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二十九章 炼焦(1/2)

作者:名剑山庄 字数:3565 更新:2023-05-30 01:15:21

炼焦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明代的苏钢一直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还在生产。甚至很多打击小鬼子的武器,都是由苏钢打造的。就钢铁生产量上,有明一朝,决计不弱于西夷。而且何夕是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个时代。须知在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钢铁产量,也不过十几万吨,而今大明存货就有一万五千吨。而且大明一朝,洪武年间仅仅是官方钢铁产量比较多。而明中后期,官方钢铁产量变少,但是民间产量却成为主力,当时要比现在要多出好几倍。只是明代统计数字一塌糊涂。所以中后期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录,比如一炉可日产六千斤铁。估计明代中后期钢铁产量,在数量上不小于日本甲午战争时期,但是质量上估计要差很多。而苏钢的生产方式,在西方开启近代钢铁产业之前。都不能算是落后。否则也不会顽强挣扎到了抗日时期,还没有终结。在新中国开启引进苏联重工会之后,才成为历史。甚至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还有一次回光返照,所谓土法炼钢,就是这些工艺。虽然而今大明钢铁还没有将最高科技,苏钢这个技能点亮,但是本身的技术积累却是非常厚实的。很多问题,都是被人解决,甚至是重复解决了。古代之所以没有一次将钢铁炼出来。很可能是理念上的不同,比如对于钢,现代人理解与古代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现代人就是指碳含量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铁炭合金。但是在古代人怎么想?是铁中精华。既然如此,不经锤炼,如何能得到?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古代最开始炼钢,就是百炼钢,之后很多思路都是从百炼钢之中延伸出来的。这就形成了路径依赖。甚至这种路径定义了钢与铁。何夕想了想去,说道:“炉里面用什么燃料?”葛工匠说道:“木炭,上好的柳木炭。”何夕心中一动,暗道:“或许这就是原因了。”他立即说道:“为什么不用煤?”葛工匠说道:“大人有所不知,用煤炼出来的铁非常脆。根本不堪用。盖因炼铁当五行俱全。铁矿,土也,木炭,木也,炉中自然有火,才能得金。而用煤代替木,是五行缺一,故而不堪用。”何夕一阵无语。五行这东西,在现代仅仅是算命用。但是在这个时代,是真指导生产生活的哲学。何夕一阵无语,他忍不住问道:“这不是还缺水?”葛工匠说道:“大人,铁水也是水。”何夕一阵无语,他知道这个时候不是给他们上课的时候,他硬要讲课的话,估计他讲不明白,下面听不懂,还影响进程,三个月说起来时间很长,但实际上,时间很短。他耽搁不起。于是何夕一本正经地说道:“尔等有所不知,煤归于木,而不归于土。煤是数万万年前,山河变动,将大量树木压在地下,不知道多少年后,演变成了煤,尔等应该看过,很多煤中有树木形状。这就是明证。”此言一出,这些工匠窃窃私语,觉得不错。如果给一群士大夫讲,他们未必明白。但是这些工匠都没有脱离一线劳动,亲手接触过煤是什么样子的。自然知道何夕所言的是对的。“那为什么用煤炼出的铁,都不堪用?”葛工头,问出了所有工匠心中的疑问。“煤里面含硫。”何夕内心之中腹诽,但是这话却不能说出来,他依旧一本正经的说道:“你们为什么不用木材炼钢,反而要用木炭?”“木炭烧得比木材旺。”不知道那一个工匠说了一声。何夕笑道:“这就对了。这煤在地下多少年,也增添了土性,必须先将煤烧成炭,清除了土性,才能炼出更好的钢铁。”何夕对于这些工匠积极发言,非常高兴。毕竟他很明白,有些事情单凭他自己是做不来的。只能发动这些工匠的积极性,才能做成。何夕说道:“今天先说到这里,下面由葛老牵头,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煤炼成炭。另外就是准备一座高炉。开始第一次试验。”葛工匠说道:“小人领命。”随即将其他工匠打发走,只留下葛工头。何夕问道:“葛老,我不太懂冶铁上的事情,我交代的两件事情,什么时候能够做好?”葛工匠说道:“城外有很多木炭场,只需稍稍改动一下就行。而城外也有现成的高炉。大概一天一夜的时间,就能准备好。