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威斯计划在达成一致之后就被公布在外。大部分德国民众都支持这一计划,特别是德国西面的城市,对此更是充满了期待。而这计划包含了几个核心内容。首先是关于德国的货币问题,为了维持德国马克稳定,协约国成员将会轮流监督已经改组后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措施。要改革自然是需要钱,于是乎协约国贷款了一亿九千万美元,以此来稳定马克币值。而且德国的赔款年额也被修改,由第一年十亿金马克开始,然后逐渐递增赔款数额。由于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等专卖税,铁路、海运等工商企业税,因此美国将会向德国境内进行企业投资。也就是说,美国将会借此机会,向德国进行资本投入,以此来打通欧洲市场。为了避免德国金融外汇受苏联影响,协约国决定亲自监督德国的税捐征收事务。如果赔款问题出现了纠纷,就必须由国际仲裁委员会解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单独对德国进行经济制裁。然后就是英国和美国的处理。英国外交打成亚瑟·贝尔福带来了伦敦的决定,他们将会减少对德国的赔偿要求。美国方面则愿意放弃德国的战争赔款,前提是德国必须向美国打开市场,而美国也会给予大量的物质援助与技术支持。这样一来,需要开始重建经济的德国将需要大量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被英国和美国给占领了。相对于英国与美国的市场争夺,法国则实际了许多。法国也德国是接壤的,无论如何法国也不愿意德国变强,从而威胁到自己。毫无疑问,在对付gc主义时,英法美三国是合作关系,可一旦抛开gc主义,英法美就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这一次也绝不例外。法国提出了不同于市场的需求。由于《凡尔赛条约》的赔款问题,法国占据大多数,所以在如何应对已经无力偿还债务的德国,法国内部出现了很多声音。激进派的认为,直接占领德国土地,通过武力手段征服德国。这个想法在一开始确实是法国内部的主要声音。可随着雷蒙提出‘协助德国恢复经济,并建立起一个对抗苏联前沿阵地的德国。’时,他们都投向了赞同票。所以,在这场大会结束之后,“道威斯计划”也写出了法国的需求,那就是借租土地法案。法国要求将鲁尔工业区租借给法国,期限是99年。这样的事被英国和美国默许了,毕竟这是计划中的一部分。当得知法国以如此方式占领鲁尔工业区时,正准备回去彼得格勒的玛利亚,感到了一丝诧异。因为原时空中,法国对鲁尔工业区所实行的方式,就是武装暴力入侵,直接把鲁尔工业区给占为己有。而这件事也引发了巨大的鲁尔危机,最终导致英美入场。然而,这一次法国以经济复兴和赔偿要求作为借口,要求租借鲁尔工业区。租借和直接夺取是两个不同意义,前者是有回旋余地,后者很容易引发德国内部的反法情绪。以如此灵活的外交方式来夺走德国工业区,着实是出乎了玛利亚预料。而且法国并不是简单地夺走德国工业区,他甚至要在这里发展,然后一点点入侵德国。这样的手段就连玛利亚都为之称赞,这个世界的法国已经不是她脑海中的正白旗法国了。而且根据契卡调查可知,由于法国所实行的土地法案已经推广到整个法兰西,短短一年时间内法国的城市人口以直线速度飙升着。而且房地产的原因,法国经济似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迅速发展。然而,就在玛利亚以为法国会按照原时空的日本那样,无节制地放纵房地产泡沫做大时,在道威斯计划之后,法国内部却出现了变化。首先是关于摩洛哥战争问题,雷蒙得知到戴高乐与贝当之间的矛盾时,他做出了一个足以摧毁与贝当之间关系的决定。任命戴高乐为副指挥官,不完全受贝当影响。这条指令迅速让戴高乐的地位提升上来,同时也让戴高乐和贝当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然后就是道威斯计划被执行期间所带来的影响。道威斯计划确实让法国的手,触及到了德国内部,但同时,这场大会也影响到了法国的内部政治氛围。而带来这份影响的人,并不是美国人,也不是英国人,而是身为苏联人的玛利亚。这场关乎到德国经济恢复的大会,确实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全世界各地的记者都蜂拥而上,他们只为了解到第一线消息,了解到这场十分重要的国际大会。可是,这场诞生在大会的一场讨论,其带来的影响力,却胜过这场大会的内容。那是玛利亚与丘吉尔之间的辩论,同时也是属于双方的意识形态之争。丘吉尔道出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玛利亚则道出了资本主义的自毁性。双方都以极其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进行争辩。无数记者都记录了这一刻,他们用照相机,用笔录,甚至还使用了留影机,只为将这一特殊时刻给拍落下来。这场辩论就这样传遍了整个世界。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他们却不知道资本主义代表着什么,社会主义又代表着什么。大部分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左翼倾向与右翼倾向,可事实上,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生产关系,更不知道生产分工带来了历史的革命性。不仅仅是百姓不知道,就连一些知识分子,也只是知道大概,而不清楚详细。但这个时代的记者还是很专业的,他们不同于二十一世纪那种自媒体那般胡言乱语,相反这个时代的记者更具职业操守,更具专业性。在面对不了解的理论知识时,他们往往会去寻找专业性的知识分子去进行了解。