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见纣王的目光望向自己,似乎是察觉到了什么一样,于是出列道:“陛下之言,也并非没有道理,侯延区区一郡丞,上了这样的奏疏,亦是……不合规矩,但臣以为,只是因为一道奏疏,便问罪,还要出兵,虽有罪,却罪不至此。”“这一次清查,确实牵连无数,侯延为之担惊受怕,也是理所应当,现在陛下对朝歌的贵族用了重典,却不能对全天下的都用之以重典,一味强硬施行,须知刚极易折,不仅不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反而会弄得怨声连连,甚至不仅贵族,百姓也会如此。”“为今之计,应当进行一些安抚,只有柔中带刚,恩威并施,方才是最佳的办法。”李靖毕竟是刑部尚书,最是知晓该怎么推行法律,这番话语极为中肯。一味施威,固然能展现朝廷威严,却也会将人逼到绝路,到时候就是怕适得其反,来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摸索了这么久,李靖也摸出了一套对付贵族的方法,得一点点割肉放血,该养肥的时候养肥,该割肉放血的时候割肉放血。子受顿了一下,李靖的这番言辞,让他找不到任何话语来反驳,他不甘心道:“那依李爱卿之言,就任他去了?”“这....”李靖却是一时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倒是新任的大理寺丞李燧忽然道:“陛下,侯延既然已经上奏,就说明这件事已经天下皆知,不引起争议,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么倒不如直接登报刊载,将一切印于纸上,发行四方,以舆论压人,孰是孰非,一辩自明。”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这是饮鸩止渴啊!本来就有许多人认为太过严厉,甚至是过于残暴。侯延既然已经上奏,那么更多的贵族肯定都已经是腹诽不已,就等着一个口子,爆发开来。都到了这个份上,居然要登报公开讨论。要知道,舆论并非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虽然有了报纸,但朝廷并没有禁止民间报纸印刷,除了朝廷外,刊印报纸的就是贵族。朝歌以及朝歌附近的地方倒是好说,朝廷官方的报纸深入人心,可再远些,例如黎城,就鞭长莫及了。李靖也不禁愕然,他看着李燧,沉默了。他本以为大理寺的成立,对天下而言,有好处,现在看来,似乎差了点。大理寺固然好,但大理寺丞不太对劲,不仅前阵子认为有蒙受冤屈的贵族和他怼了一通,之后去圜土详查的时候也没查出所以然来。今天这么一看,不仅能力差了点,连屁股都是歪的啊!子受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他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啊!都到了这种地步,贵族能说自己好话吗?肯定不能!子受强忍内心欣喜,随即慢悠悠的道:“李燧,你出身贵族?”李燧摇头,只是拜下道:“回禀陛下,臣自父辈起家道中落,早已不是贵族。”子受一想,是个破落贵族,这么说来,难道是想猛舔贵族一番,重新被贵族阶级接纳?他再问:“那么,卿是认为,此举过于暴虐?于心不忍,想帮衬一番?”你要是真这样,可就得大用咯!李燧继续摇头,深吸一口气,道:“臣并非是想帮衬贵族,臣亦是对其有所不满。”啊?子受微微诧异,那你怎么会提出这种建议?“那是为何?”李燧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名声什么的,他并不在乎。这么做是做,那么做,还是做,他只想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他正色道:“陛下,严惩贵族,无可厚非,为了肃清天下,而整治贵族,臣也没有异议,臣认为,朝廷严正刑罚,合情合理,寻常百姓可以受刑,贵族亦可以受刑,刑部与大理寺花费无数人力物力,人证物证俱全,何以到头来,却成了残害他们呢?”这一句话说的义正言辞,倒是让李靖有些侧目。子受却是疑惑了,卧槽,你要这么想,突然来个登报议论干什么?不知道外地的舆论是掌握在贵族手里的吗?到底是忠是奸?这个人的思路...很有问题啊!李燧这时道:“陛下有陛下的想法,朝臣有朝臣的想法,贵族有贵族的想法,天下人有天下人的想法,这想法若是憋在心里,是不行的,唯有登报刊载,才能疏导出来,这未尝不是一个开扩言路的办法,若是有处理得好的地方,那便沿承下去,若由处理的不好的地方,则可以改进一二。”随即,李燧胸膛起伏,振振有词道:“而且臣始终认为,就算是将这些事情刊报登载,也没什么可怕的。”“一件事,做的对,那就是对的,哪怕说破了天,也不能将对的事说成错的啊!严惩贵族,合法合理,又怎么可能有人能够颠倒黑白呢?”李靖等人恍然,看着李燧的目光中不由得露出几分古怪的表情,而这表情之中,又有着几分怀念的意味。想到李燧在殿试上的表现,他们又不禁莞尔。新科状元,还是太年轻了。很多事情是不好说的,知道什么叫贵族吗?颠倒是非、倒打一耙、恩将仇报、贼喊捉贼,哪个是他们不会的?指白为黑,不过是基础操作。不过这也没事,是新官的通病,李燧能这么想,起码能说明他的屁股不是歪的。等以后经历的挫折多了,遇上的贵族多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他们何曾不是这么熬过来的呢?子受却是一阵惊喜,李燧是个能人啊!虽然不是屁股歪到了贵族身上,但他的想法极其天真!这样的人,就应该放出去毒打!又议论了半天,登报刊载的事情,暂时搁置,而子受一力坚持问罪,扯了半天的皮,也还是没能定下来。不过,这不是问题。待众臣们退去,子受暗中召见了李燧。李燧拜下,不解道:“臣拜见陛下,不知陛下相召,所为何事?”子受笑吟吟的看着李燧,满意之情溢于言表:“你对朕向侯延问责一事,怎么看?”“陛下...确实有些过于激进了,如李尚书所言,恩威并施才是....”李燧轻皱眉头,担心的道。子受摇头:“可这样做,才是正确的,恩威并施有些道理,但这乱世,却容不得恩威并施。”“那些人对朕的“威”,并没有什么感触,不然就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既然没有施下威,又如何立恩呢?”李燧若有所思的点头:“那陛下认为,该怎么做呢?”子受微笑道:“朕心里早有计较,现在只需一人只身前往黎郡,先痛责侯延,表明态度,至于是否问罪,你便自己看着办,朕很是认可你在殿上说的话,黑的便是黑的,白的便是白的,这是非黑白,由你亲自见证。”他一手拉着李燧的手,一手在袖袍里摸索,拿出了一枚玉佩:“朕得卿,如鱼得水!今日方知卿乃社稷栋梁啊!”说着,便将玉佩郑重交到了李燧手中:“此乃玄鸟玉佩,见佩如见朕,去了黎郡,一应事务由你自行决断,必要时,甚至可以调动黎郡兵马,让姜文焕配合你。”李燧自是感动不已,纣王不仅将自己提拔为大理寺丞,更是委托如此重任,如何能不倾力相报呢?“臣...遵旨!”子受一挥手:“去吧去吧,连夜出城。”他相当满意这次的安排。以李燧的天真,肯定被贵族玩弄于鼓掌之中。再加上他是背答案过科举的老实人,墨守成规不懂得变通,自己又将旨意说的这么模糊,除了问责之外,没有任何明确指示,以李燧的能力,根本不足以完成其他的事。这就让人很安心了,这种人不会有多余的想法。按照子受的预估,李燧这次去黎郡,很大程度上只能问责一番吸引仇恨,却什么事都做不了,最后接受现实毒打,灰溜溜的跑回来。这不就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