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的“大创世”轰轰烈烈,前辈伟人们大都没有辜负世荣期望,在他们熟悉的年代大杀四方,成为科学领域的重要箭头。问题亦出现了,他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1930年就制造了载人火箭,意图探索太空。可是我们根本没有来得及制造太空,他们的载人火箭是发射出去了,结果是完全失联。事实上火箭根本没法真正进入那个不存在的太空,还没出轨就被外部数据以非法入侵为标准给删除了。一番手忙脚乱下,我们总算将外层空间给补上了一大块,营造了发射事故给他们了一个交待,不然后果难测。可也就到此为止,创造一个星系实在工程浩大,我们不得不暂时停手,停止模拟1900大时代。发展过快也是个大问题,大家都有些嗟叹。午餐时李安琦领了份新报纸进来,由于世荣项目全程保密,里头的网络是被24小时屏蔽的。我们打电话出去依靠固话,看报纸也就重新变成了我们的一个习惯。翻开报纸一看,最大的标题是—《旅行者一号之谜》。正文没有那么多评书成分,是NASA官方的一个对外界的公布。里头提到旅行者一号本来应该在10年前飞出太阳系边沿,然而现在它却没有到达预期。卫星依旧在太阳系范畴内,因为没有接收到更大范围的太阳系之外的星际空间的更多星体辐射信号。剩余的就是报纸的记者附上的各路人士猜测,从外星人到“虫洞”各种理由都有。“要是我的黎曼猜想能够证实,说不定这次的问题就能够有所解释了。”李安琦一脸懊恼,一副自己不给力的样子。我说:“和叶静一起后你幽默感也增加了不少嘛,这是人家天文系考虑的问题,你一个数学博士过去也就搞搞建模。”他嘿嘿一笑:“搞科学的哪能不向往宇宙啊,所有研究最后突破点都会在那里。记得九大行星的乌龙吗?”我知道,说的是2006年九大行星中冥王星被除名的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也许无法理解,八或者九这个数字能有多大差异。银河系说到底从来没有自己标示过“银河系”三个字,同理太阳系也是如此。一切体系都是我们人为命名的,规划出一个整体以便于分析更多具体情况。再贴近我们生活一点,如果摩擦力不算力,那么不少原则就会被推翻。想到这里,我突然一怔。李安琦话没有停:“科学体系就是这样,不断推翻以往的经验,出现新的补充,让整个人为体系越来越精确。我们眼睛已经看向了银河系,可对太阳系我们到底又有多少了解呢?光是那一组组看似翔实的数据,真正人类登陆的地外星球就只有月球罢了,也不知道那些人是哪来的信心,认为我们足够开拓域外了。”“你是说太阳系不止我们观察到的那么大?”叶静不知什么时候手端苹果拼盘凑到我们身边。面对女友,李安琦立马语气谦卑了很多:“只是假设。如果空间在边沿弯曲或者其他我们还无法理解的情况……当然我这样说很不严谨,我们就像在沙漠的原住民,有一天目睹了海市蜃楼。我们的工具,也就是眼睛没有错,可是,它是有可能说谎的。”说到这里他突然脸色一变,和我相对一望。“还有一个可能……”叶静已经不耐烦地拉他到一旁说悄悄话了。虽然话并未说完,我已经明白李安琦的意思。这和我的某种猜想不谋而合,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也是身在某一个模拟的世界之中,之所以无法突破太阳系不过是因为银河系并未被完全创造—就像我和李安琦玩的那个衍生游戏,资源不够以致太空都没有完全构成。荒诞之余,留在心头的是无法消除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