这是炼炭的时间。”何夕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说道:“那么后天。后天我出城去看。可以吗?”葛工匠说道:“应该可以。只是大人这一次需要其他变动吗?”何夕说道:“不用,之前是什么样子。这一次还是什么样子,不过将木炭换成焦煤就行了。”葛工匠欲言又止,最后低头说道:“是。”等何夕回到宫中,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何夕只觉得腿酸疼至极。可以在宫中骑马的人,都是达官贵人,甚至连徐达保持谦逊,都不会在宫中骑马。所以何夕也不能骑马。到了工部衙门,也不好骑马。一天下来,他估计走了数万步。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卫星定位了,他手机上的步数也不显示了。总之很累很累。“能搬出宫去就太好了。”何夕一边泡脚一边想。或许对于一些人来说,在宫中临近天颜,可以说是机会难得。但是对于何夕来说,宫中太不自由了。很多事情也不方便。何夕正在享受片刻的安逸的时候。徐正到了。徐太监说道:“陛下有请。”何夕看看天色,已经繁星漫天了。何夕心中暗道:“有一个工作狂老板,实在是不爽,你加班也就算了,还让我加班。”但是何夕能有什么办法,且不说,这个时代还没有劳动法,即便是劳动法,也不可能约束到朱元璋。不管何夕怎么想,只能听命去见朱元璋了。他本以为朱元璋,要问关于军械的事情。但是到了之后,何夕才发现,朱元璋问的并不是这个。何夕关于明朝历史的手稿之中。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写了多少小字。似乎是因为何夕用金笔写下的字本来就小,也或者是朱元璋不喜欢蝇头小楷。朱元璋改用金笔朱墨批注。里面有很多问题,从明前期一直到后期。特别是后期君臣之间的争斗,嘉靖与各首辅之间的微妙关系,万历多年不上朝,还有三大案,东林党,女真崛起等等。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而且问题很刁钻。很多都是从皇帝的视角出发,问得奇奇怪怪的。这些问题,都是何夕回答不出来的。比如,隆庆皇帝,高拱,张居正,万历,李太后之间的关系。抱歉,何夕哪里知道,他们之间很多微妙关系。他仅仅是知道历史给出的答案。关于过程有什么,他也不知道。何夕觉得,朱元璋的某些问题,除非是专精明史的大家。才不能解答。同时,何夕也不得不承认朱元璋非同一般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还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即便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在学习的专注力上,也是一等一的。只是让何夕有些吃力。朱元璋揉了揉眼睛,虽然点了十几根蜡烛,但是能见度还是不高,时间长了。眼睛还是不舒服。朱元璋说道:“今天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何夕这才松了一口气,才将今天的事情向朱元璋进行一个汇报。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你做这一件事情有没有把握?”何夕说道:“我只能说,方向是对的。能不能成功?就要看具体进展了。”朱元璋说道:“朕还是有一些不明白的。钢铁有这么重要吗?朕自开国以来,每隔几年,都要裁撤矿冶,一来数年开采,府库充足。原不以此而累百姓。二来,这么多铁,也没有用处。即便有再多钢铁又有什么用处?”何夕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治国思路。在后世钢铁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根本数据。但是在朱元璋这里,钢铁数量毫无意义。甚至是多余的。何夕将自己代入朱元璋的角色,也发现了。在大明铁的用处,是打造兵器。其他用处并不多,一点五万吨铁,决计是足够了。更没有其他用处了。真有那么多用途的话,也不会存这么多铁。何夕说道:“陛下是农家出身,当知道,其实天下百姓并不是都用铁制农具。很多也用不起铁质农具的。也只有一些富裕的地方才能用铁质农具。如果天下都用铁质农具,甚至更好地钢制农具。百姓耕作是会是什么样子?”“会是什么样子?”朱元璋一时间惊呆了。这是何夕从朱元璋看出明显的神情变化。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5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