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威尔斯生平

作者:H. G. 威尔斯 字数:5045 更新:2024-05-14 16:02:37

帕特里克·帕林德[1]1866年9月21日,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出生在英国肯特郡布罗姆利镇,这个小集镇即将在郊区发展中并入伦敦。父亲约瑟夫·威尔斯原先是名园丁,还是郡板球队队员,以快速投球技巧出名。约瑟夫在布罗姆利商业街经营一间小店,出售瓷器和板球拍。小店叫“阿特拉斯屋”,店名虽然气派,不过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却挤在店面下狭窄的地下厨房。几年后,约瑟夫不幸摔断了腿,因而告别了板球生涯,一家人衣食无着。“伯蒂”·威尔斯[2]自幼聪敏好学,但13岁那年,一家被迫分离,他也不得不自谋生路。父亲生意破产;母亲婚前曾在萨塞克斯郡阿帕克庄园[3]做侍女,这时搬回庄园当管家。威尔斯被迫辍学,和两个哥哥一样做布商学徒。他后来又当过小学教师、药铺伙计,但都做不长久。1881年,他到南海城[4]的一间百货商店再次当起布商学徒,每天劳作13小时,住在学徒宿舍。这是威尔斯一生中最苦涩的岁月,但日后他据此创作了幽默小说《奇普》(1905)和《波利先生之历史》(1910),并让奇普和波利成功摆脱了服劳役般的布商学徒命运。1883年,常年操劳的母亲帮他解除了学徒契约,他在庄园附近的米德赫斯特文法学校谋得了助教的工作。威尔斯耽搁已久的学业突飞猛进。他顺利通过了一系列科学课程考试,获得政府奖学金,于1884年9月进入位于南肯辛顿的科学师范学校(后并入帝国理工学院)。从威尔斯的许多作品可以看出,他有教书的天赋,同时他也是个勤奋积极的学生。他非常幸运,教授生物和动物学的老师正是维多利亚时代大名鼎鼎的科学思想家、达尔文的好友兼追随者T.H.赫胥黎[5]。赫胥黎的教导令威尔斯终生难忘,但其他教员讲课枯燥乏味,使他很快失去了学习兴趣。他勉强通过了第二年的物理考试,但第三年的地质学成绩不及格,1887年毕业时没有取得学位。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想象空间令威尔斯兴奋不已,但他不耐烦实际操作细节和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苦工。他经常逃课,时间都用来阅读文学和历史;他早年曾在阿帕克庄园乏人问津的图书室博览群书,如今终于得以再次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创办了一份名为《科学学派杂志》的校刊,并在学生辩论赛中宣传社会主义。1887年夏,威尔斯在北威尔士的一所私立小学当科学教员,但几个星期之后,他在足球场上被学生撞倒。三年来,节衣缩食的学生生活使他身体虚弱、营养不良,这次意外导致他肾脏和肺部严重受损。他返回阿帕克庄园休养了几个月,之后又到位于伦敦基尔伯恩地区的亨里之家小学[6]当科学教员。1890年,威尔斯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其中动物学成绩为甲等,之后他就留在大学函授学院担任生物学导师。1891年,他和堂姐伊莎贝尔·威尔斯结了婚,但两人并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婚后不久,威尔斯就爱上了自己的学生艾米·凯瑟琳·罗宾斯(“简”)。1893年,威尔斯和简开始同居;两年之后,他得以同伊莎贝尔离婚,并同简结了婚。在担任生物学导师的几年里,威尔斯逐渐走上作家兼记者的道路。他为《教育时报》写稿,主编《大学通讯员》;1891年,他的哲学随笔《单一性的重新发现》发表在享有盛誉的《双周评论》上。他出了第一本书《生物学读本》(1893)。这本书出版后不久,威尔斯再次病倒了,不得不终止教学生涯。稿费成了他唯一的收入来源,他的前途似乎风雨飘摇,但没过多久,他的短篇小说和幽默散文就变得炙手可热,当时蓬勃发展的报纸杂志约稿不断。他做了书评家;1895年,他还当过一段时间剧评家。从学生时代起,威尔斯就在断断续续地撰写关于时间旅行和人类未来的小说。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发表在《科学学派杂志》上,名为《时间中的阿尔戈众英雄》;如今,经过无数次修改,又得益于诗人、编辑W.E.亨里[7]的鼓励,《时间机器》(1895)问世了。作品大获成功,在杂志连载时,威尔斯就被誉为“天才”。普遍认为他开创了“科学传奇”体裁,故事融合冒险小说和哲理故事的特点,主人公因为突如其来的科学发展而历经生死。