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不死,消费永生。’这句话,罗斯福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短暂的见面之后,玛利亚便离开了罗斯福的宅邸。能够逗留的时间不多,可这短短的一个下午,却给罗斯福带来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如梦魇似的,一直在他脑海中徘徊盘旋。他再一次翻开《资本论》,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为了能顺畅且无修改性地阅读这本书籍,罗斯福更是通过关系,买到了德文版的《资本论》。他在上面,确实看到了很多内容,获得了很多启发。在里面,他了解到了一件残酷的事实。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根本无法调整市场的规律乃至人间的善恶,但它在''看不见''这件事情上做的是真的好。现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所奉行的经济政策,就是对‘看不见的手’的纵容。这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实,美国高速发展的表面,是逐渐积累的火药。一旦被点燃,美国将会被炸飞上天。是的,罗斯福不认为自己是苏联那样的左翼。他自始至终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退一万步来讲,即使自己想左转,将美国带入到社会主义制度,罗斯福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只有国会,而是整个美国。除非学习玛利亚,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阶级背叛,然后带领着美国共产党掀起武装革命。然而,这是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即使是走了,其难度比苏联还要高。苏联的成功不仅仅是玛利亚的努力,更多的原因是沙俄时期的内部矛盾激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观美国,内部稳定,地理原因让他们没有外部势力的威胁。真要爆发武装革命,恐怕他怎么死都不知道。极有可能还没爆发就被某个精神病人给刺杀了。所以罗斯福并不认为自己是苏联那样的左翼。但是,他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资本主义的左翼,以他们的方式一点点改变美国。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根本无法阻止资本主义制度所必然发生的、内部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的自毁机制。既然如此,罗斯福就必须拾起这个责任,打破这个枷锁。尽力而为之。……这场见面之后,玛利亚就回到了自己的分公司里面。欧洲那边的局势目前还处于稳定阶段。由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德国经济正以一种平稳的速度缓步恢复。而且,该是玛利亚在‘道威斯计划’大会中,对台尔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她对德国内部的严重腐败好不吝啬地指责原因,魏玛共和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现任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他展开了一系列的反贪污行动,无数人就此而下台。然而,玛利亚却在里面看到了一些端倪。兴登堡确实进行了风暴雷霆式的反贪污行动,可是真正受益者的容克贵族却依旧过得很好。反而是由前任总统艾伯特提拔起来的官员,全都被兴登堡给打了下去。很快,契卡将关于魏玛共和国内的细节呈现在玛利亚面前。上面的内容就如玛利亚所想的一样。兴登堡的反贪污行动,其实就是‘醉翁之意’。能够打击贪污收拢民心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情,然而他的核心目的就是打击艾伯特的残余势力,提拔自己的势力上台。再加上对容克贵族们的妥协,他对魏玛共和国的权力掌握就更加稳固了。说到底还是权力之间的争夺,而且兴登堡对台尔曼所代表的德国共产党也充满了忌惮。看样子,台尔曼的压力会骤增。突然,玛利亚心中多了一份担忧。“境内的德国技术工人和科研人员,还在吗?”契卡立马回答道。“还在。”“德国呢?有没有对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召回。”契卡思考了一会儿后才回答道。“目前还没有任何声音。”“没有声音不代表真的没有声音。”眉头紧皱不开,玛利亚开始担心起苏德之间的合作是否能维持下去。玛利亚所在意的,始终是德国的工业技术和那些德国技术工人。如果可以的话,她真想将这些技术工人给永远留在境内。联想到苏联内部也有不少伏尔加德意志人,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德意志共和国。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点以此来挽留他们。如若不行也不强求,但至少得把他们的技术给留下来。想到这里,玛利亚立即启动起来,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都写在电报上,只要约瑟夫收到了,他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更何况德国的经济复苏才刚刚开始,约瑟夫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去挽留这些技术人员。该是联想到台尔曼那边的压力,玛利亚稍作思考,又写了一封电报,希望台尔曼那边能抗住压力。如果真的有什么需求,捷克那边也能给予一定的帮助。当然,玛利亚更需要台尔曼做好未来的准备。一旦协约国要求对魏玛共和国台尔曼等人下手,他们就必须给自己准备好一条退路。昔日斯巴达克同盟的失败,不仅仅是叛徒的原因,更存在着他们没有退路的这一要素。那时候还没有苏联,而苏俄的整体实力压根就支援不了罗莎卢森堡等人,以至于斯巴达克同盟惨遭剿灭。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台尔曼必须为德国共产党做好考虑。除了这两件事之外,玛利亚还在时刻关注着埃塞俄比亚那边的情况。这可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如果能将埃塞俄比亚拉到左翼阵营,即使他们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也能给英法两国带来巨大威胁。只不过,原本一直影响着埃塞俄比亚的英国势力,似乎因为摩洛哥问题而被迫转移。由于摩洛哥那边严重缺少通讯设备,直至现在玛利亚都无法了解摩洛哥独立战争的战况。她唯一能做的,只有对伏龙芝的信任。相信他可以给里夫共和国人民带来帮助。