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电梯,指的是人类建造的六架巨型的太空电梯。自从三十年前,新一代的高强度碳合金以及更高效的物理-化学组合推进器问世以来,一度停滞不前的航天技术又一次迎来了大规模的发展,宇航技术开始了全面民用化。人类社会中再一次出现了冷战时期那样的乐观精神,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登上其他行星的表面。尽管完全采用核动力进行推进暂时仍然无法做到,但一切的确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经过了近百年的对太空技术的怀疑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了曙光,一切迹象都表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仅仅二十年时间,人们便建设了庞大的近地轨道运输系统。并在月球、火星和木卫三上建设了颇具规模的基地群。其中,位于月球和火星的基地群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承载人口的能力,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向地球居民们开放。月球基地群虽然受制于月球的环境,规模远没有火星基地群大,但作为最早建设的基地群,凭借着其靠近地球的优势,成了常住人口最多的外星居住区。从地球表面出发,最快两天时间即可到达。这里汇集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机构,例如欧洲月基天文台(ELO),东亚行星科学与天体物理中心(EPAC),以及各国自己独立的月基实验室。最后,这里还有人类建设的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直接依托月球环形山建设的口径达一千一百米的央斯基望远镜(JRT)。在接到好友电话后,伦道夫立刻乘坐飞机前往位于西非佛得角的三号太空电梯,并在第二天乘坐电梯进入了近地轨道的换乘中心。在这里,挤满了打算前往火星和木卫三看热闹的人们。显然,人们都想更快、更近地看到那些太阳系外的来客。伦道夫成功买到了一张前往月球的票—幸好大多数人想前往的是火星和木星,他才不至于被困在这个狭窄又拥挤的是非之地。他马不停蹄,立刻乘坐时间最近的一艘飞船,前往位于雨海边缘的央斯基望远镜。经过了一光秒距离的长途跋涉后,憔悴的伦道夫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当他晃悠悠地走出飞船后,立刻迎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哈哈!老伙计,你终于来了!”一个黄皮肤的彪形大汉从他的背后蹿出来搂住了他,两只粗壮的胳膊像钳子一样狠狠夹住了瘦小的伦道夫,顿时让他呼吸困难起来,他的两脚腾空而起,失去了支撑,脖子几乎承载着全身的重量。在被大汉抱到半空左右甩了甩后,伦道夫才挣扎着挣脱了他的魔爪,狼狈地趴在地上,满脸通红地大口喘着气。“你还是那么弱,不行啊。”大汉笑嘻嘻地说。“混蛋!跟你说多少次了,我受不了这个……”伦道夫捂着脖子。“我这不是高兴嘛。”大汉走上前,一把扶起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来了,事情就好办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里?你不是研究射电天文方向的吧?而且对太阳系内的东西真的有必要用这么大的家伙吗?”伦道夫咧着嘴说。“特殊情况。那些飞船发出了很强的射电辐射,而且恰好我们所处的位置正对着舰队的方向,所以我们这帮人就全都跑到这里来观摩学习了。地方不够,我们一来,搞中性氢巡天项目的那拨人就都被挤跑了。”“这个望远镜最重要的项目不就是中性氢巡天吗?”“对,但外星人更厉害,所以他们也得让道。时间很紧迫,马上月球正面就不对着那儿了。你知道,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不管面对哪个方向,观测窗口都只有几天。”两人穿过停机坪,走进望远镜观测基地的大厅,这里极其嘈杂,一些科学家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大汉没有走向他们,示意伦道夫向左边走。在月球的低重力环境下,两人边走边跳,来到了远离大厅的一间小屋子。