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和程杰立即着手在全民兵的范围内挑选好手,重新组织侦查队,准备北进。和之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二人准备组织三支队伍,每支队伍的人员构成极为丰富,从安保到科研再到后勤,从质量到数量都为历次侦查队之最。这三支侦查队的目标很单纯,就是为新基地寻找到新的“能源库”。但是,只有张航和程杰清楚,他们的存在,更多,是为了能够向西和向北扩张做准备。野心,从未消散。就在张航和程杰准备继续北进的时候,林良和魏雷霆则带着另外一支队伍秘密前往位于榕城西北沿海的一处废弃定居点。这里叫做东岗镇,距离榕城60公里,周围有大片未开垦的荒地,而不远处,便是海岸线。虽然能源燃料的短缺问题越发突出,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张航和程杰的北进行动,更多的还是要想办法在内部进行改造和挖潜。于是,在林良日常翻阅旧时代的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东岗镇这样一个小地方。更让他兴奋不已的是,这里坐落着一处在旧时代就已经建好的核电站,他们希望能重新启动这里,代替目前使用的的垃圾循环发电系统,为整个新基地控制区提供足量的电力供应。而一旦成型,林良计划将主要能源从燃油改成电力,甚至未来有机会的话,变成核能。当然,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第一步,自然是要重启这个废弃的东岗核电站。这样一项大工程工,放到旧时代,怕是把整个新基地的人口全部填进去,都不一定能完工。更何况,还有技术的壁垒和断代。林良找到了魏雷霆,希望他可以帮忙出出主意,虽然二者分别管理不同的领域,但是科研无边界,总还是有存在交集的地方。所以,当二人组织的科考队和施工队抵达东岗核电站的时候,自然要进行全面评估,科学的归科学、工程的归工程。好就好在,工程机器人的大量应用免去了人力的浪费,无论是勘探测量,还是修缮维护,都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林良早起大量留存的旧时代的文献和资料也排上了用场,其中就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大型核电站机组的标准化维修建设的方案,这也为东岗核电站的重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原本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前期准备工作,他们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便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只等开工。但是,准备归准备,要想顺利开工,还需要过两关,民众的意见,以及核心会议的批准。虽然新基地占据了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控制区内的人口毕竟只有区区六万两千人,东岗核电站的维修工程是否可以推进下去,是要经过全民投票来征求意见的。毕竟,这个世界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类对于核能并没有做到安全的使用。核污染遍地开花,水源土壤放射性元素无限超标,人类大量死亡,这对世界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而这,仅仅过了几十年而已。在核污染之下艰难生存的幸存者们不会忘记曾经的历史。所以当东岗核电站的维修工程开始征求意见的时候,八成的群众投出了反对票。这个结果,是在核心会议的意料之中的,问题在于,到底是求安稳还是求发展,核心会议成员之间,也拿不定主意。远在南城准备指挥侦查队北进的张航和程杰,传回了他们的意见,赞同修缮核电站。理由很简单,生存是第一位的,没有电力、没有能源,只有死路一条。和二人持同样意见的,还有林良和魏雷霆,毕竟他们也不希望自己前期的工作付诸东流。四人赞同,票数过半,这意味着如果官方执意采取行动,核电站的破土动工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民意不可违,在新基地外围,已经有群众拉开横幅,喊着口号,抗议核电站项目。很快,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大有之前“面包房扰乱”时的状态。巡逻队严阵以待,管控现场,他们给抗议人群特意辟出了一块区域,供他们发泄情绪和不满。王诗晴站在自己的办公室前看着这一切,她转过头问罗思青:“我们难道就这样让她们闹下去吗?”“有这样的诉求也是正当的,老实说,核电站的危险太大了。”后者答道。“我们不是科学家,这些抗议的人也不是,林良和魏雷霆已经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他们认为可以施工,我们就应该相信他们,再拖下去,燃料迟早有一天会被用光的。”王诗晴叹了口气。“老姐,我不知道你在等什么。”林良冲进王诗晴的办公室,在听说开工的条令迟迟没有下达的情况之后,他把魏雷霆一个人留在东岗镇主持大局,自己赶忙跑回来,落实这个事情。“要是我签了这个指令,我们怕是要失去民意了。”王诗晴摇着头。“放屁,他们懂科学还是我懂科学!”林良愤怒地指着窗外,“不开工,没有能源做储备,说句不好听的,到了冬天,我们都得冻死在新基地!”“这个道理我能不知道吗?我们现在不是孤军奋战,还有六万多的群众要考虑!”“打仗的时候我们考虑民意了吗?防疫隔离打疫苗的时候我们考虑民意了吗?现在资源已经紧张到何种程度了,你居然还惦记考虑民意。”林良焦急地吼道。“我看当初张航对叶范宇和港城做的是对的,谁要是反对核心会议的指示,谁就是叛党,就要消灭他们。”说罢,林良转身准备离去,王诗晴赶紧叫住了他。“你要干嘛?”“干嘛,回东岗镇,开工!”“你现在还不能回去。”“为什么,难道我要让这群乌合之众毁了大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