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罗斯福成为总统之后,玛利亚就对美国那边所发生的事情,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她很了解罗斯福。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尽管以后的美国,在军工复合体上面,确实与罗斯福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罗斯福已经将他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没有他,别说军工复合体,恐怕连大萧条都走不出来。而且罗斯福的某些举措确实很让玛利亚在意。特别是‘炉边谈话’这个方法。在二十一世纪期间,灵活使用新闻媒体,从而达到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人,是懂王。懂王只想与自己的maga人民打成一片,而不是全部美国人。可即使如此,懂王依旧收获了巨大的声望,这使得他在第一次竞选时,直接爆炒希婊。而如今,罗斯福就是利用了当前为止最先进最前沿的媒体工具,与人民进行了交谈。他的用词清切易懂,很深得人民喜爱。而且,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如此亲近人民的总统。仿佛是坐在你家的壁炉边上,如一位亲朋友人般,给你聊着天。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他很快就取得了民众的信任。当民众信任他时,罗斯福的政策才得以实施。所以,在罗斯福实行‘炉边谈话’时,玛利亚便颇为在意地将其记录起来。这方法或许能让约瑟夫也用一下。毕竟,玛利亚从一开始就打算改变约瑟夫。至少不能让约瑟夫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慈父,而是一个亲近人民,也让人民亲近他的存在。历史中的约瑟夫,确实有一股难以靠近的气场。那是一种厚重的压迫感,并非他故意而为之,而是与生俱来的气质。这样的气质,早就了约瑟夫成为国家意志的人,在面对最大的危机时,确实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可同样,也会让约瑟夫逐渐迷失方向,因为他身边再无朋友。左思右想过后,玛利亚便亲自找到了约瑟夫,将这个‘炉边谈话’的法子告诉给了约瑟夫。听完后,约瑟夫脸色有些奇怪。他叼着没有点着的烟斗,闷闷地问道。“玛利亚呀,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学来干嘛。”“约瑟夫,你迟钝呀。”一脸不好气地轻拍着桌子,玛利亚像个小老妈子一样,语气深长地说道。“我们不是要学习资本主义,而且要借鉴一些好的,然后将其吸收,再转变成我们的。”“但是,这的有这个必要吗?”尽管已经开始接管国家的事情,但约瑟夫在一些工作上,还是显得有些保守。最终,玛利亚气鼓鼓地扯了下他的胡子。“你要主动亲近人民,而不是让人民主动亲近你。”“如果你想带领人民,走向正确的道路,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信任你。”约瑟夫还是有些犹豫,但很显然,他已经心动了。既然心动,一切都好办起来了。玛利亚很清楚,让约瑟夫立即转变态度,并学习资本主义总统的‘炉边谈话’确实有些难度。所以,她此番到来只是想说服对方,让他先有一个心理准备。待约瑟夫开始认真思考时,玛利亚便又转移目标。确实,现在的约瑟夫已经开始为继承人的工作而做准备。国家内的大小事务现在都是由他来负责,内政外交,他都要去管理。但距离真正上位还有一些时间,现在的国家主席依旧是弗拉基米尔。因此,玛利亚找给约瑟夫开导好心理准备之后,便又找到了弗拉基米尔。此时的弗拉基米尔,正在为计划经济的问题而烦恼。在玛利亚轻轻推开房门时,就看到弗拉基米尔,正在挠着已经掉光头发的脑袋。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张写满了内容的纸。有些是从各地到来的报告,有些是写满了公式或者其他内容的纸张。该是太过于投入,也可能是玛利亚进入时太轻手轻脚,弗拉基米尔丝毫没发现有人进入自己的办公室。他依旧在苦恼着自己手上的报告,正苦眉愁脸地,一根又一根地抽着烟。玛利亚见此,并没有出言打断,而是不动声息地捡起地上一张报告。翻开一看,上面写着的,居然是关于基辅的一些内容。首先是关于民族之间的问题。别看苏联一片祥和,但事实上内部问题依旧很多。特别是民族和经济问题,成为了当前最重要且最关键的任务。而这项任务,一直以来都落在弗拉基米尔肩上。玛利亚手上的这张基辅报告,就是写着前两天发生的一件关于民族之间的问题。报告中,写了一个村庄的问题,里面是两个民族,而这两个民族在此之前就有过仇恨。如今他们正裹着以前的仇恨处在一起。原则上,苏联是要求每一个民族公平和谐。可事实上,民族之间的矛盾,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调停,特别是隔着时代仇的问题。而且,前沙俄时期,他们对民族的处理都是简单粗暴。属于是‘你们不听话就等着被哥萨克骑兵关爱吧’的态度,说白了就是打,用恐怖的手段来控制其他民族。但这种手段是不可能用在苏联内部,这就使得民族之间的仇恨开始爆发起来。一开始还好,毕竟刚打完内战,人们都累了。可随着和平日子的到来,民族之间的矛盾逐渐被翻了出来,开始了秋后算账。在一个地区里就爆发了争斗,而这场争斗已经不论对错,直接演变成械斗,参与人数已经有千人,最终造成百余人伤亡。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而且矛盾也从一开始的鸡毛蒜皮,逐渐演变成民族问题。放下这张报告,玛利亚再拿起另外一张报告,上面写着的内容,是关于莫斯科的经济问题。在此之前,弗拉基米尔就出过一本书,名叫《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提出过关于‘计划经济’的内容。但这一部分内容,并不详细,只是一个相关的概念而已。而现在,他要将这个概念给套入苏联模式,几乎是将一个人的大脑化作成最先进的机器来运作。弗拉基米尔就是现在的情况。他为了试验‘计划经济’,在莫斯科这座大城市内率先进行实施。虽说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取得了成效,并且开始给各大城市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计划经济改进。