕咕了。你跟我合伙时是知道这桩买卖的。”“看在上帝的份上,我可不知道你要杀人。”“霍华德,”道奇森叹了口气说,“不会出什么事的。把地图拿出来吧。”“你怎么知道?”金说。“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道奇森说道,“这就是原因。我可不像马尔科姆和索恩,在这个岛上的什么地方瞎转悠,在他妈的丛林里天知道搞什么鬼名堂。”提到其他人又增加了金的烦恼。他忧心忡忡地说:“没准我们会撞上他们……”“不,霍华德,不会的。他们根本不会知道我们到这里来。我们只打算在岛上停留四个小时,记得吗?一点钟上岸,五点钟回到船上。七点钟回到港口,半夜就回到旧金山啦。砰!叭!完毕。终于,在这么多年之后,我总算要得到早该得到的东西了。”“恐龙胚胎。”巴塞尔顿说道。“胚胎?”金吃惊地问。“哦,我现在对胚胎已经不感兴趣了。”道奇森说,“几年前,我曾经想把冷冻胚胎弄到手,可现在没有理由再去烦什么胚胎了。我要的是受了精的恐龙蛋。在四小时以内,我就要得到这个岛上每一种恐龙的蛋了。”“在四小时之内怎么可能办到呢?”“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岛上每一个恐龙孵化地点的精确位置。把地图给我,霍华德。”金打开地图。这是小岛的大幅地形图,二英尺乘三英尺,蓝色等高线显示出了地面标高。在山谷几个较低的位置上,标有密集的红色同心圆。还有几处则标着一连串的圆圈。“这是什么?”金问道。“为什么不看一下说明?”道奇森说。金把地图转过来对着自己,看了看图例。“‘西格玛数据地球资源卫星/北欧站混合频谱VSFR/FASLR/IFFVR。’然后是一串数字。不对,等等,是日期。”“正确,”道奇森说,“是日期。”“是飞经日期?这是一份总图,汇总了卫星几次飞经时获取的数据。”“正确。”金皱起眉头:“看上去像是……可见光谱,假孔径雷达,还有……是什么?”“红外线。宽频热录像。”道奇森微笑道,“我只用了大约两小时,就把这些都搞定了。下载所有的卫星数据再加以归纳,就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明白了,”金说道,“这些红圆圈是红外信号!”“正是,”道奇森说,“大型动物发出大信号。我获取了最近几年卫星飞经此岛的所有资料,然后标出这些热源的位置。每次越过时位置都有重合,这就形成了这些红色同心圆。这意味着,这些动物往往都在这些特定地点。为什么呢?”他转向金,“因为这些就是它们筑窝的地方。”“对,肯定是。”巴塞尔顿说。“也可能是它们进食的地方。”金说。道奇森不耐烦地摇摇头。“很明显,那些圆圈不可能是进食地点。”“为什么不可能?”“因为这些动物平均每头重达二十吨,这就是理由。如果有一群二十吨重的恐龙,也就是说,有一群重量超过五十万磅的综合生物量在穿越森林,而许多大型动物在一天之间就要吃掉大量的植物,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移动中进食。对不对?”“我想……”“你想?看看你的周围吧,霍华德。你看到森林中有任何一片被吃得光秃秃的地方吗?没有,你看不到。它们在一个地方的树上吃几口叶子,就走开了。相信我吧,这些动物不得不边走边吃,但是它们不会移动窝点,所以这些红圈一定是筑窝的地点。”他瞥了一眼地图,“如果我没弄错,第一个窝群就在这个高地的那边,在小山另一侧。”吉普车歪歪扭扭地穿过一片泥泞,然后吃力地朝山坡上爬去。求偶叫声理查德·莱文站在高架隐蔽所里,透过望远镜紧盯着恐龙群。马尔科姆已同其他人一道返回拖车去了,只留下莱文独自一人。说实在的,马尔科姆一走,莱文反倒轻松了。莱文很乐意观察这些奇异的动物,但又明白马尔科姆并不分享他这股无穷无尽的热情。实际上,马尔科姆似乎总有点心不在焉,另有所思,而且对观察工作显然缺乏耐心——他只想着分析数据,却不愿进行数据收集。当然,在科学家中间,这是众所周知的个性差异的表现。物理学就是最好的例子。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就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他们来回传递着论文报告,却甚少共享其他东西。他们简直就像在从事不同的学科研究。至于莱文和马尔科姆,他们在研究方式上的差异早在圣菲研究所的日子里就已显露出来。两人都对物种灭绝问题抱有浓厚兴趣,不过马尔科姆是从纯数学的观点出发,广义地探讨这一课题。他的超脱,他的不可动摇的公式,都使莱文着迷,于是他俩开始频频在午餐时进行非正式交流:莱文向马尔科姆传授古生物学,马尔科姆则向莱文传授非线性数学。他们开始得出某些令双方都感到激动的尝试性结论。然而,他们之间也开始出现分歧。他们不止一次地被请出餐厅,于是就走到赤日炎炎的瓜达卢佩大街上,再步行返回河畔,互相之间的大叫大嚷仍然没有停息,嚷得走近他们的游人都急忙躲避到街对面去了。最终,他们的差异落到了个性问题上。马尔科姆认为莱文像个迂腐的学究,小题大做,拘泥于细枝末节,从来看不见大局,也从不去看行动的结果。而莱文则毫不犹豫地认为马尔科姆傲慢、冷漠,根本不注意细节。“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有一回莱文提醒他说。“也许是你的上帝吧,”马尔科姆反唇相讥,“不是我的。我的上帝存在于过程之中。”莱文站在高架隐蔽所里,心想,那正是一位数学家嘴里会说出的答案。