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刊载于国内优秀的科幻小说期刊《科幻立方》(2017年第3期)。这篇小说实际上是我在2013年创作的。我记得当时写完以后,有朋友看了说题材和柳文扬先生在2001年创作的《一日囚》相似。我立即去找了《一日囚》来看,发现果然在题材上撞车了(虽然小说在情节上差别很大)。我当时就很泄气,因为科幻小说作家都特别怕题材撞车。因此我就把这篇小说束之高阁,没有去投稿。接着,我很快发现,类似的题材实际上早在1993年美国上映的《土拨鼠之日》就有了。这还没完,我很快又发现,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话,科幻作家Richard A.Lupoff于19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12:01 PM》就已经写了这个时间循环的题材。2014年,好莱坞大片《明日边缘》上映,也是时间不停循环的设定。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科幻立方》的创刊号,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这篇旧作。当时的心理包袱已经放下了,因为时间循环这个设定就好像时空穿越的设定一样,并不是属于任何人的独家设定,关键还是看作品本身所传递的内涵是不是有独特之处。所以我就把这篇稿件投给了《科幻立方》,这才有了幸运获得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的后续。虽然这个题材并不新鲜,但我所写的与前面提到的那些作品相比,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可能与我自己是个职业的科普作家有关,我无法接受在一篇科幻小说中,对超自然现象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像《一日囚》《土拨鼠之日》,都没有对时间循环的原因做出解释;而《明日边缘》则简单地归因于外星科技,这几乎跟没有解释一样;但我给出了一个不违反人类已知的物理定律的科学解释。再比如,我这篇作品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希望读者通过我的这部作品能够关注到一个非常弱势的人群——服刑人员,以及服刑人员的家属,同时能够思考一个或许绝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会思考的问题:刑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人类能不能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刑罚?这些问题其实都有现实意义。而我的小说中,除了那个科幻的设定外,其他所有情节都有真实原型作为基础,并不是出自我的想象。我个人的一点浅见是: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具备现实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体现人类编故事的能力,科幻文学也不例外,没有现实意义的文学是缺乏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