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略阳遭遇战张溪总觉得不放心,感觉上邽方向要出事,故此留下王平带领三千人防守街亭要道,自己领兵七千,往上邽方向行进,查探情况。而几乎是同一时刻,张郃暂时击退了张飞,解了上邽之围,紧接着安排郭淮继续在上邽坚守,牵制张飞,自己则率领两万士卒轻装急行,准备借着信息差,配合街亭正面的费耀前后夹击,全歼街亭守军。张溪没想到张郃会这么快的击退张飞,而张郃也没想到张溪没有乖乖的在街亭等死.两支军队,在略阳城附近突然遭遇。这是一场谁也没有料到的遭遇战。双方一开始都有些愣神,但双方的主将都不是白痴,几乎同时做出了反应。张郃的反应不用问,肯定是趁着刘备军反应不及的时候立刻进攻,毕竟他带来的人多,即使是遭遇战,他的底气也更加足。而张溪瞬间安排士卒变成防御阵型。一方面,是张溪下意识的行为,遇到这种突然情况,先防御,再看情况进行反击。另一方面,张溪带来的士卒太少,而他比能得知的情报更少,所以不得不先采取防守态势。张郃好歹知道张溪手里撑死就一万士卒,而张郃带着两万士卒,怎么想都是自己占优的情况可张溪并不知道,对面的魏军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会出现在略阳城附近,这时候张飞军的状况如何等等,这些情报,张溪一无所知。率先采取守势,暂时先防守一波,可以给张溪争取时间,判断出目前的局势,给自己做决策争取时间。一场遭遇战,直接在略阳城外打响。而略阳城内的守军,现在有些瑟瑟发抖的看着眼前的两军相争。略阳城内并没有多少守军,这个地方,一开始的时候张飞和张溪都没有安排人手守卫。虽然说略阳也是战略要地,但前有上邽,后有街亭的情况下,只要这两个地方不是同时出现问题,否则略阳就没有必要安排人防守。而如果两个地方同时出现了问题,仅靠略阳一个地方也守不住。所以呢,略阳城内的守军,还是张溪路过略阳的时候,派出了一百士卒,象征性的宣示了一下主权,占领了一下而已。这些人能做的,大概就是在城楼上给张溪的七千士卒当当气氛组了。张溪能胜,用不着他们出城作战,张溪败了,他们这一百人也守不住略阳城.根本指望不上。而城外的两军,同样谁也没有把略阳城当回事猝不及防的野战,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的其他因素。张溪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是不是可以想办法退到略阳城内去坚守毕竟自己的兵力比对面少,硬拼真不好说谁更强,有城墙守卫的话,防守就容易的多。但,不行,绝对不行。因为是一场遭遇战,谁都不能轻易撤退,一旦下令撤退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能退到略阳内,军心士气散了,也根本不可能守住略阳。遭遇战就是这样,必须打,打到一方撑不住溃散,否则的话,绝对不能退。而接下来要比拼的,可就是单纯士卒战力,以及双方将军的指挥能力了。张郃不用问,征战数十年的名将虽然前几年让张飞暴揍了一顿,被张溪口嗨为“爬山将军”,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张溪嘛嗯,张溪其实也不差了。从军十几年,一直都在中军决策层呆着,自己也不是第一次单独领军了,指挥七千人防守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真要说起来,在山地作战的经验上,其实张溪还比张郃更加丰富一些.毕竟张溪这几年不是平南中就是出祁山的,打了好几年的山地战了。而张郃显然没有张溪这么丰富的山地战经验。张郃这些年虽然经常在凉州作战,但张郃更多的也是指挥骑兵而不是步兵,真正有步兵指挥山地战经验的时间,大概也就是跟随夏侯渊镇守汉中的那段时间吧。可那段时间,张郃守城的战绩还行,野战的战绩是真的没法看.比如在宕渠,就让张飞摁在地上摩擦,最后不得不爬山逃跑。所以两人一交战,反倒是张溪的防守组织做的游刃有余,而张郃虽然指挥进攻也没有什么纰漏,但总让张郃觉得不甚满意,感觉差一口气的样子,始终不能突破敌军的防线。