莱文非常满意细节便是一切的说法,至少在生物学中就是如此,而他那些搞生物学的同事们最常见的失误就在于,他们对细节关注不够。莱文本人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细节上了,他根本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就拿袭击他和迭戈的那种动物来说吧,莱文经常想起它来,一遍又一遍在脑子里回想,重新体验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因为其中有某种困扰人的东西,有某种他不能正确把握的印象。那只动物攻击速度很快。他起初觉得那是一种基本兽脚亚目食肉恐龙——后肢、强劲的尾巴、大大的脑壳,都没有特别之处——可就在看见那动物的瞬间,他发现它的眼眶四周有些特别,使他不禁想到萨氏肉牛属龙,是阿根廷的戈罗弗里戈群系。除此而外,它的皮肤颜色也与众不同,似乎有点斑驳的亮绿色,可是还有某些……他耸了耸肩。那个使他感到困惑的东西游弋在他的脑海深处,他有点捉摸不透。他就是感到把握不住。莱文很不情愿地把注意力转向那些离雷龙不远、分散在河畔吃草的副栉龙。他听见副栉龙发出独特的、低音喇叭般的叫声。他注意到它们经常发出一种比较短促的叫声,像低沉的雁鸣。有时候,几只恐龙会同时发出这种叫声,有时候甚至相互覆盖。这似乎是用一种声音向群体表明各自的位置。接着,传来一声长长的、富有情调的喇叭似的叫声。这种声音不常听见,而且往往出自群中两只最高大的恐龙。它们高高地昂起头,发出嘹亮悠长的鸣叫。可是这种声音意味着什么呢?站在热辣辣的阳光下的莱文,决定进行一项小小的实验。他把双手拢在嘴边,模仿着发出这种喇叭似的叫声。虽然模仿得不是很像,但是领头的副栉龙马上抬起头来,东张西望起来。接着它低低地叫了一声,回应莱文。莱文发出第二声叫唤。那只副栉龙又应了一声。莱文听见了回应声感到很开心,随即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等他再度抬起头来,他惊讶地发现那些副栉龙正离开雷龙群,集结起来,呈单行径直朝高架隐蔽所走来。莱文身上开始冒汗。他做了什么了?在脑海中某个奇怪的地方,他怀疑自己刚才模仿的是求偶叫声。把一只求偶的恐龙吸引过来,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谁知道这些动物在求偶时的行为方式呢?他越来越焦虑。眼看着它们大踏步走过来。也许他应该与马尔科姆通个话,听听他的建议。刚想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模仿那种叫声已经干扰了环境,引入了一个新的变量。他所做的恰恰是他对索恩说过他不想做的。当然,这只是考虑欠缺。不过这对于整体格局肯定不是非常重要的。可是马尔科姆一定会对他大发雷霆。莱文把望远镜放低一些,继续进行观察。一阵低沉的喇叭声在空中回**,声音响极了,简直震耳欲聋。大地开始颤抖,高架隐蔽所也因此而晃动起来,显得有些不稳。我的上帝呀,他暗自思忖,它们冲着我来了。他弯下腰来,用不听使唤的手指在背包里找他的对讲机。进化问题拖车里,索恩把复水食物从微波炉中取出,放在盘子里,递给坐在小餐桌周围的人。大家打开包装纸,开始吃起来。马尔科姆把叉子戳进食物里:“这是什么玩意儿?”“芳草烤鸡脯。”索恩道。马尔科姆咬了一口,摇摇头。“技术真奇妙啊!”他说,“他们真有办法,能把这东西的口味做得像硬纸板。”他看着坐在对面的两个孩子,见他们正吃得津津有味。凯利抬眼看着他,用叉子指了指餐桌旁那个书架上的书说:“有件事我不明白。”“只有一件事吗?”马尔科姆说。“就是有关进化的,”她说,“达尔文很早以前就写了一本书,对吗?”“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马尔科姆说。“到了今天,大家都相信他所说的,是不是?”“我想,公正的说法是,世界上每一位科学家都同意,进化是地球生命的一种特征,”马尔科姆说道,“而且我们人的祖先也是动物。是的。”“好吧,”凯利说,“那么,现在还有什么大题目可做呢?”马尔科姆笑着回答说:“这个大题目是,人人都同意进化在发生,可是没有人理解它是如何进行的。这套理论中还有许多大问题没有解决。这一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承认。”马尔科姆把餐盘推开。“这一套理论,”他说,“要追溯到一两百年以前。最早是乔治·居维叶男爵。他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解剖学家,生活在世界学术的中心巴黎。1800年前后,出土了一些古老的骨头,居维叶意识到它们属于一些已绝迹于地球的动物。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1800年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被创造出来的所有动物物种当时依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种看法似乎合情合理,因为当时人们认为地球的年龄只有几千岁,而且认为上帝是所有动物的造物主,是绝不会听任他造出的物种灭绝的,因此,人们一致认为物种灭绝是不可能的。