密闭门上,写着一行字:陈帆博士行星科学组—这里就是大汉的临时办公室。进屋后,伦道夫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里比他想象的要宽阔,一扇巨大的密闭落地窗位于门的对面,可以看到外边灰色而明亮的月球表面。远处,环形山的山峰反射着明亮的阳光,如同剑锋一般。大汉关上了门,嘈杂声瞬间消失了。“好了,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了。”陈帆笑嘻嘻地说。伦道夫皱了皱眉,打量着他说:“你能不能不要笑得那么猥琐。”“不开玩笑了。过来,我给你看一些东西。”陈帆熟练地在IDL的命令行模式中输入着指令,不断地调取着服务器中的数据,并进行着各种拟合。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数据图表一个一个蹦了出来。“看看这儿,看这个能谱。”陈帆指着一个图说。“我的上帝!这真的不是仪器故障吗?!”“不是。这就是真实情况。”陈帆眯着眼道,“说说你都看出什么了吧。”“好吧。”伦道夫轻抚了一下额头,深呼吸了一口,说,“如果这些数据的置信度足够高,那就说明,整个太阳系,已经完全笼罩在了极强的射电辐射之中,各个方向的强度都超过了常见的点源射电暴的水平。”“好。你再看看这个。”陈帆又从电脑桌面点开了一个文件。伦道夫凑上前,发现是外星飞船的光学影像,这是伦道夫第一次看到它们。屏幕里,一簇细长的、粗细不一的黄白色光滑物体平行紧凑在一起,斜着看上去就像输电线的剖面一样。与其说它们是飞船,不如说是一根根竹竿,被用看不到的细线捆在了一块。陈帆放大了一下图像,其中一根较粗的竹竿便占据了整个屏幕。飞船表面的光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如同足球鞋底般密密麻麻的纹理。“看看这些皱纹,简直就跟老奶奶的皮肤一样。”陈帆说。“分辨率这么高!”伦道夫惊叹道。“那当然!这是我偷偷用‘大炮’拍的。”“你们的那台施密特望远镜吗?竟然效果这么好……”“这图我不打算给外边那些人,就咱们私下看一看。”陈帆神秘兮兮地说。“为什么?”“因为那些人的思路已经跑偏了。”“什么意思?”陈帆指着门外鼎沸的吵闹声:“你觉得他们在嚷嚷什么?讨论飞船的结构细节吗?不,他们是在争论应该如何欢迎我们的外星朋友。”“这根本不是重点吧!这些难道不应该是政府部门考虑的事情吗?”“是啊,你看,咱们这种人,一旦聚集起来的数量太多,往往就会变得比普通大众还笨,很容易就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看来你还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伦道夫揶揄道。“当然。”“行了,别说废话了,为什么要叫我?我都说了,我的研究方向不对路。”“因为我有一个关于外星飞船的试探性观点,只敢跟你讨论。”“你当你是爱因斯坦吗(1)?说。”“我仔细分析了光学波段的数据,”陈帆说道,“这些飞船,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大,我算了一下,单艘飞船的体积足足有十个地球那么大,舰队的总质量达到了木星的两倍。从光谱数据上看,组成成分似乎是硅酸盐。很奇怪对吧?还有更奇怪的,这些东西,怎么看都没有推进装置,似乎完全是自己滑进太阳系的!好,那我们就假设它的确没有推进装置,这样就可以直接计算它的飞行轨迹,你猜怎么着?还记得你读博士的时候你跟你导师研究的东西吗?”“当然记得,我们当时研究的是NGC 2682星团。”“M67(2),”陈帆打断他的话说,“你总喜欢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没意思。这个星团被认为可能是太阳系的诞生地,你和你的导师,那个老顽童,花了六年时间搞出了一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描述了太阳系从星团里脱离并在银河系里随波逐流的过程。”“这个跟外星人有什么关系?”“关系就是,我粗略计算之后得到的飞船轨迹显示,这些飞船,很可能同样来源于M67星团!”伦道夫呆若木鸡地愣了半晌,陈帆等不到他的回应,便接着说:“当然,我使用的是非常简化的数学模型进行的计算,不然我就得跪着求超算中心的那些人拨给我计算时间了。具体的工作还需要你来做,兄弟,你让我说我的思路,我的思路就是,不要去管飞船的结构和细节,也不去管上边有没有外星人,更不要去操心什么欢迎仪式,而是用天体力学的方法,把飞船的来源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