但是,内在问题也依旧严重、单单是玛利亚手上的这张莫斯科经济问题,就已经将计划经济的问题点给展现出来。首先是计划经济中的‘奖惩问题’很难落实。市场经济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利益上的‘奖惩’。一个人创业,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他就必然需要面对竞争,去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解决其中的痛点。做对了,做好了,他就会受到市场的‘奖赏’好处,赚取丰厚的收入和精神上的饱满。如果做错了,或者他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那么他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也就是经济问题,轻则负债,重则破产。这种‘惩罚’还能够因为获得民众反馈,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让购买者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原时空中的苏联,就是出现‘能用就行,不管体验’的问题。这使得苏联人民,拥有丰厚的物资,却没有太多的选择。现在的莫斯科,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而报告中,首先爆发出‘体验不足,引起民众不满’的内容,就是关于一双鞋的制造问题。由于莫斯科的计划经济是由莫斯科政府全盘负责,要生产什么,需要多少量,给予多少资源,都经过严格的计算。因此,对于个人的‘惩罚’几乎不存在。对于莫斯科政府的‘惩罚’就更不存在。总不可能,‘你没做好就让你莫斯科政府破产’这样吧。只有给莫斯科投送物资或者更换领导人,压根没有给莫斯科扣钱破产这一说法。严重缺乏正反馈的政府公司,自然就不会担心市场所带来的负担,摆烂也就更加容易了。手上这份报告所陈述的内容,正是关于政府公司的效率性。看着这上面的内容,玛利亚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虽说弗拉基米尔将‘计划经济’提前带了过来,并且从0突破到了1,但计划经济确实是当前为止最复杂的经济体系。该是这一声轻轻的叹息,引起了弗拉基米尔的注意。待他顺着声音抬头看去时,正好看到玛利亚的到来。此时的她,正拿着关于莫斯科在计划经济中的试验报告。摘下挂在鼻梁上的老花眼镜,带着一丝疲乏的笑容向玛利亚招了招手。“怎么了玛利亚,有什么事情需要咨询的吗?”“不,其实也没什么大事。”虽说玛利亚有意将‘炉边谈话’也在苏联这里推广,但是看见弗拉基米尔真埋在这堆关于民族和计划经济的报告里面时,又有些不忍心。下意识地坐到弗拉基米尔身边,她将手上的报告轻放在桌案上。“老师,你都在处理这些事吗?”“当然,没办法的事,虽然快退休了,但我是没时间空闲的。”说着,又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仿佛这些繁忙的工作,对他而言是最需要的。笑罢,准备重新戴上老花眼镜,继续对这些报告的处理。玛利亚很清楚计划经济的复杂性,这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得了。即使到了苏联中后期,在计划经济上面,也是搞得一塌糊涂。看着弗拉基米尔那憔悴的眼神,玛利亚忍不住问道。“老师,这可不是一个人或者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得了的工作,里面的问题太多太复杂了,您一个人……是否太勉强了。”“嗯?”弗拉基米尔一愣,尔后连忙摇头:“不不不,我从不勉强自己。”说罢,他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然后他走到书房边上的,这七十多平方米的书房,其边上就摆放着一个很大的黑板。在弗拉基米尔的指引下,玛利亚这才发现,这个挂在书房内的黑板,居然写满了东西。而上面的内容,似乎还有一些数学公式在里面。密密麻麻的,把整块黑板全部填充。而且这不是第一块黑板,在黑板后面还有另外一块黑板,在弗拉基米尔将其翻开之后,第二块黑板也同样写满了内容。复杂,繁多,简直可谓是眼花缭乱。“这是什么?”玛利亚目瞪口呆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这些是……数学?”“对。”弗拉基米尔单手撑着腰,另外一只手则拿起粉笔,指向这些数学公式中。“因为计划经济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经济体系,它的本身,就是一个数学。”“玛利亚,我很清楚你的担忧是什么。”“但在这里,我得向你解释一下,其实我没有任何的勉强。”“在一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有些勉强,但是从1920年到现在1933年,十三年的时间,我在计划经济中探索到了一些问题。”“你一开始所看到的那份报告,‘奖罚机制’的困难点,但这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还有关于数据上的收集困难,还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效用上的量化与比较。”“如果要做好‘计划经济’,我们就需要获得数据。”“知道每一个人我的想法是什么,每个人的商品偏好是什么,然后又要如何精准地去生产,去供给。”“这里面的范畴并不是数学,而是哲学,因为要知道这百万人心中所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属于是测不准原理。”“但是在测不准原理之下,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细分,这这里面的细分,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从而做出相对应的分析。”“不一定精准,但至少能接近。”玛利亚双眼一亮。弗拉基米尔所说的内容,不就是未来才会发生的大数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