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结束对峙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时间线产生了变动,但因为马超到底出现在了成都城下的缘故,张溪并没有太大的实感,还是按照上辈子的记忆在考虑当下的形势。可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设定好的程序。小事情上也许影响不大,但在大事情上,一旦出现变动,自然是会引发连锁反应。当张溪让刘备提前夺下益州之后,孙权势必会提前来讨要荆南二郡,而曹操一看这俩所谓的“盟友”在荆南对峙,他要是继续在邺城窝着当宅男,还算什么当世枭雄?!所以,原本打算从邺城进军洛阳,然后进兵淮南的曹操,稍微动了一下心思,决定不在洛阳停留,直接进军长安。打淮南哪有取汉中重要。因此,曹操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亲率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的事儿,谁都没想到。诸葛亮以为,曹操最起码这两年内要坐镇邺城,镇压内部叛乱,稳定自己称“魏公”后的政治格局。张溪也以为,曹操会按照历史线的走向,再次屯兵洛阳,然后南下淮南,打第二次濡须之战。刘备和孙权甚至都以为,曹操大概率不会轻易出兵,哪怕一定要进攻,也应该是进攻荆州,毕竟南郡在关羽手里,对襄阳的威胁非常大,而襄阳又对曹操非常的重要。谁也没想到,曹操居然领兵驻扎在了长安,而且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曹操一到长安,瞬间引发了连锁反应。首先是陇右的夏侯渊,本来他就把凉州等地的豪族基本收服了,现在正在跟韩遂以及韩遂请来的羌胡兵对峙。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一到长安,那些羌胡兵瞬间望风而降,夏侯渊立刻抓住机会击破韩遂,平定凉州。然后夏侯渊没有继续在凉州西北跟羌王胡王们磨叽,而是立刻掉转进攻方向,一路疾驰,直奔长安,跟曹操会师,准备进攻张鲁。而在汉中的张鲁,听闻曹操亲临长安,顿时大为恐惧。一方面命令大将杨昂领兵驻守阳平关,另一方面则派人向益州方面求援。原本刘备想利用张鲁在汉中阻挡曹操的攻势,派出简雍结好张鲁,结果张鲁对刘备不是太看得起,所以一直也对简雍不冷不热的。现在好了,曹操真的出现在长安了,随时可能进攻汉中,张鲁急了,主动南下去找刘备求救。可刘备现在还在武陵,跟孙权对峙呢。汉中的重要性,刘备实在是太清楚了,那就是益州的外部屏障。一旦汉中丢失,就靠几座关隘,是很难阻挡住曹操的大军的。而历史上的季汉,也是因为姜维调整了汉中的防守策略,从拒敌于外改成歼敌于内,导致汉中丢失,益州失去屏障。所以钟会大军入蜀,邓艾偷渡阴平,刘禅觉得再坚持下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再加上自己也没啥志气,索性就投降了。当然,这里不是要替阿斗洗白,就那个货的能力,还不如人家刘璋敢赌,也没有刘循的刚猛,甚至都不如自己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有骨气,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就是为了说明一下汉中的重要性。所以刘备接到诸葛亮的急报,得知曹操可能进攻汉中,而张鲁派人来求援后,立刻再次召集相关人等商议。这一次,包括张飞在内,所有人的意见都一致——汉中不能掌握在曹操手里。大家都知道汉中这地方对益州的重要性,真不是两个荆南郡县可以比的。这么说吧,荆州这地方,只要南郡还在,就有向北进攻的跳板。哪怕荆南四郡都丢了,只要关羽能从南郡出发,攻下襄阳,那也是值得的。所以,才刚刚做出决定要跟孙权翻脸的刘备,立刻改变了决定,决定跟孙权重新修好。但如果仅仅是修好还不够。如果孙权得知是曹操要进攻汉中,刘备急着回益州去,那肯定会狮子大开口的。所以刘备想不想看着孙权就这么坐山观虎斗,得让孙权付出点代价才行。张溪一听主公有这个要求,立刻建议——那就让孙十万去打合肥吧。现在的局势就是如此,曹操领兵二十万在长安,夏侯渊手里的雍凉骑兵也准备进攻汉中,那么淮南地区的防御必然薄弱。这时候,刘备以答应孙权的条件为由,要求孙权进攻合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来,孙权攻下合肥,可以把领土北扩,进而窥视青徐。二来,孙权攻打合肥,也可以吸引曹操的注意力,让曹操不敢把全部兵力投入到进攻汉中的事情中去,可以减轻张鲁的压力,给刘备回军备战创造时间。至于孙权是不是能打的下合肥.开玩笑了,孙十万打合肥的战绩,那是相当的稳定的。这主意一出,连法正和庞统都觉得好,就是刘备担心,万一孙权真的攻下了合肥,势力越来越大,该怎么办?!庞统和法正两个人却一点都不以为意,解释给刘备听。如果孙权打不下合肥,那么他最多就是保持在淮南一下防守而已。如果孙权真的打下了合肥,那他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曹操的腹心之地,到了那个时候,曹操可没有功夫来管地处偏僻益州的刘备了,肯定要回军先收拾掉孙权才行。这样反而是对刘备最有利的事情。刘备闻听,恍然大悟,当即让张溪和关羽再次去约见周瑜和鲁肃,继续商量和谈的事儿。再次和谈,张溪和关羽也没有跟周瑜鲁肃两人磨叽,直接就说刘备看在两家盟约的面子上,同意兑现承诺,把长沙和桂阳两军交给江东。至于原因,张溪也没有隐瞒,而是直接告诉周瑜,曹操屯兵长安,有取汉中之意,所以刘备必须回益州去准备。