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以至于让大个子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曾经被自己蔑视的资本家。她想对鹿飞理加以限制,却发现没有相应的规则和法条,没有了法理基础,她又想动用猎狐者予以武力捉拿,可自己的精髓亲信们却已经被渗透地无孔不入。最后,她甚至考虑过对鹿飞理直接用德贝塔病毒定点清除,可后者早就不知从什么渠道拿到了原始血清,令自己和身边人免于荼毒。慢慢地,她发现自己被孤立、被架空,虽然奎帕特岛上的一切依然有序运转,但这里的主人,已经不仅仅是她一个人了。张航率领大军凯旋归来。没有程杰和高佐,是因为他们还在根据地搞着“改制”,这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当地的群众必须要接受同蓝种人共存的事实,只有化零为整,分散安置,才能够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参战的第1师的指战员,进入到了休整模式,但是张航并没有闲着,在短暂休息了几天之后。他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毕竟在他走的这大半年里,云城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同程杰的对接工作,也需要他来监督完成。张航马不停蹄地召开了核心会议,虽然程杰并不在场,但会议上讨论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有争议的议案。首先是行政区域的划分,在北进行动之后,整个“新基地”控制的区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深耕多年的老“控制区”,另一部分,是新占领的“根据地”。按照张航的思路,两个区域未来要逐渐融合,并互相开放,以促进人员、技术、经济流通。届时将不再有“控制区”、“、根据地”这样的称谓,而统一称作“解放区”,以符合“幸存者的家园”这一称谓中对于“解放”的定义。至于未来新获得的地区,将被称作“控制区”,但在恢复重建之后,依然会被划归到“解放区”之列。这个提案很经过讨论和举手表决,很快便被通过,进入实施阶段。下一个,便是关于东岗核电站以及核技术的使用问题。经过大半年的修缮和调试,林良和魏雷霆负责的核电站项目算是投入了运营。虽然这中间经历了群众的反对。但是在王诗晴的处置之下,算是平稳解决。而当时的那些反对声,也随着能源危机的解决,偃旗息鼓。现在几乎全城都用上了小型核聚变装置为动力系统的车辆和设施,而东岗核电站所提供的能源也完全能够保障整个老“控制区”的电力供应。张航其实很好奇,这样一个在旧时代要耗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工程项目,林良和魏雷霆是怎么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予以完成的。答案是,他们找了智能人前来帮忙。作为被张航“特殊照顾”的群体,因斯先生和他的同胞们始终低调地在城市中穿梭。为居民们提供呼吸器、空气净化系统、资源循环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算是“服务于群众”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迭代中成长。因此,当林良提出希望他能提供一臂之力的时候,因斯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也是为什么东岗核电站的修缮工作会如此迅速的原因,智能人们利用自身强大的计算能力规划工程进度、操作机械施工,几乎是不休不眠,且甘于奉献和牺牲。可以说,如果不是他们把自己当成工具一样去使用,东岗核电站不会迅速完成修复工程,而云城的居民们也不会用上干净无污染的核能源。但是,在完工之后,因斯先生并不想大书特书,他告诉林良,万物有因必有果,虽然他并非人类,但张航给了他成为一个“人”的地位和尊严,那他就会用自己之所能来回报他。只不过,林良告诉因斯先生,他真正回报的不是张航,而是那些为了保证他能自由生活的普通的群众。而张航,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罢了。小型核聚变装置的普遍应用不仅让居民群众受益,实际上,这个东西应用最广泛的,还是在战事上。除了围攻莞城时林良带人在主战旦克和步战车上安装的那些核聚变动力系统之外。远在后方守城的卫戍部队、巡逻队等战事力量也已经换装了带有核聚变装置的载具装备。显然,“新基地”民兵部队的武器装备,进一步得到了升级换代,在臧舟市上的那支几十个人的队伍,如今发展成了这个样子,想必是连张航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支威武之师,如今却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扩充力量,还是精简队伍。王诗晴将这个问题摆在核心会议上进行讨论,说明已经到了影响社会发展的程度。在“新基地”组织发展的头三年,幸存者们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转变。民兵的角色也从“亦兵亦民”转化成了纯粹的职业队伍。三年之后,大个子的威胁随处可见,无论是德贝塔病毒还是蓝种人,又或无人机……只要张航不死、“新基地”不亡,她是不会善罢甘休。只不过,长期在和平下浸染的民众们,需要发展来让自己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一支一度占据总人口五分之一的武装力量,的确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但是,形势的严峻和开疆拓土的需要又不能不依仗他们。所以对于大量民兵的存续问题,在核心会议上,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意见。“我之所以把裁撤兵员这个事情提出来,着实是有一些考虑的……虽然能源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的资源有些过多倾斜给民兵了。不客气地说,现在我们采取的是先军策略,一切都以民兵优先,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不能再忽视这件事情了。”王诗晴的话,句句都戳在张航的心窝子上,他知道前者是爱他的,但是处理正事,却不能被感情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