彼时,威尔斯的小说万众瞩目,他接连创作了《莫罗博士岛》(1896)、《隐形人》(1897)、《世界大战》(1898)、《当沉睡者醒来》(1899)、《最早登上月球的人》(1901)等作品。20世纪伊始,威尔斯已经成为享誉英美的作家,作品也迅速被翻译成法、德、西、俄等欧洲语言。他的声望盖过了科学传奇体裁的前辈——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凡尔纳一直在这一领域独领**。尽管如此,威尔斯越发意识到艺术家的自我价值,他不甘和凡尔纳一样,仅仅是后世读者眼中的少年冒险小说家。他有更大的抱负。威尔斯的第一本现实主义小说《爱情和鲁雅轩》(1900)笔调诙谐,显然取材于他求学和教书的经历。爱德华七世在位的十年间(1901—1910),威尔斯创作了《托诺-邦盖》(1909)和《新马基雅弗利》(1911)等“英国状况”[8]小说。他已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同阿诺德·本涅特、约瑟夫·康拉德、福特·马多克斯·福特、亨利·詹姆斯等大家齐名,关系亦敌亦友。威尔斯并不信奉“为艺术而艺术”。他属于预言型作家,通过作品传达社会和政治思想。他第一部重要的非虚构作品《预想》(1902)是一本未来学随笔集,探讨20世纪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本书也使他结识了费边社的成员,走上了时政记者之路,并为宣传英国左翼思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费边社一员,威尔斯出版了《现代乌托邦》(1905),但他未能动摇萧伯纳(两人始终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比阿特丽丝·韦伯[9]等领导人物的官僚主义、改良主义观念。威尔斯在爱德华时代创作了《神食》(1904)、《大空战》(1908)等科学传奇,语调幽默,但初衷在于宣传其政治理念。这期间,他在其他“未来战争”题材的作品中预言了坦克和原子弹。写作生涯的成功也使威尔斯的私人生活发生了巨变。1898年,身体原因迫使他离开伦敦,搬到肯特郡海边休养。足球场的那次意外使他在晚年罹患糖尿病。他请建筑家沃伊奇[10]在桑盖特村设计了“黑桃屋”,可以俯瞰英吉利海峡。在这里,他和简的两个儿子出生了:长子乔治·菲利普“乔普”日后成了动物学教授,并同父亲以及朱利安·赫胥黎[11]共同编写了生物百科全书《生命之科学》(1930);次子弗兰克日后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对于父母以及同样逃离布料生意的长兄,威尔斯给予了慷慨的帮助。同时,他又不断在家庭之外寻找情感上的满足,几段婚外情也传得沸沸扬扬。1909年,威尔斯和费边社的重要成员、年轻的经济学家安布尔·里夫斯育有一女;1914年,小说家、批评家丽贝卡·韦斯特[12]同他育有一子,取名安东尼·韦斯特。安东尼在小说《遗产》(1955)和父亲的传记中都提到了自己不快乐的童年。威尔斯的私生活成了伦敦文学界的八卦,他作为小说家、时政记者或者预言家的身份也日渐冲突。《安·维罗妮卡》(1909)就是一部备受争议的时事小说,书中对女性权利、性别平等、当代道德等种种话题加以渲染和讨论。这是威尔斯创作的第一本“话题小说”,内容取材于个人情感生活,往往不加掩饰。威尔斯后期创作的虚构作品形式多样,不过都可以归为“阐述思想的小说”这一大类。纪实性的,有《布里特灵先生看得明明白白》(1916),该书记述了一战中英国大后方的生活,至今仍然弥足珍贵、独一无二。荒诞不经的,则有《不熄之火》(1919)、《槌球手》(1936)等讽喻故事,都是以预言式对话的形式影射世界事件的政治寓言。威尔斯不同于年青一代的实验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但在写作技巧上也经常有所创新。在一些作品中,虚构和纪实之间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威尔斯有时以前现代时期的经典著作为范本,例如《现代乌托邦》(1905)就脱胎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在两部畅销历史著作《世界史纲》(1920)和《世界简史》(1922)中突破传统,着眼历史的下一阶段。威尔斯创作这些作品的目的是要从一战中吸取教训,使杀戮不再重演;他将历史视为“教育同灾难之间的竞赛”。他怀着这种忧虑创作了未来史小说《未来互联网纾》(1933)。