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羽观测终于再一次被证实——我们的宇宙,半径只有五光年。内部时间:虚元1802年“我看到了……很快,我看到它的同时,它也正在接近我……它是……它是虚无,黑暗,丢失一切细节的。我的天啊,这和我们观测到的一样,但又不一样。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我要进去了……”重复键。“我看到了……很快,在我看到它的同时,它也正在接近我……它是……它是虚无,黑暗,丢失一切细节的。我的天啊,这和我们观测到的一样,但又不一样。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我要进去了……”重复键。重复键。重复键。埃布尔是第一个走出奥尔特星云的人类,也是最后一个。他在与地球失去联系前的最后时刻曾启动飞行器上的黑匣子录音。虚元1795年,即埃布尔出发后的第十年又四个月,这段音频传回了地球。同时观测到的,还有埃布尔的飞行器一头扎入虚空,越过那个边界后消失了。当然,飞行器以光速移动,所以在观测者们看来,它是瞬间凭空蒸发的。但如果用量子播放器将这段影像以原始速度的亿分之一播放,便会看到宇宙如同被一张无形的隔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充满星际尘埃,虽然空旷却又显得充实;另一部分则是无穷尽的黑,当然用“黑”来形容它也不对,那里什么都没有,没有可见光,甚至没有万有引力,没有射线。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在穿过那层无形隔膜进入虚空部分后就消失了,埃布尔的光速飞船也是这样,船体逐渐没入了永恒的空洞。观测终于再一次被证实—我们的宇宙,半径只有五光年。姜然是前天接到地外星系研究所的面试通知的,如果今天顺利,他就能正式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但研究所的状况令他大跌眼镜。“我是卡尔教授,也是这个研究所的负责人。我有必要跟你说清楚,除我之外,这里只有另外一名研究员路德维希,和一个助理研究员蕾切尔—加上你的话是两个。”卡尔教授像是想起了什么,冲着不远处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喊道,“蕾切尔,泡两杯咖啡端过来!”然后回过头向姜然耸耸肩,“人手不够,像打扫卫生什么的杂务,都要研究员自己做。”“教授,我很愿意在这里工作。”卡尔教授把老花眼镜往下移了移,视线从镜片上方投过来,像打量怪物一样打量姜然,“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像你这样想的。地外星系研究所,名字真滑稽。你难道没听说传言,我们的宇宙半径小得可怜,根本不够看的吗?”“是听说了,我本科时很多同学都转了专业。但我—我不是很相信。”“不相信和不愿意相信是两回事。”卡尔教授掏出一支录音笔,摁下播放键。埃布尔最后的那段话在宇宙背景噪声中响起。仅十秒。卡尔教授把这段录音连续播了五遍。这是姜然第一次听到这段录音。“录音是真实的。民间传言有夸张的成分,但基本属实。”卡尔教授把录音笔放到一边。“所以说,埃布尔并没有一直走下去……”姜然一时还沉浸在那段话里没回过神。“当然没有。光速探测器的事你应该知道吧?”姜然点点头。三十多年前,科学家发现正反物质湮灭释放出的能量能制造空间旋涡。以此作为航天推进方式,能将航行速度由之前光速的千分之三提高到无限接近光速。该技术渐趋成熟后,有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制造了各自的探测器,朝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射往太空。它们穿过柯伊伯带后启动湮灭推进装置,随即便以光速逃逸出人们视线。但大约十年后,三方的监测系统不约而同地发现,它们消失了。不管哪个方向,它们越过五光年的界线后便无影无踪。这其实只是印证了人们从望远镜里看到的—在人类能达到光速之前,遥望宇宙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五光年之外什么也没有。但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又过了几年,小型飞行器内的生态循环系统得到完善,埃布尔肩负起探索五光年之外宇宙的使命,出发了。“如果是真的,你们为什么没有公布这段最后的录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一生都不会走出太阳系。对于他们来说,宇宙只有五光年或者宇宙无限大,有什么区别?当时听到录音的人很多,消息并没有完全封禁,只是官方未出面证实罢了。总要给那些向往宇宙的人留一些想象的空间。”“那……我们要研究的地外星系只是……五光年以内的吗?”姜然失落地问。“如果你能找到五光年之外的世界。欢迎你。”卡尔教授站起身伸出手。姜然赶紧伸手握住。“很好。你被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