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不是万能的,但确实能隔绝大部分尘埃,比面衣、苏公帕的效果强很多,成本也低廉,适宜推广。戴口罩,确实有些不舒服,但总比丢了命强。至不济,能让人多活个几十年,也算是功德无量了。口罩的制作并不难,只不过没人往这方向去想罢了。或者,口罩那类似猪嘴的造型,不太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哈哈,想想后世医院里,某些病人要求医生缝合伤疤要有美感吧!太医令冯一纸对比了各人的业绩,相对简单的口罩列到了第一位,令其他七名医正小有不服。咋,我提出在温泉汤旁边种药草,效果不好吗?冯一纸翻了个白眼,好个屁!冷地方的人参,你丫能提出种温泉边上,真是個人才!“我知道你们不服气,但这口罩,确实比面衣、苏公帕强多了,以后太医署及天下医工都要在做事时佩戴,痨病。病人也要戴。”冯一纸一锤定音。姜茯苓有些急了:“太医令,这口罩,最大的用处,应该是各矿山啊!”冯一纸叹息:“本官当然知道,少府监治下各矿山才是口罩最大的用武之地。可是,姜茯苓,姜医监呐,天下的事,并不是正确了就一定要执行的。”“天下最恶的地方,一是牢狱,二是矿山。矿山上,不是俘虏,就是重罪人犯,就算直接拉去砍了,也没几个冤的。那地方,人命贱如草,指望给他们加口罩?”“民间开采是有,可有几个矿主愿意出这钱?指望民夫自己买或者制作,缘木求鱼啊!”少府监掌冶署的职责是:天下出铜铁之处,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这一点,透着浓浓的自信,朝廷不怕百姓拥有铜铁器材,只要不是枪、甲、弩等违制器物就行。当然,重点矿山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要不然,少府监诸铸钱监九十九口铜炉怎么办呢?九十九炉,真不是瞎说,少府监自身十炉,绛州三十炉,杨、宣、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资料都详细记录着的。别看口罩这玩意儿不值什么钱,可量大了,一样是巨大的开支。低值易耗品同样可以成为大成本的。姜茯苓想了一下:“不可以让少府监推向民间矿山么?”冯一纸轻笑:“妹娃子啊!你还是年轻。少府监治下都不用,你让他推向民间,怎么张得开口?再说,你根本没经历过那种精疲力竭到想当场死去的场景,根本不了解,有些人呐,根本就没指望多活。”姜茯苓当场抑郁了。她要的是理想,冯一纸以现实还击。现实,总是那么让人无能为力。难怪范铮当时的表情,总有那么一点怪怪的,怕是早就预料到了,口罩没有理想中那么大范围推广的可能。……兽炭在东市出现了,效果还不错,范铮直接让陆甲生送了一车兽炭给东市署。东西不值多少钱,善意却表达出来了,东市令自然是笑纳了。无关品秩高低,入了品就是同僚,互相给个颜面,小小照应一下是应该的。要是送钱,被人揭发了,那就是贿赂,哪怕是屁大的钱也洗不干净腚。送兽炭,且是送到东市署嘛,那就是将仕郎给同僚送温暖,冬天烧了取暖也有问题吗?两车兽炭,范铮带头,送入了万年县衙,在衙院,请示过明府亓官植,与司户史廖腾完成了交割。“万年县同僚记住了,今冬的天气可能会冷,但敦化坊坊民的心意,让我们心里都是暖的!廖腾啊,你负责存储,天冷分发,务必保证每个公房都不能遗漏,让所有人知道,官与民,也可以如此亲近的。”亓官植含笑说话,目光有意无意地往少府夏端身上瞟。夏端苦笑低头。本来就不好下手,如今更张不开嘴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伱觉得功曹用了人敦化坊的兽炭取暖,司功佐、司功史还能向着你夏端么?县尉怎么了?万年县不缺县尉,足足六位呢!范铮倒真没这意思,不过是亓官植免了敦化坊一半的调,投桃报李罢了。反正敦化坊兽炭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正经土特产,礼轻情意重嘛。“将仕郎啊,做得不错。不过,魏王赐书之情,你也别忘了,好歹送两车兽炭还礼,要是手头不便跟本官说。”亓官植低声提点。会不会导致别人说范铮谄媚?真不会,两车兽炭而已,又不是香兽,不值几个钱,可能未必值魏王与其他文士用膳的一顿饭钱。再说,有魏王赐书的善举为因,说起来也不突兀。延康坊里,魏王府占了将近半坊之地,可见李世民对其宠爱。这套府邸,是前隋越国公杨素的宅子,武德年间高祖太武皇帝李渊赐给了下嫁豆卢怀让的六女万春公主,贞观中李世民才赐给李泰的。说点前后眼的话,李泰死后,王妃阎婉将府邸立为西明寺。门子倒没有倨傲的神态,面对拉着兽炭的范铮,神情微微惊异:“我家大王上朝呢,府中有王妃管事,请尊驾稍等,我去请示。”范铮叉手:“有劳了。”别提给钱,一点小钱你拿不出手,且李泰素有风雅之名,人家多半不吃这套。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这还是亲王府的门子,范铮这从九品下的文散官,叉一个手还真不为过。一刻钟后,侧门打开,门子引范铮,带着两驴车兽炭进了前院。对于富贵人家来说,通常是有中门、侧门之分的,中门大开是来了贵客,或者至少与府邸主人身份相当的人,其余人只能走侧门。庭院中,王妃阎婉着襦裙,眉间着梅花钿,柳眉如弯月,眼角脂粉染晕,铅粉淡淡涂于面上,梳惊鹄髻,金步摇轻晃,气度雍容,身后有几名侍女侍候着。“敦化坊感激刺史赐书,无以为报,今坊民制成普通兽炭为业,聊以区区两车兽炭表示感激,愿王妃勿嫌品质粗劣,受坊民心意。”范铮看了一眼阎婉,立即垂下目光,叉手行礼。说见到贵人不得抬头,就稍嫌过分,你不抬头看,怎么知道贵人长什么模样?不得长久注视,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