就在分公司逐渐发展起来,蒸蒸日上之时,美国也开始进入了咆哮的二十年。柯立芝对自由市场的放纵,让消费主义盛行于美国内部。为了刺激消费,同时也是对经济前景的看好,柯立芝政府放纵了银行,使得银行放宽了贷款限制。如此情况之下,分期付款逐渐流行了起来。这就使得美国人民在付款时,都是以自己当下收入为基准,包括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当他们把房子、汽车作为抵押时,他们就成为了贷款的奴隶。但能够看到这里面问题的人,却寥寥无几。坐镇在分公司的玛利亚就曾经对身边的人说过。“现在的美国政府只看到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却忽略了民众的购买力不足。”“一战的结束,让大量携带着现金的士兵回归,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提升。”“但是,工人的工资却几乎没有提升,大量利益都被美国的资本家所窃取。”“如此情况之下,贫富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购买力与商品产量的不对等迟早都会爆发。”“可怕的是,现在的美国人,无论是底层工人还是知识分子都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宽松的贷款和集中的资本,让大量的资金流入到股市里面。股市价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攀升,在如此牛市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的乐观投资者。他们都认为,股市只会上涨不会下跌。如果不赶紧入股,股市内的钱就会被其他人给赚走。于是乎,为了更加快速的融资,资本家们开始宣传焦虑。在如此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无数人都在为赚钱而产生焦虑。他们所听到的宣传是,‘买股票就能赚钱,早买早赚,不买就被别人赚了。’而且不仅仅是股票,就连房地产也在高速发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不仅仅重新划分了欧洲利益,更是将大量的技术带到民间。面对如此之多的崭新技术之下,加上消费主义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开始激增。城市人口一旦激增,城市房价自然也会随之而涨。更何况,房价本身就是一项高利润的生意。一时间,纽约时内的房价迅速飙升,无数人为了炒房价也加入到股市里面。就这样,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种名为‘疯狂’环境里面。很熟悉的感觉,那是一种强烈的既视感。看着正处于咆哮年代的美国,玛利亚已经预感到不安。伏尔加拖拉机分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后,不可能避免得了上市问题,但对于股票处理,玛利亚的要求是谨慎且小心。宁愿少赚点,也别陷入到金融资本里面。考虑到工人会把钱给存进银行或者拿去交易市场进行股票投资,玛利亚立即对分公司内的部署进行了微调。最起码要保住工人们的工资,同时还加大了对农产品的产出。毕竟他们的公司就在加州,加州最盛产的就是农产品。紧接着,积蓄方面处理方面,分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也会给予指导。教育工人们,过分投资会导致怎么样的情况。而且玛利亚还亲自给工人们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该是玛利亚这形象过于邻家亲和,她的到来确实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而她所教导的内容,也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首先,玛利亚会给工人们科普什么是银行,让工人们知道,银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存储机构。然后,玛利亚向工人们科普关于股票金融的问题。由于股票金融本身极其复杂,就连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说得清楚里面的运行,所以玛利亚的科普是经过粗暴的简化。虽说简化,但至少让工人们知道,股票什么东西,而他们在公司里所交的基金又是什么东西。市场上的股票都是高风险玩意,如今的股票确实在疯狂上涨,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对此,玛利亚没有丝毫隐瞒地指出美国的股票问题,特别是存在着大量的影子公司和杠杆问题。为了解释这里面的诸多问题,玛利亚还进行了大量举例,例子都是以日常生活有关系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工人们更容易理解。例如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现在的美国金融流程。一位工人想买一座矿,但需要一百美元,然后就像银行借了一百美元,银行获得了借条,而金融公司会收购银行借条,毕竟借条属于是长期兑现的利益。金融公司会将其包装成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又会以债券之类的玩意卖出去,因为这些理财产品已经被包装成稳赚不赔的东西。于是乎,银行、金融公司和买理财产品的客户都会赚钱,而赚的钱都是从工人还的利息而来。而现在的美国经济政策,就是为了刺激消费,美联储进行了好几次降息。这样去做,自然会让经济表面更加繁荣。可同样也会加大经济泡沫,加上华尔街的劝说炒股,最终使得杠杆越来越大。对于现在的美国金融问题,由于过于复杂而难以说清,但玛利亚还是说服了一小部分人,让他们理智投资。至少不会像大部分美国人那样,对自己所要投资的公司是什么都不知道。于是乎,在这个美国社会中出现了一批奇怪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尽管不怎么完整,但他们对现在的咆哮金融发展是持有悲观态度。这些人少得可怜,但他们没有对金融投资的过度热情。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加州。很快,他们就被称之为‘落后的加州人’。因为他们在金融投资方面,没有其他人那般热情。于是乎他们被人诟病为‘目光短浅之徒’,甚至有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那家苏联分公司所影响。久而久之,这些不热衷于投资股市的人逐渐被鄙视和抵制。有不少人受不了**,最终加入到股市里面。但也有不少人依旧顶住压力,转而将钱抓在手心上。而这样的事情,很快就被美联储所知晓。然而相对于华尔街那边的轻视,美联储却对此事表达出了重视。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这泡沫的叠加,似乎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