慢慢的,张溪也渐渐的习惯了张郃的进攻,看着张郃指挥士卒发动攻势,一阵攻势无果后慢慢退回,立刻组织第二波.张溪顿时明白,张郃的山地战经验有,但并不充分。在山地里作战跟平原上是不同的。山路不平,士卒在进攻和回撤的时候会比在平原上更加消耗体力,所以要进攻,就必须一鼓作气,进攻不能停歇。但一旦停歇后撤后,是不能马上组织第二波的进攻,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休整。不然的话,就会跟现在的曹军一样,除了第一波攻势比较凶猛外,接下来的几次攻势,战斗效果一次比一次差,到最后,连后撤都显得阵型有些凌乱了。张郃不是没有山地战的经验,他也知道山地作战,进攻不能停歇,必须一鼓作气,但一旦回撤后,张郃却又不给士卒充分的调整休息时间,逼着士卒立刻发动第二次进攻.这样的进攻效率其实并不高。这大概就是这些年张郃在山地战野战战绩不佳的原因吧而这个原因,张溪显然也不会那么好心的告诉张郃,甚至张溪也在等,等曹军进攻越来越乏力,军心士气下降的那一瞬间。等到曹军再次进攻乏力后撤的时候,张溪立刻投入了手里的两千人预备队,突然指挥士卒全线反攻,以波浪形的攻击频率,对曹军发动反攻。张溪要让张郃好好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进攻,才是符合山地战特征的进攻。第一波进攻阵型前推后,第二波进攻必须马上跟上,接着立刻要准备第三波进攻阵型。等三波进攻阵型前推结束后,如果依然无法突破敌军阵线,就必须就地组织防御,做出休整,不能再轻易发动下一次进攻,更不能退下来再做休整。面对张溪的反击,张郃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第一波进攻,张郃指挥士卒轻松拦下了,但第二波加强进攻到来后,张郃的前军出现了阵线动摇。张郃见状,立刻按照常规应对,从中军指挥调度一部分士卒,前往前军支援但还没等中军支援士卒组织好,张溪的第三波进攻队伍就已经杀到了。连续三次攻击,让张郃的前军颓势明显,不停的后退,最终导致曹军阵型不停的压缩,眼看着就要前军崩溃了,张郃一咬牙,亲自带领组织好的中军队伍杀到前军,依靠个人武勇提升全军士气,这才勉强的稳住了阵线。稳住阵线后,张郃也不想就这么一直被动挨打,试图组织士卒进行反攻,却又发现,敌军已经从进攻就地转入了防御,张郃的反攻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推动敌军阵线。几次这样的境遇后,张郃终于明白,自己想要在山地战上击溃这股敌军,好像不太可能。心思直转之下,张郃也开始做出了调整。不再一味的强调进攻,争取一口气吃掉对方从目力和斥候报告来说,对面的敌军就这么点人,自己兵力完全占据上风,没必要着急的一口气吃掉对方。自己的兵力多,损失个几千人并不会对整个战局有太大的影响,但敌军只有那么五六千人,伤亡个两千人就会出现溃散效应,没必要去争一时的胜负。咱们就拼消耗,反正我损失的起,而你就这么点人,敢跟我拼损失么?!行军作战就是这样,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什么奇谋妙计,只要是适合战场情况,能让自己占据战场主动的,哪怕是笨办法,也是可以采用的。而张郃采用这种笨招,就跟你拼消耗.张溪一下子就难受了起来。确实如张郃所预料的那样,张溪只有七千士卒,是消耗不起的。也许一开始,可以依靠不停的胜利短暂的提升士卒士气,但时间长了以后,随着伤亡的上升,又看不到破敌的希望,那么军心士气肯定会不停的下降,最后在损失过大后,士卒肯定会崩溃的。因此,当张郃也开始采取守势,就是跟你拼消耗之后,张溪反而开始难受,思索该怎么去破敌。是继续加大攻势,争取攻破张郃的前军,威胁张郃中军,从而逼迫张郃退兵?!还是见好就收,坚持到天黑,趁着夜色降临后跟张郃军拉开距离,第二天且战且退,退回街亭坚守?!现在张溪相当的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