1936年,该书改编成科幻史诗电影《笃定发生》,由亚历山大·柯达担任制片。小说和电影都警示二战必将爆发,并导致生灵涂炭。到了20世纪20年代,威尔斯不仅是一位知名作家,而且成了当时的公众人物,几乎总能在报纸上读到他的名字。1918年,他为宣传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其间撰写了一份作战目标纪要,预见了国际联盟的创立。1922年和1923年,他以工党候选人的身份参选议员。他向各国领导人游说,包括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1920年,他前往克里姆林宫同列宁会晤;1934年,他受到斯大林的接见;消息传遍了世界各地。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中时常传来他尖厉的声音。1933年,他当选为国际笔会会长,呼吁思想自由。同年,柏林的纳粹分子公然烧毁他的著作;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禁止他入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主张欧洲团结统一的国际泛欧联盟[13]深受威尔斯思想的影响。威尔斯此时深信,人类要避免自我毁灭,唯一的办法就是世界大同。他在《公开的阴谋论》(1928)等作品中概述了世界公民和世界政府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威尔斯自认未能完成使命,世人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他用最后的力量在国际上为人权大声疾呼。《人的权利》(1940)由“企鹅特刊”丛书出版,为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人权宣言》奠定了基础。二战期间,威尔斯在摄政公园汉诺威台的居所度过;1943年,伦敦大学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威尔斯的最后一部作品《穷途末路的心灵》(1945)弥漫着悲观绝望的情绪,其中对人类未来的描写甚至比50年前的《时间机器》还要暗淡。1946年8月13日,威尔斯在汉诺威台与世长辞。这位预言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一直孜孜不倦,永远对自我、对人类不满。在他去世的三年前,他曾写下一篇匪夷所思的“生前讣告”,其中写道:“总有一天,我要写一本书,一本真正的书。”威尔斯一生共创作了50余部小说,约150部其他作品。(王林园 译)[1]帕特里克·帕林德(1944—),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英国文学研究者,在科幻小说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主编了牛津英语小说史及威尔斯企鹅经典系列。本篇序言译自英国企鹅经典《莫罗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 2005)导读。[2]H.G.威尔斯的昵称。[3]阿帕克庄园,建于17世纪,现为英国一级保护建筑,属国民信托资产。——译者注[4]英国滨海度假区,位于汉普郡普利茅斯。——译者注[5]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25—1895),著有《天演论》。[6]亨里之家小学,由作家A.A.米尔恩的父亲开办。——译者注[7]W.E.亨里(1849—1903),写有诗歌名篇《永不屈服》(Invictus)。——译者注[8]该词由作家托马斯·卡莱尔提出,关注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阶级现状。——译者注[9]比阿特丽丝·韦伯(1858—1943),社会活动家,费边社创始人之一。——译者注[10]C.F.A.沃伊奇(1857—1941),其设计标志是在门上包含心形图案,威尔斯要求改成黑桃。——译者注[11]朱利安·赫胥黎(1887—1975),生物学家,T.H.赫胥黎的孙子。——译者注[12]安布尔·里夫斯(1887—1981),女性主义作家、学者。丽贝卡·韦斯特(1892—1983),作家、记者。——译者注[13]国际泛欧联盟,最早主张欧洲统一运动(或称泛欧运动)的组织。——译者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