这种事儿瞒不了人,诸葛亮能通过细作得知这个消息,江东的人也一样能得知这个消息,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在告知了具体原因后,张溪提出了自己这方的条件——江东必须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军力,让曹操不敢轻易进攻汉中,也给刘备回军争取时间。而鲁肃和周瑜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惊讶。曹操如果真的屯兵二十万在长安,那么合肥的兵力肯定是会被抽调的。这个时候的合肥,确实兵力空虚,如果能趁这个时机攻破合肥,全据扬州,进而打开进军豫州和徐州,青州的跳板,对江东也有莫大的好处。如果合肥兵力依然充足,不好打,那么去合肥溜达一圈就能拿下两个郡,这个代价也不是不能接受。因此,鲁肃和周瑜点头答应了这个条件。然后,就是两个主君互相在协议上签字盖章,正式官方认定这个事儿。做完这些事情,刘备并没有急着立刻返回成都,而是领军先回了江陵,然后在江陵跟荆州守将们一起开了一个会,做出了一些人事上的安排。益州初定,刘备不可能一直呆在荆州,更何况曹操进兵汉中,刘备也必须回去。荆州,依然是保留了关羽守江陵,文聘守公安,徐庶镇守武陵和零陵的格局。只是呢,这次荆南之变,也让刘备发现了荆州守备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刘备要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向朗,因为丢失了桂阳郡,虽然是江东偷袭不讲武德,但向朗的责任还是要追究的,不能继续委任他为太守了,所以刘备带着向朗一起回成都,看看哪个地方空缺郡佐官,让向朗补上。而零陵太守郝普,他的情况就有点复杂了。郝普没有丢失领土,甚至严格说起来,他还算是支援湘潭有功的。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当初徐庶命令郝普快速整军,救援在湘潭死守的潘濬和向朗,结果等徐庶自己率领武陵的援军抵挡湘潭的时候,郝普居然还没到。又等了大概五六天,郝普才率领零陵的郡兵抵达湘潭,为此徐庶非常不满。而郝普也没有给出让徐庶满意的回答,只是说自己整理军务,一路上也没有耽搁,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比徐庶这个路远的人还晚到。能为什么,这货根本不会带兵,也不懂得什么叫“兵贵神速”呗他的行军速度还是常规的行军速度,而徐庶是一路急行军赶到湘潭的。从政务上来看,郝普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太守,在他的治理下,零陵郡这些年不管是丁口还是赋税,都有非常大的增长。但从军事角度讲,郝普不适合作为一郡最高军事长官。所以徐庶向刘备建议,由潘濬取代郝普为零陵太守,自己则兼任武陵太守,守备荆南。毕竟剩下的两个荆南郡县,已经是直接面临江东的威胁了,而从这次的事件看,江东也不是什么好鸟,如果继续让郝普这个只懂治民却不懂军事的人做太守,那零陵郡就太危险了。基于徐庶的建议,刘备思虑了一下,决定调郝普为成都令。职级虽然有些差距,但成都现在是刘备的都城,意义不同。而且郝普在成都当县令,晋升机会多,也只需要做好治理工作就行,不用操心军务,挺适合他的。相反,这次荆南之战中,潘濬的表现倒是让徐庶和刘备都是眼前一亮。长沙可是离的江东军的基地巴丘非常近的。可潘濬这个长沙太守在变生肘腋之下,虽然丢了郡治长沙县,却能及时收拢败兵退守湘潭,并且依靠手上的那点败兵死守湘潭,给徐庶调兵支援争取了时间可见他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潘濬一直以来的政务工作做的也不错,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很刚直,非常对刘备的脾气,在跟刘备交谈过后,刘备不仅没有追究他失地之责,反而重新任命他为零陵太守,和徐庶一起镇守荆南。做完这些人事安排后,刘备跟关羽,庞统,法正,徐庶,张溪五个人,商量了一下荆州军务。简单来说,刘备要回益州去跟曹操争夺汉中,但仅靠江东出兵合肥来分散曹军注意力,有点不够。江东那帮人的德行,现在刘备是真的不抱希望了,他们去攻合肥,天知道是不是出工不出力。所以,荆州方面,刘备也需要安排一下。刘备希望在他进攻汉中的时候,荆州也发动攻势策应,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直接进攻襄阳。襄阳这地方对曹操来说太重要了,曹操如果知道襄阳被攻击,肯定无法全力以赴的跟刘备争夺汉中的。但因为两地相隔太远,刘备也不确定自己回到益州后,是不是能及时发动对汉中的攻略,所以这方面需要关羽见机行事,所以给了关羽类似“假节”的权利。这时候的刘备只是左将军,并没有正式给出“假节”这种权利的资格,所以只能是私下授予虽然以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其实给不给都不要紧,但给了显得名正言顺一点。为了保险起见,刘备还特意交代,如果关羽有什么决定,可以先跟徐庶商议,如果担心进攻兵力不足,还可以指挥宜都太守孟达一起进攻。关羽一一应诺。刘备在江陵呆了十几天的时间,做完了这一切部署之后,这才让张飞领前军开路,自己率领中军随行,返回成都。而张溪则率领五千人作为后军,一直要等到周瑜率兵退回巴丘,孙权率兵退回豫章郡之后,才能坐船离开荆州,回巴东郡。当然,走之前,张溪也没忘了把孙尚香跟小暄暄给接上,一起回巴东郡去。刘备集团的规矩,没有北面曹魏集团那么严格。官员在外上任,不需要把家眷都放在都城内当人质的,所以嘛,张溪带着孙尚香一起回鱼复,倒也不算是坏了规矩。再说了,刘备不也是回了一趟江陵城,把步练师连同甘夫人一起接到成都去享福了么张溪这叫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