就是这样,关于社会主义为何诞生,又为何与资本主义形成对立关系这方面内容,之间被解读并广泛性地让人们所知晓。当然,大部分民众更关心的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他们更关心的是今天如何找吃的,明天能不能吃得饱这样的问题。而对此最上心的,反而是政客们。特别是法国政府的资产阶级政客。当雷蒙知道此事之后,他并没有露出太意外的表情,相反,他很清醒。阅读了弗拉基米尔亲自著作的《国家与革命》之后,雷蒙便开始接触更多有关于苏联意识形态的书籍。而在这里面,最多的反而是马克思的书。在这些书里面,他主观性地认为,马克思对资产主义的态度太过于悲观,认为资产阶级不可能拯救自己,不可能避免资本主义的经济衰退周期性。“这是一种很悲观的思想,马克思完全低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进步性。”在与智囊团讨论时,雷蒙就此事而做出过评价。然而,他却对马克思这位人物充满了敬佩。因为马克思看到了很多资本家所看不到的未来与现实。他就像是一位医生,将资产阶级这位病人的病状全都罗列出来,然后逐一分析。正因如此,雷蒙给了自己智囊团一个要求,全都去看《资本论》。资本家看《资本论》,熟悉《资本论》,然后用《资本论》打败马克思思想。这就是他的想法,要想打败一个敌人,就必须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而这一想法也同样被落实到了丘吉尔那边去。丘吉尔依旧不认同玛利亚的结论,他不可能赞同‘资本主义必将被取代’的思想。而且,丘吉尔认为,社会主义的平等对待,只会让人变得更加懒惰,因为阶级的差异化,会促使人类往上攀爬,从而带动社会发展。而且,他认为这个制度只会让社会中的所有人的阶级都固定在此,永远都不可能有变化趋势。因此丘吉尔并没有在那场辩论中被说服,甚至连半点动摇都没有,反而更加坚定了反苏立场。当玛利亚与丘吉尔的辩论被写在报纸上时,雷蒙身边的经济学家便立即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正是戴高乐前往摩洛哥之前,亲自给自己做过的提醒,那就是经济泡沫。身边的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确实给当地财政带来了质一般的飞升,然而并没有提高民众购买能力,而且还催生出好几个房地产富商。资本主义从来都没要求过财富分配,他们赞同资本集中化。这次也是如此,但经济学家给出了建议,应该由政府来掌控房地产泡沫,而不是市场。也就是说,用可见的手来影响不可见的手。而这样的建议,正是从玛利亚与丘吉尔的辩论中,得到一些启发。雷蒙允许了这一方案,并准备对房地产下手。而且他还在想,如果自己掌控了房地产,那就代表他也能够获得房地产的利益,从而增加中央财政。只要中央财政有钱,他们就能做更多的事。无论是发展军事亦或是加强国内的产业规模。加上鲁尔工业区的掌控,法国便开始往鲁尔地区派往维和部队与工作人员。由于鲁尔工业区是在德国西面,这里的人民同样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为了收拢人心,法国政府决定给他们开放更多的利益好处。而这样的行为引发了一件发生在巴伐利亚的民众革命运动。而亲自领导这场运动的人,正是阿道夫。这场运动看似很突然,但事实上,阿道夫已经准备了很长一段心里准备和民族情绪的煽动。由于《慕尼黑日报》已经被资本是掌控,而这些资本又是亲近协约国,因此在其言论方面会更偏向与协约国。而这一次,《慕尼黑日报》也同样报道了‘道威斯计划’,然而他们所报道的内容有所偏差,严重存在着站队嫌疑。他们在文字中,若隐若现地表达着一个内容。那就是,德国西面城市之所以过得如此凄惨,全因为苏联的不公平行为。借此机会,阿道夫又开始了自己最擅长的行为,演讲。演讲中,阿道夫大力鼓吹《凡尔赛条约》的耻辱,将德国如今的现状问题归根到《凡尔赛条约》。但话锋一转,阿道夫便开始将《凡尔赛条约》为什么会出现进行了解释。这场演讲里面,阿道夫掌握着解释权,而他的解释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在里面。德国为什么会战败,那是因为德国受到了俄国的牵制,导致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法国。俄国进行了多少次牵制?第一次是沙俄,第二次是苏俄。而且德国为何会在战争期间,突然间投降?从很多方面去解释的话,可以归根到经济问题、国内社会矛盾等多种因素。然而,阿道夫本身就没接受过太多的知识教育。他看不到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甚至没去太深入去了解。但是,他却能如其他普通人民那样,看到最明显,最有直观性的因素。那就是德国的十一月革命。爆发在柏林的十一月革命,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将革命火焰蔓延到整个德国。在那场革命中,台尔曼成为了主要领导人之一。而支持十月革命的工人罢工行动,其背后力量正是那时候的苏俄。在一战和一战结束期间,很多人都能体会到粮食的短缺与生活越发困难。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里面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只会关注最眼前的事物,而这场直接摧毁德国的十一月革命就是一个直观现象。即使到了现在,也有很多人怀念德皇在位且没有战争期间的富裕生活。即使现在的巴伐利亚已经独立出去,但仍旧有很多人怀念一个统一的德国。当然,那是一个由他们巴伐利亚所领导的德国。所以在面对阿道夫的煽动时,大部分巴伐利亚人民都选择了支持。然后就是他们的共同敌人,一个足以转移仇恨的敌人。一开始阿道夫选择的是法国。可随后,他转变了态度。法国并不一定是死敌,而苏联是绝对且不可动摇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