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译后记

作者:(俄)谢尔盖·卢基扬年科 ;肖楚舟 译 字数:2806 更新:2024-05-14 14:57:47

接到八光分文化的合作邀约是在2020年1月17日。当时,我刚买好回国的机票,算好除夕那天经北京转机回到武汉,正好可以不劳而获地享用一顿年夜饭。第一段译稿是在年夜饭的桌旁完成的,只不过我没能回到武汉。我启程的那一天,武汉封城,北京到武汉的航班取消。朋友凌晨四点将我从机场接回家,三个困守北京的女孩加上三只猫,点了一只椰子鸡和一只烤鸭,架起两张单薄的折叠桌,把春晚投屏在墙上,听着仿佛不属于我们的盛大欢声,度过了2020年的魔幻新年。我抱着电脑窝在沙发上,一边翻译,一边请朋友在莫斯科帮我买更多的口罩,脚边躺着两只装满口罩、维C泡腾片、酒精棉片和护目镜的箱子。而敲完最后一页译文时,我坐在莫斯科的公寓里,夏夜已经变得很短,三四点天便大亮。我跟书里的主角彼得·赫鲁莫夫一样站在他乡的土地上,默默思索起一些从前看起来与我毫无干系的庞大命题。比如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强大与弱小种族间脆弱的力量平衡、星球的生存法则,以及渺小的个体如何在失控的历史巨浪中掌控自己的命运。卢基扬年科这位作者我不算非常熟悉,只知道他是当今俄罗斯最受欢迎、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俄罗斯科幻作家,写过《守夜人》系列,还拍成了电影。我平时的阅读谱系更偏向软科幻或反乌托邦,啃下航天术语密集的前几章,对我来说颇为困难。拿到编辑密密麻麻的修订稿后,也曾深深怀疑过自己这个“伪科幻爱好者”是否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但愈往后走,故事的硬科幻观感越淡,“硬哲学”感越来越浓,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反复进行道德追问的主人公彼得,并与他一起享受起烧脑的乐趣。敲完最后一章后,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两部曲是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作品。《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看似讨论着遥远的星际生存法则,却不断印证着当下我们经历的一切。许多宏大的议题,都可以微缩至我们切身可感的问题。星星可以被类比成孩子,星系中的强者可被类比成家长,孩子的成长模式暗喻着文明的发展路径,一颗星球的外交准则必然由其内部社会结构决定。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恐怕是“心有戚戚”。书里讲到,“几何学家”文明的历史转折点涉及一场瘟疫——这看起来与我们的2020年何其相似。在故事里,生理上的洁癖逐渐蔓延至心理层面。绝对正确和绝对清洁成为社会的统一信条。人与人之间看似一团和气,却连快摔倒了都不愿意扶一把朋友的肩膀。完成《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系列两部译稿时,我已经困守莫斯科的公寓中九个月,俄罗斯放上天的“卫星”牌疫苗刚开始大规模接种,不出意外的话,我将歪靠在**送走这一年。疫情期间,因为出门倒个垃圾回来都要用酒精消毒,我已经用完了过去两年囤积的护手霜,也不知多久没有与人拥抱或握手过了。写到这里,我又去买了一盒手套,悲观地想,那个可以毫无顾忌坦诚相见的世界,可能回不来了。《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系列对宇宙文明观的探讨,很容易让人想起《三体》,但这里不是一座敌我未知的“黑暗森林”,而是强弱分明的对抗与博弈。书中没有宇宙战舰正面对抗的场景,却充满暗潮涌动的密谋。我总有一种感觉——当下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已经将科幻想象的空间挤压至极限。