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他还是再一次将一批还在半岛等待验收的重武器划拨给了第3军,这是张航能做到的所有了。在东线的作战中,民兵第3军的很多指战员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同盟军必须要在有空中支援和公路的情况下才能作战,离开了这两样,他们将一无是处。奥利弗下定决心要让民兵看一看,谁才是战场上真正拥有战斗意志的人。在上一次特遣队杳无音信之后,他再次派出了一支特遣队,重新前往德东岭,对“三角洲”团来说,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一旦被占领,就意味着从柳坛里到下揭雨里的公路被彻底切断,那些没有逃出来的士兵,将再无生机。所有特遣队的士兵几乎承受了最大限度的负重,武器易爆物、能支撑三天的口粮、易爆物、睡袋,以及其他的野战物品。于是,战斗力堪比一个加强营的特遣队同大部队相向而行,颇有些“视死如归”的味道。原本他们以为在白天不会遇到什么民兵的攻击,但在特遣队行军的过程中,突然遭遇到了一支小股部队。更拉跨的是,这场小规模遭遇战让战特遣队居然打了整整一天。只要天色已晚,特遣队才继续向德东岭前进。民兵也确实没想到会在山岭之间遇到同盟军,同以往不同,这一支特遣队没有选择公路,而是翻山越岭,踏雪而行。对于大部分的同盟军士兵来说,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苦头,他们向来都是大大方方走在公路上,有可以省时省力的载具和动力装甲。但是这样的“艰苦行军”,特遣队员们在动力甲随时会失灵的情况下,还是不断掉队,并且还要随时同零星的民兵作战。冷武器和冷炮时不时从远处飞来,夺走一两个同伴的性命。很快,特遣队因为疲惫而无法前行,指挥官只能下令钻进睡袋中休息一会。但是谁都不敢真正的睡着,因为谁都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苏醒的机会了。死亡与恐惧始终在缠绕着士兵们,甚至于再次出发的时候,一些人甚至出现了转向,差点走到民兵设置的阵地上去。经过一夜的行军,特遣队终于抵达了光秃秃的德东岭,山顶上,遍布了被碳化和变成骨架的尸体,而此时,他们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12月1日,“三角洲”团终于全部从柳坛里撤出,抵达德东岭。又过了两天,他们抵达了下揭雨里。从柳坛里到下揭雨里的距离是22公里,所有人走了足足一周。每一个侥幸逃出来的士兵如同惊弓之鸟一般,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即便都戴着呼吸器,可脸还是被吹肿。至于手套和裤子,到处都是破洞,手和脚也都冻坏,呈现出一种令人作呕的紫黑色。医务所里挤满了人,医务人员完全忙不过来,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周,此时,他们似乎感到了温暖。奥利弗松了一口气,他没有重蹈西线那三支部队的覆辙,全军覆没,但是自己手下的“三角洲”团,和已经剩不下多少人的半岛军团以及第7步兵团,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如果民兵第3军再来一次像样的冲击,奥利弗心想,这回怕是跑都跑不掉了。而在原山的阿克蒙德,既愤怒又无奈,他不懂为什么奥利弗不去主动进攻,而是坐以待毙。他更不理解,几乎没有什么重武器和空中支援的民兵第3军,是怎么把他的“孤星”师打得落花流水的。此时战争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新基地”的手中,通过两次战役,无论是西线还是东线,民兵们已经将战线从鹅江推进了200公里。可至于为什么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民兵第3军经过血战,还是没有吃掉“孤星”师,有内部人认为是张航没有全力支持第3军。有人认为是“新基地”解放区的供应链跟不上,导致新参战的部队没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还有人认为,是第3军成军时间太短,加上天气的原因,导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总之,无论如何,东线大局已定。但对于奥利弗统领下的这一支混编的同盟军来说,抵达下揭雨里,并非是结束,而是另一段“地狱之路”的开始。按照民兵第3军军长查尔苏的计划,在占领柳坛里和新星里之后,下一步就是全力进攻下揭雨里。但直到12月5日,民兵这边也没有大的动作,原因就在于,第7师、第8师伤亡过半且行进缓慢,作为预备队的第9师有一半的兵力被抽调,也很难独立发动进攻。从各地集结在下揭雨里的同盟军部队已经多达七千余人,这里包括了“孤星”师从各处撤退回来的残兵败将。他们已经无处可去,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物资和易爆物,奥利弗担心,要是一发易爆物落下来,会引发巨大的伤亡。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虽然第3军只剩下一半的战斗力,但是毕竟打了胜仗,气势高昂,虽然查尔苏考虑休整一下,等待从解放区调来的兵员和装备之后再进攻。但是战士们并不想就此打住,甚至喊出了“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敌人的一条命”这样的口号。于是查尔苏命令,第3军全体指战员不惜一切代价,吃掉“孤星”师。相较而言,后者的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只有一句话,“尽快撤退回贤兴地区。”好在从下揭雨里到贤兴甚至是原山的公路是畅通无阻的,而无人机也在源源不断地从机场运送物资到后方去。轻重伤员也堆积在这个小小的村子,这时候无人不感慨,要是向旧时代那样,可以把人通过空中运走就好了。但是现在,恶劣的气候早就让人类放弃了大鹏展翅的想法,这就导致,所有的空中作业,全部由无人机来完成。而“孤星”师的残兵们,只能祈祷到贤兴-原山的公路不被“可怕的黄皮猴子”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