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后,我重新回归到之前有序的平淡的生活。几个月后,周大宝从美国回国做复旦的访问学者,我们两个老友时隔多年终于又有机会坐在一起重新聊聊天。“余欢这事真是太可惜了。”周大宝点了支烟:“她要是当年读了理论物理,也许咱们中国真能出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我摇摇头:“事已至此,让故人安息吧。”“对了,我记得你之前给我发过微信说在伊帕戈斯岛上找到了余欢的消息?”周大宝好奇地问。我想起自己在岛上最后一天时,曾经很高兴地告诉周大宝进展,不过后续就没有再告诉他了。“嗯,不过后来,我又收到了个信封。”我大概描述了一下老高夫老婆给我信封的过程。周大宝的神色却突然凝重起来:“老赵,这事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怎么?”我突然有些不好的预感。“上回通电话的时候,咱们说过杨氏双缝实验。”周大宝说。“嗯,强观测行为会让未来的电子云坍塌。”这个理论让我印象深刻。“和杨氏双缝实验齐名的,还有另外一个延迟选择实验。”周大宝难得地有耐心地解释道:“简单地说,延迟选择实验就相当于在杨氏双缝实验的基础上,在两条缝上都分别装上粒子探测器。打开探测器开关,我们就能够知道某个粒子究竟是从哪个狭缝中过来的;关掉探测器开关,我们就不能知道粒子的来源。首先我们发现,打开探测器开关,我们得到的是两个单缝衍射条纹;而关闭探测器,我们得到的是双缝干涉条纹,再这一步说明的依然是,观测会决定结果。但进一步发现,即便粒子已经通过了狭缝,如果我们这时拨动探测器开关,条纹仍然会发生相应变化,然而依照经典理论,不论粒子在双缝处发生了什么,当粒子通过双缝之后都不应该再被双缝所干扰了;这个结果就好像双缝的影响被「延迟」到粒子运动到屏幕的那一刻才体现出来,所以叫作延迟选择实验。”“这意味着什么?”我听得云里雾里。“这意味着,人们现在的观测行为,会影响过去的状态。”周大宝小心翼翼地说:“关于余欢岛上这事,我有一个假设。”他大概也被自己的假设吓到,咽了口口水才继续说道:“余欢很可能是希望通过你的观测,来影响她过去十年的生活。”周大宝说的每一个字我都懂,但连在一起我都不懂。周大宝大概也看出我的茫然,继续解释道:“我们之前说过,余欢这十年,由于没有人知道她在做什么,所以她其实是处于薛定谔的猫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这十年里,她的生活有无限的可能。但当你踏上那个岛开始,你就像延迟选择实验里的探测器开关一样,你的行为成为了一种观测,而这种观测决定了余欢那十年会坍塌成什么样子。”“所以我才觉得那些线索像是有人设计好了一样!”我恍然大悟。“是的,大概就是余欢,希望通过你的观测,让她过去的十年坍塌成她设计的样子。如果你相信这就是她过去的生活,你的期望就成为一种强观测。那么她的生活就会真的成为你看到的样子。”周大宝沉默了片刻,不安地问:“那个信封,你没有打开吧?”我手中的啤酒瓶掉落在地上,啤酒流出来浸湿了一个开口的信封,透出里面的内容。那是一封协议,是余欢和老高夫签订的协议。老高夫要在有人来询问余欢名字的时候,把她事先安排好的内容展现出来。信封里还有另外一张老高夫老婆偷拍的照片,那张照片上的余欢,衰老,颓废,生活里的沧桑和不尽如人意都刻在脸上的沟壑里。啤酒瓶在地上炸裂开,那一刻,我听到了生命破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