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潮》六周年别册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 ——写在新版《荒潮》前面的话陈楸帆2013年中文版《荒潮》在中国出版后,获得了不少文学奖项和评论界的肯定。但在内心深处,我却始终在回避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写作对于贵屿有意义吗?对于那些忍受污染的人来说,能带来任何的改变吗?我甚至不敢再回到那个小镇,害怕自己终究不得不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我只是消费了他人的苦难来获取自己的名利,而主角们却依然在挣扎着。六年过去了,事情就像滚雪球一样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在文学世界里,中文版发表六年之后,《荒潮》终于盼到了英文版的上市,以及西班牙文、德文、俄语、日语等多国语言版本的翻译出版计划。在此要感谢我的海外经纪人谭光磊, 他的耐心让这一切实现;Ken Liu(刘宇昆),他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译者,更是完美的导师、顾问和朋友;我的编辑Lindsey Hall,她具有洞察力的细致工作使得这本书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读者;当然还需要感谢《三体》英文版编辑Liz Gorinsky的帮助以及已经去世的传奇科幻编辑——David G. Hartwell,是他最早从法兰克福书展发现并决定出版此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感谢,在此不一一罗列,只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得起你们给与我的慷慨帮助与长久支持。而在现实世界里,中国在2018年初颁布了停止进口24类外国垃圾的法律规定,贵屿就像小说结尾写的那样,进行了产业升级,建立了环保经济产业园区,让垃圾回收工人在更能保障健康安全与劳工权益的环境中工作。不那么乐观的方面是,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垃圾生产国,我们需要处理自己所产生的垃圾。而所有未能在本土被处理回收填埋的垃圾,都将从一个后院转移到另一个后院,也许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如果我们依然遵循着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继续追求用完即弃的产品理念,也许我们终将难免承担垃圾所带来的无法转移、无可避免、不可回收的恶果。我们都会变成垃圾人。我甚至还收到了来自美国的一封读者来信,Anthony Martine,来自加州的Bakersfield,是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一个镇。他在信里说:“……我们(美国)把电子垃圾运到中国,丢弃在小城镇里。这太可怕了,当看到这个的时候,我感到完全麻木。我知道没有什么能真正阻止这个过程,即使我希望它停下。这是个比我远为庞大的系统。直到今天,我还是尽量保留所有坏掉的电子设备,让它们留在这里……我们仍抱持着希望。你说得对:改变始于自我。”我读到这些字句的时候深受触动,因为在这个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有人因为读到你的小说,而开始关注地球上另一群陌生人的生存状况,甚至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是我在以前完全无法想象的。为此我深受鼓舞。“潮”在中文里既代表了海水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也代表了我所根植的独特文化“潮汕”。有人称潮汕人为“东方犹太人”,大概是因为我的族人们习惯于冒险、迁徙以及经商,但同时又有极其顽固、保守、功利的一面。作为一个海边长大的潮汕人,我深知潮水的力量是如何强大,潮水的方向如何难以改变。但至少,我们应该尝试一下,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