面对那些挖出的骨头,居维叶苦苦思索,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有上帝还是没有上帝,许多动物已经灭绝,而且他认为,其起因是世界范围的大灾变,比如说诺亚的洪水。”“好吧……”“于是,居维叶很不情愿地逐渐相信了物种灭绝的说法,”马尔科姆说,“但他从来没有接受进化的观点。居维叶认为,没有发生过进化,只是有些动物灭绝了,有些动物活下来了,但是没有什么动物发生过进化。在他看来,动物是一成不变的。后来才出了达尔文。达尔文声称动物的确在进化,那些出土的骨头实际上是现今活着的动物的祖先,不过已经绝迹了。达尔文思想的含义使许多人感到不安。他们不愿意考虑上帝的造物在发生变化的问题,也不愿意考虑他们的家族谱系中有猴子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使人难堪,觉得很没面子。争论极其激烈。但是达尔文收集了数量惊人的事实资料——他的论辩理由压倒了对方,于是,他的进化观点逐渐为科学家、并最终为世人所接受。然而问题并没有解决:进化是如何发生的?对此,达尔文没有作出满意的回答。”“自然选择呗。”阿比说。“是啊,这是达尔文的解释。环境产生的压力青睐某些动物,以致其后代更频繁地生育繁殖,进化就是这样发生的。然而许多人都认识到,自然选择其实并不是一种解释,而仅仅是一个定义:如果一种动物兴旺了,它就肯定被选择了。可是这种动物身上的什么东西受到了青睐?自然选择又是如何实际运作的呢?达尔文茫然不知,而且在其后五十年间也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不就是基因嘛。”凯利说。“是啊,”马尔科姆说,“很好。我们进入了二十世纪,孟德尔的植物学研究成果被重新发现,费希尔和赖特进行了种群研究。我们很快便知道是基因控制着遗传——且不管基因是什么。记住,在本世纪前半叶,在整个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谁也不知道基因为何物。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告诉我们,基因是双螺旋排列的核苷酸。真了不起。我们还知道了突变。于是,到了二十世纪末,我们就有了自然选择理论。根据这个理论,突变自发地产生于基因中,而环境则青睐那些有益的突变,进化就发生于这一选择进程之中。这样解释简单而直截了当。上帝没有起作用,并未涉及什么更高的组织原理。最后,进化只是一连串要么生存、要么灭亡的突变的结果,对不对?”“对。”阿比说。“可是这种观点有些问题。”马尔科姆说,“首先,有个时间问题。单个细菌——最早的生命形式——具有两千个酶。科学家已经估算出,原生浆液的酶进行任意组合要多长时间。估算结果为四百亿到一千亿年,可地球的年龄才四十亿年。所以说,单凭机缘似乎实在太慢,尤其是当我们已经知道,细菌是在地球形成四亿年之后才出现的。生命却出现得极快——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必然起源于外星球。不过我认为这只是在回避问题。”“好吧……”“其次,还有协调的问题。假如你相信当下的理论,那么生命奇妙的复杂性就成了偶然事件的积累——串在一起的基因意外事变。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动物时,发现似乎有许多要素肯定是同时进化的。以蝙蝠为例,它们具有回声定位功能,靠声音导航,为此,许多东西都必须进化。蝙蝠需要专门的器官来发出声音,需要专门的耳朵去接收回声,需要专门的大脑去解读声音,还需要专门的身体去俯冲、猛扑并捕捉昆虫。假如这一切不同时进化,就没有什么优势了。如果想象这一切的发生纯属偶然,那就好比想象一场飓风袭击了废品堆,就把零散的部件组装成一架能飞的波音747飞机。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不错,”索恩说,“我同意。”“下一个问题。进化行为并不是总像一股盲目的力量在行动,有些环境生态龛还是空白。有些植物没有动物去吃,有些动物没有多少进化。鲨鱼在一亿六千万年间都没有变化。自从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负鼠也一直没有变化。这些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它们自己却几乎保持着原样,不是一模一样,但几乎还是原样。换句话说,它们似乎没有对它们所处的环境作出响应。”“也许它们仍然很适应。”阿比说。“也许吧。抑或是发生了我们所不理解的事情。”“什么呢?”“比如影响结局的其他规则。”索恩说:“你是说,进化是定向的?”“不,”马尔科姆说,“那是特别创造论,是错误的。完全是谬论。我所说的是,自然选择对基因的作用可能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那太简单了,还有其他力量在发挥作用。血红蛋白分子是一种蛋白质,就像三明治似的折叠着,里面有一个与氧结合的中心铁原子。血红蛋白在摄入和吐出氧时会膨胀和收缩,就像一个微型分子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将它折叠。...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