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的战斗时有发生,但没有任何大兵团运动的痕迹。“嗜血行动”进行了一周左右,里士满试图引诱民兵大部队的计划并没有实现。里士满此时大胆判断,“不是张航不想打,而是他打不动了!”“进攻!向北进攻!主动接敌!直到遇到民兵大部队为止!”里士满为这次的攻势又取了一个名字,“三叉戟行动”。这一次,他要来真的了。“三叉戟行动”开始。同盟军目前在半岛上的六个师在重新整顿之后已经集结完毕,共12万人。尚在海上的五个师十万人,将在十天左右的时间抵达半岛。加上全部的无人机和装甲兵以及炮兵,看样子,里士满要毕其功于一役。他的计划里,西线为主攻方向,东线为辅助进攻。具体的兵力部署如下:西线,“金鹰”师、“大锤”师、“突击手”师为主力进攻部队,在野木里、素原一线展开,目标直指汉阳方向。新加入战局的“血月”师、“红人”师,以及另外一支宗教味道浓厚的劲旅,“法兰克骑士团”,他们在津梁至礼州一带展开,向鸡峰山方向进攻。东线,“孤星”师加入在礼州至平场方向展开,向恒城方向进攻。值得注意的是,原隶属于“孤星”师的“三角洲”团被扩编成了“三角洲”师,奥利弗任师长。同阿克蒙德平级,这支部队将沿半岛东海岸向北突进。里士里满深知,民兵惯用的战术是,先期火力准备之后,部队迅速依靠其出色的运动能力进行穿插和分割包围,从而吃掉“口袋”里的同盟军部队。往往同盟军在这样疾风暴雨一般的攻势下,完全失去了战场纪律。但是这一次,里士满要求,部队坚决要主动接触民兵,利用兵力较多的优势,和民兵拼消耗。他认为,民兵是耗不过同盟军的。在“新基地”这边,来自解放区的慰问团在柳京进行了一次公开的演出,来欢送即将返回前线的民兵中高级指战员。没有人意识到,新一轮的战火马上就要开始燃烧了。在全员离开柳京之前,程杰代表张航对前三次战役的情况做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就胜利的原因、意义、战略战术问题。下一阶段的思想工作、后勤工作、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等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最后,报告中指出,全体指战员应明确和统一思想,即“同盟军是不会主动退出半岛的,民兵部队必须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之前的迂回包抄、敌后渗透的战术是有效的。在兵力占据劣势的情况下,用时间换空间,用局部优势消灭敌有生力量。”当然,在柳京,程杰同高级指战员的交流也让后者有了更多“发牢骚”的机会,兵员质量不足、战斗力底下、后勤保障不完备……面对指战员的质问,程杰只能尽力安抚,并保证这些问题都会逐步解决,但需要时间。而时间,对民兵部队来说,是最为奢侈的东西。25日,同盟军开始发动进攻,“三叉戟行动”,就此开始。同盟军士气高昂,战意充分。民兵部队则扔在恢复之中,疲劳且懈怠。除了已经进入战线的独立第10师,在后方,已经有一万个智能人士兵准备就绪,但他们距离投入作战,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就兵力而言,同盟军占据绝对优势,就战斗意志方面,民兵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更何况,要想全面抵挡住敌人的进攻,前线部队需要重新调动。在指战员们回到前线的当日,也就是两天之后,27日,张航下令“停止休整,准备作战”。张航完全不期望前线部队能有像模像样的进攻,身在大鱼洞的他,将红线划到了汉阳以南。与此同时,他在无线电中,同身在解放区负责制造智能人士兵的魏雷霆大发雷霆。“智能人到底什么时候能送过来!”“还要一周。”魏雷霆说道。“我等不了一周,前线战斗已经打响了,你让我拿什么去抵抗同盟军的20万大军?”同林良一样,魏雷霆的身背的压力也是无比巨大,向来严谨的他率领着团队反复的在进行调试,以确保这些智能人能够完全实现改造人士兵的功能。“来不及了,你先送过来!”张航催促道。没办法,魏雷霆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智能人自身的学习能力,希望在半岛这样一个陌生且复杂的环境下,他们能尽快熟悉战场,成为即战力。同因斯先生这一类早期智能人相比,魏雷霆新研发的新型作战智能人士兵,在生理机能和大脑的敏锐度上,要高级一些。但是对于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魏雷霆已经来不及给全部的智能人灌输认知数据,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互相学习了。28日,一万名智能人士兵踏上了前往半岛的列车。张航不准备让他们单独编制,而是补充进接下来兵力不足的部队中,他的预计,接下来的兵员的损失,可能会非常大。在“三叉戟行动”进行的头几天,趁民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同盟军突入了大约30公里,但并没有杀伤民兵太多的有生力量。民兵的纪律性此时爆发了出来,在意识到前线出现危机之后,三个军立即回到防线上,应对同盟军的猛攻。“不,我们不应该固守。”张航突然返过劲来,对刚回到大鱼洞不就的程杰说道。“什么意思,你不是不想进攻了吗?”后者问。“这把要学一下我们的对手,打混战。”“什么意思?”程杰一下子来了精神。“有兵力优势,你觉得他们只是试探性的向前拱一拱?”张航反问。“既然是全面进攻,我们更应该坚守阵地呀。”张航摇摇头:“我们的突破能力并不比他们差,一定让我们的战士们混进同盟军之中,像第一次战役是那样,哪怕建制乱了,也要让他们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