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之城的其中一个实验是从模仿1900环境年开始的,这个时段发生了很多大事,中国的义和团、八国联军事件,欧洲维也纳、布达佩斯等城市发生大规模罢工事件,意大利拉齐奥足球俱乐部成立,马克斯·普朗克发布他对量子的理论以及诺贝尔基金会正式被瑞典批准。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开端,1900项目吸取了各国入股的巨量资金和资源,打造出了首个模拟的完整地球。之前说过,世荣野心勃勃想要将牛顿、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巨人重现,可遇到了不少障碍。数据缺失和年代隔阂让这些伟人们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才华,一个个泯然众人,甚至冯·诺依曼还饿死街头。既然如此,就仿造出1900这个近代科学的起始点,再次将他们投影进去,时代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除此外抹掉这个年代以后的所有科学点,让他们完全从本时代开始演化,调快时间流速,看看能够演化出什么样的未来。李安琦告诉我,项目里的古代科学家不少是以现代科学家为雏形,剥离了多余的个人特质,成为他们思想的载体。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古代科学家们的大脑无法保持完整。不然直接完全使用他们本体数据,就会更真实可靠。自然而然,我问了个问题,如果这些牛顿们有了新的突破,或者划时代的研发成果,这个果实是属于牛顿的,还是属于原型科学家的?李安琦无言以对,顾左右而言他说,除去这部分以现代人为模板的,还有一部分数据人。“数据人?这部分身体完全凭空建模,没有人体意识数据交互的环节,是这个意思吗?”他点点头:“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到底用现代大脑原型搭配他们的思维是不是能够发挥古人的能力,所以人造搭建也还是其中一个尝试。从原理上来讲,有那么多人体数据作为模板,通过数据修改也能够造出近似的个体。”最后他伸了个懒腰,问我的模拟星球游戏进度。我的星球和他的星球相距不过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两者科学发展也极快,已突破引力限制探测起了太空。在我俩的暗地手段下,双方终于正式开战,李安琦一方兵败如山倒,被圈养和殖民已成定局。“那当然了,”李安琦不服气道,“我那边的文明因为我不得不利用资源工作,就那么停滞下来,现在完全没办法赶超你了。算了算了,现在运算量实在大,还是等这段日子过去再用吧。不然我的电脑有时候卡得都动不了了。”我也觉得是这样。不过渐渐我也有些厌倦这款游戏,足够的自由度会让人惊喜,可他们老是不按照我们所想的方向走。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文明入侵和汇融,也没有史诗般的民族崛起,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埋头苦干,就像一群蚂蚁。看得人很累。我们毁掉了这个世界,恢复成对人无害的数据。没多久我和李安琦都知道我们是做了多么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根本不会再有什么空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