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风的值房墙壁上挂有一副中等大小的中国地图,1:500万比例尺。何诚告辞之后,他就伫立在地图前审视了起来。这印有“皇明全览图”标题的地图基本上与所谓的秋海棠叶一致,但在北方绵长的边界上仍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大西北方向没有唐努图瓦,缺了一小块;在正北方向却又凸出一块,与沙俄是以北海湖、也就是贝尔加湖为界的;在东北方向则基本与奴儿干都司一致,那儿有着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型石油开采基地。后世有一种奇怪的论调,称“如果不是清朝,汉人王朝根本不可能收取藏、蒙、疆三地”,以此来鼓吹清朝的功绩。然而这是十分荒唐的,因为其所作所为本质上只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满蒙一体乃清朝之根本。又由于藏传喇嘛教对蒙古的深刻影响,因此藏地是必须被掌握的。可如果想安稳的占据藏地,夹在藏地与蒙地之间的疆地也必须拿下。三者环环相扣,要么全有、要么全无。而这一点放在汉人王朝上也同样适用,北方边患和维护统治是相悖的,如果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之,同样要拿下藏疆两地。实际上明朝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乃至摸对了方法。清朝在蒙古施行的盟旗制实际上也能在明朝找到影子,明初亦曾将蒙古部族编作卫所,方便掌控。而严重制约明朝对外扩张的影响因素其实是人口问题,宋元以来,战乱不休,明初人口呈现极大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人口少得可怜,可以说是个难以弥补的巨坑。明初收复西北时,那儿近乎无人区,比如甘州只有八百三十户人家;而且如此稀少的百姓也是胡汉混居,乃至明军需要雇佣向导和翻译才能前进。直到开国二十多年后,陕甘之地的总人口都仅有一百六十万,人口密度只有可怜的每平方公里七个人。【明朝人口密度分布图】这严重影响了明朝对西北的经营和扩张,等到西北人口逐渐恢复到上千万人的水平之后,明朝又已是腐朽的晚期了。所以说清朝、以及如今的后明,在这方面其实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明末清初,尽管天灾人祸不断,然而陕甘二省的人口仍然超过了二千万,庞大的军伍无需顾忌行进于荒凉的无人区所面临的损耗与风险了。同时又因为没有三藩之乱的影响,后明收复西域的进展和效率比清朝更快。因为准噶尔汗国是在十八世纪初期才达到鼎盛的,由于三藩之乱的缘故,清朝错过了将之弄死于萌芽的最好时机。待其崛起之后想解决就麻烦了,所以总共拖拖拉拉了七十年,直到乾隆年间才平定之。而后明在西元1684年就发起了战略进攻,前后发动三场征伐,稳扎稳打,历经十一年,在其成长为兼备火器与骑射的游牧帝国之前便将其解决了。至于藏地,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和硕特汗国几乎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很快便土崩瓦解。这时,周长风的思绪又回到了石油上。在他的记忆中,古称的苦夷岛如今改称苦叶岛,那儿的石油年产量约为二十万吨。这个产量不多,比不了上百万吨的玉门油田,更别提接近二百万吨的克拉玛依油田了。其实有意思的是周长风一开始在地图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克拉玛依,而记忆中对此也是模糊了,之后他才知道大明的克拉玛依名曰“焱州”。当年工部的勘探队伍在这儿钻下的第一口试验井就成功出油,大家将此地称作“玄藏”,也就是黑色的宝藏的意思。不过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被错误的流传为了“玄奘”,由此,在和唐僧挂钩后,民间很快就流传起了那儿就是火焰山的传闻,各家报社争相报道。在初步确定那儿有个大油田以后,皇帝也很高兴,以“焱”字为之赐名,而这似乎也算是从侧面认证了这儿就是火焰山?“如果大庆油田能够开采投产,大概就真可以关起门来笑看全世界打架了。”周长风的目光落在了安宁府的西北边。安宁府也就是哈尔滨,而大庆油田的位置就处在它的西北边一百五十公里处。不过周长风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大庆油田的开采难度和精炼难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其平均深度达一千三百米,石油品质也不佳,属于高石蜡化的酸性重油,精炼难度非常大。历史上为了开发大庆油田,足足动用了千余位专家、五万名工人、七万吨设备器材。实际上随着宪政后的大明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对能源的需求也是水涨船高,尽管煤炭资源相当丰厚,但是更为重要的石油却非常贫瘠。目前公认的地质理论认为石油是远古时代海洋生物的尸骸埋藏于地下受高温高压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田只能在远古时代曾是海洋的地层中找到,此即海相成油论。而中国的多地都属于陆相,因此在理论上认为中国的石油储量是悲观的。尽管如此,工部仍然不断向东北地区派遣勘探队伍,同时一些支持陆相成油论的外国人也同样前来考察。前年,大明崇盛石油公司的一个勘探小组在安宁府的一个村子附近的洼地中发现了含油砂土,这个发现一下子就引爆了世界舆论——这是要颠覆现有地质理论的节奏?不过,大明国立油气公司和崇盛石油公司在半年时间里接连打下了七口试验井,深度从四百米到一千米不等,然而没有一口井成功出油,仅有一口八百米深的井发现了粘稠的含油砂土。于是“陆相地形疑似发现油田”的消息热度一下子就下去了。在崇盛石油公司打道回府之后,大明油气公司的几名工程师和地质学家认为距离成功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于是在经过商洽之后,美国太阳石油公司和诺贝尔钻井公司毛遂自荐,希望可以接手这个计划。在这个年代进行超千米的钻井存在不小的难度,绝大部分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都比较薄弱,也就美国人的经验比较丰富。总之,在经过几番周折后,就在今年暮春时节,联合钻井团队成功突破油层,深达一千三百公尺的三号井涌出工业油流,由此宣告海相成油论的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