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七章就是最好,没有之一“阮哥,你怎么了?”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声音,陈江海连忙问道。“没什么,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阮光明浑然不在意地说道。听到这话,陈江海也是哭笑不得。“江海,你这个创意真是太好了!”阮光明语气激动说道。他完全可以相信,这样的节目做出来,收视率肯定会很高。而且这种节目也可以连续举办,甚至可能长盛不衰。到时候,就收视率而言,就算是《感动华夏》,也不是不能拼一下的。因为在陈江海的方案之中,这是一个全民都可以参与的节目,热度绝对不低。能跟《感动华夏》比,足以看出阮光明对于《华夏诗词大会》的看重和信任。同时对于陈江海,他也只剩下无尽的赞叹。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的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别人绞尽脑汁的事,到了他这里却如此的轻而易举。这难道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吗?“阮哥,我这只是个大概思路,具体细节你还得再想想。”陈江海提醒道。实际上诗词大会这档节目,陈江海也就看过几期,倒是对最精彩的飞花令之类的没有错过,但其他细节就有些不清不楚了。阮光明想要把它做好,还需要进一步的打磨完善,考虑周全,力求尽善尽美。阮光明赶紧应声说道:“江海你放心,我肯定会好好研究,到时候拿出方案来了,还得向你请教啊。”“行啊,没问题。”陈江海是满口答应下来。聊完之后,阮光明便急匆匆地挂了电话。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这档节目的方案拿出来,然后交给领导审批。只要上面认可,那就有大把时间来推敲打磨了。阮光明相信,这档子节目肯定会让领导高看一眼。而这一切,全部是得益于陈江海的帮助。之前的产学研,现在的诗词大会,都是陈江海带给他的。对此,阮光明全部暗暗记在心里。只要对方有所要求,他一定会全力帮助。不过,陈江海手下的秋海,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现在阮光明是大忙帮不上,小忙不用他,属实有点尴尬。只能是有情后补了!……第二天,《感动华夏》这个节目,彻底火了!几乎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在讨论这个节目,认为这是今年最好的节目。没错,就是最好,没有之一。很多媒体人也看了这个节目,都很震惊。他们真的想不到,这些人竟然都没有上过报纸!在这件事情面前,媒体确实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为《感动华夏》的播出,不少有责任心的媒体工作者深入到了群众之中,开始收集类似的素材。他们要将周围那些感人的人和事儿,用他们的笔和摄像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很快,媒体们率先发现,这个节目的策划人之一,叫陈江海。陈江海的这个名字,现在国内媒体不认识的,还真没有。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秋海集团。可是随后,他们都认为,这肯定是重名。陈江海作为一个出名的民族企业家,做生意这方面是没得说的。秋海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体现了陈江海强大的能力以及异于常人的远大格局。但是做节目和做生意,这完全就是两码事好不好。陈江海能把生意做好,并不意味着他能把节目做好。很多记者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有小部分的记者,心里存着疑问,便打电话给央视确认。最后得到的消息,让这些记者全部傻眼了。《感动华夏》的策划人之一,正是秋海的陈江海。记者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之前的猜测竟然是真的。陈江海是做生意也行,搞策划那也是相当的厉害。一时之间,不少记者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看陈江海,再看看自己,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为什么你这么优秀?这样的劲爆消息,记者们自然不会藏着掖着。第二天,陈江海是《感动华夏》策划人这种事,大家伙都知道了。莫名其妙的,他又出了一个大风头。现在全国人民都记住了他,认为他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才华。《感动华夏》这款优秀的节目,让很多华夏人都觉得很有意义。这是一款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不管是谁看了,都能得到启发和感悟。陈江海作为一个企业家,能策划出这样立意极高的节目,属实难得。其中一篇关陈江海的报道,得到了大部分老百姓的认同。这篇文章写的是陈江海能够心系家乡,心系国家,为家乡修路,修敬老院,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冷链计划,建希望小学等一系列的慈善活动。这些事都足以证明,陈江海绝对是个良心企业家。现在,陈江海又策划出一款这样的现象级节目,实在是太难得了。最后,记者用了金庸先生作品的一句话,来形容陈江海——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而老百姓也一致认为,这样的称号对陈江海来说,实至名归。要说最激动和最自豪的,还属秋海的员工。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陈总竟然还能策划这样的节目。不少秋海的员工,在看《感动华夏》的时候,不知道流了多少的泪水。然后在最后的字幕之中都看到了陈江海的名字。第一时间,他们想到的就是自家的老板。不过很快,他们就推翻了他们的猜想。自家老板做生意肯定是没问题的,可这策划节目,实在有点让他们难相信。陈江海每天日理万机的,哪有时间去搞这个?结果现在一爆出来,他们忽然发现自家这位老总真的不能用常理来看待。这就是所谓的强者恒强吧!这一天,庄赫也接受了记者会的专题采访。采访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最近十分火爆的《感动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