今天科幻作家的使命,已不在于用“鹦鹉螺号”这样的技术想象去惊艳读者。我们走得越远,就发现越多未知,进而对人类在更大空间尺度下的未来命运,产生更多的惊惧与疑问。而《星星是冰冷的玩具》这样的作品,正是在替我们提出这些更高维度的问题,并尝试为人类找到一个不会被动摇的“星际伦理锚点”。故事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的一次飞行事故开始。以彼得为代表的一小群人类,和另外两个不满自身处境的外星种族结成同盟,潜入了一个又一个外星文明,试图找到足以对抗银河委员会的外部力量。从彼得进入“几何学家”的星球开始,故事出现了一点儿扎米亚京的《我们》或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的影子。“几何学家”的世界没有冲突、没有暴力、没有污点,是一个极其“清洁”的社会,就连大陆都是完美的圆形和方形。他们打着“友谊”的旗号,致力于将一颗颗星球变成“友星”。但彼得代表人类,坚决拒绝了这样一个完美世界的邀请。而将“几何学家”逼得远走他乡的“暗影”,广义上说也是一种乌托邦,只不过它更为宏大,具体表现为无限度的自由。在“暗影”中,任何生物都能迈进“门”去往内心最向往的星球,且有无数个星球可供选择。但彼得同样拒绝了无比诱人的“暗影”——欲望的复杂性决定了自由的多义性,踏入“门”的人并不知道“门”会满足自己哪一个层次的欲望。这种绝对又粗暴的自由,带来的反而是无尽的痛苦,最终将人困在一场永恒而无意义的彩票游戏中。乌托邦是星际未来的标准答案吗?人类想要进入任何一种乌托邦吗?实际上,我们越接近乌托邦,越抗拒它。我始终很喜欢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开篇引用的俄国哲学家尼古拉斯·别尔嘉耶夫的话,此刻,它又浮现在我脑中:“乌托邦似乎比我们过去所想象的更容易达到了。而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另一个痛苦的问题:如何去避免它的最终实现?……乌托邦是会实现的。生活直向着乌托邦前进。或许一个新的世纪会就此开启,在那个世纪中,知识分子和受教育阶级将梦寐以求着逃避乌托邦,而回到一个非乌托邦的社会——较少的‘完美’,较多的自由。”按照《星星是冰冷的玩具》两部曲的逻辑,每个种族对自身命运的抉择,说到底都是对自由的取舍。是牺牲有限的秩序换取无限的自由,还是牺牲有限的自由换取高效的秩序?《星星是冰冷的玩具》系列为我们呈现了多种可能,但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选择。这也是我在翻译过程中,常感觉“心有戚戚”的另一个原因。正应了彼得常常自问的——我确定能为自己、为人类作出正确的抉择吗?要知道,我连自己今天中午要吃什么都无法决定。值得欣慰的是,虽然彼得大多数时候不知自己想要什么,但总有能力拒绝那些他不想要的。我也恳切地希望,我以及我所生活的世界,拥有和他一样的幸运。回到书名,“星星”是上下两部共同的关键词。少年彼得曾日夜梦想着将天边的繁星握在手中,到头来却发现远方的星星再耀眼,都不及自己的故乡温暖。幼稚的人类、伪善的“几何学家”、“暗影”中各种自负的先进文明,都过于自信地去“把玩”天边的星星,结果反被灼伤。总之,将星球当作玩具,贸然去接触或占有,是行不通的。它们只是遥远的他者,不需要友谊、爱、善意,它们需要的只是相安无事的尊重。在这个关于星星的故事里,最为可贵的是一种清醒的警惕态度——要警惕自己的傲慢,也要警惕自己的伪善。多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想要共存,不必彼此强求对方的肯定与热爱,也不必将自以为是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倒不如保持一点距离,做天边一颗冰冷的星星。看看这个世界,我们似乎已经快要忘记这一点。最后,感谢耐心细致的编辑容忍我忽上忽下的工作状态,与我一起探索最佳的表达方式。也感谢理工男周先生,为我解答了许多硬核物理问题。希望我完整传达出了故事的精髓,希望读者和我一样有所触动。2020年12月11日于莫斯科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