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军刚攻下布拉格之前,捷克军团就已经在后方做好了各种阻击阵地。这些阻击阵地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少阻挡了德军的进攻步伐。至于第二城市布拉迪斯拉瓦,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却临时改变,转而进入斯洛伐克的更深处。这样的做法就等同于对布拉迪斯拉瓦实施放弃,直接弃城不顾。他们的做法并不是盲目行为,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奥地利还没有与纳粹德国合并,布拉迪斯拉瓦肯定是安全的,然而当德奥之间形成合并,布拉迪斯拉瓦这座城市就危险了。因为这座城市距离维也纳不到六十公里,踩自行车都能过来。考虑到现在的奥地利已经是敌对关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已经决定撤离到更深处的后方。而这个后方,正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东面的大城市科希策。虽说这是一座大城市,可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工业能力并不鲜明,这里之所以可以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有一条能够与匈牙利连接的铁路而已。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搬迁到距离希科策三十公里外的克龙帕希之后,双方便组成了一个掎角之势,可以形成一个互相掩护防御阵线。但玛利亚并不想单纯的防御。她的想法是‘老娘防守了一辈子,就不能捅别人一会?’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实施。由于捷克的三分之二领土都已经沦陷,如此之迅速的溃败让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失去了继续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如若军心不能稳定下来,接下来与德军的战斗恐怕会更加艰难。最终玛利亚决定先打他几场胜利,只要比反动派更加强硬,反动派才会软服。于是乎,玛利亚给罗科索夫斯基下达一条进攻指令。这条进攻指令迅速落实下去。罗科索夫斯基立即指挥着自己所率领的二十一个师,开始扩大整个战场宽度。而且罗科索夫斯基认为,要想抵御德军入侵,就应当防止德军进入斯洛伐克。最终他将战场选择了捷克境内。而第一场苏德遭遇战,便在一处101高地爆发。这片地区距离一百八十公里之外,已经是捷克境内。这个高度可以俯瞰四周,是属于至关重要的高地点。而这个高地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对连接斯洛伐克的几条马路进行监视。如果在这个高地架设观测点,就可以精准地协助火炮提对这几条重要马路进行火力覆盖。苏军三个师团迅速占领了这条道路,然后展开布防,架设了大量的防空炮,以便于针对敌军战机。当德军的一支侦察部队路过此地时,便立即遭受到火炮攻击,还有地面部队的侧翼进攻。这支侦察部队人数不多,很快就被打得人仰马翻。指挥官连忙召集残部往后撤退,当天下午德军派出了一个团的部队,试探这里的虚实。享受了居高临下的机枪招待后,德军指挥官立即提出增援需求。负责指挥开路的第三装甲师军长,正是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当他得知此处的重要高地居然被敌军占领时,便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场恶战。由于这个高地至关重要,谁占领了就能掌控这几条很重要马路,所以古德里安对这个101高地十分重视。他首先做的,是对这片高地的侦察。其侦察任务有二。第一,侦察这里的敌人究竟是谁。在捷克平原疯狂飙车的古德里安,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苏联军队已经从华沙进入斯洛伐克,也就是说他们继续深入的话必然会与苏军接触。从攻陷布拉格到现在,他们的对手都是匈牙利军团和捷克军团,当然还有老对手德共的军团。但他不能确定苏军是否已经从斯洛伐克进入捷克境内,所以古德里安还是保留着自己的谨慎。第二,他要侦察敌军的军备部署。在刚发起进攻的时候,古德里安就是凭借这样的空中侦察手段,几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都摧毁了,数百架飞机还没起飞就直接毁在了机场上。很快,五架侦察机出现在101高地上空。但还没等他们看清楚下面的军备部署,被架设在山林的高射炮便立即开火,一架侦察机反应不过来直接被击落。当侦察机回来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防守101高地的部队,是苏军,而且那片地区已经被严密设防了。尽管这份情报并不详细,甚至连敌军的主要军备部署都无法侦察到,但古德里安已经做好了进攻准备。展开进攻之前,古德里安向后方申请了空中支援,他打算以空中优势对这片地区实施轰炸。只要炸上一片,他们的设防就会化为乌有。很快德军第一批轰炸机群来到了101高地上空,对这片地区实施了大规模轰炸。尽管苏军早就在这里布设了大量的防空炮,但还是挡不住德军的大量飞机。扛不住压力后,苏军师长立即向后方申请空军援助。在红四方面军进入斯洛伐克之后,便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军备工程建设。除了防线与交通枢纽之外,便是临时机场的建设。所以,当前线的空中支援请求传到后方时,临时落在这里的一百八十架飞机开始起飞。于是乎,在这个101高地上,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小规模空战。德军飞机在两百架以上,苏军飞机数量为一百八十架。这场空中大战持续了整整两天时间,由于双方飞机数量十分接近,而苏军又有己方防空炮支持,这导致双方战损率几乎持平。空中的焦灼并没有影响地面战场的紧迫感。德军陆军已经在空中支援到来时,发起了好几次小规模进攻。德军步兵进攻是有着他们的战术思路。进攻的前一天,德军便从各个战斗分队中抽出8到10名战斗骨干,由两名军官,三到四名士官,以及若干士兵组成一个五十多人规模的突击小队。开战之初,德军的突击小队以巡逻的方式,对预定目标发起试探性战斗侦察。被安排战斗侦察的突击小队,会被分为两组,每一组由一名军官和1-2名士官带领。每一组侦察小队都会有各自的制定任务。有些侦察小队是负责切断苏军电话线,有些侦察小队是观察苏军的防线分布,有些侦察小队是探明苏军火力配系和战斗部署。除了侦察工作之外,突击小队还会被分配到掩护工作,他们尽可能地寻找合适的火炮架设点,或者对火炮有威胁的阵地发起进攻与定位。而在此过程中,突击小队是可以获得后方的火炮支援。这种支援可以进行短暂的炮轰,又或者进行长时间的炮击压制,以便于突击小队更快拉近双方距离。对于德军战初的侦察性进攻,苏军也同样如此。他们的火炮早就调好了角度,在101高地进行俯瞰的士兵会监视者敌军的一举一动。一旦德军进入炮击范围,观察士兵便会传达指令,等炮手实施炮击。所以第一轮试探性进攻时,德军便损失了几十个这样的突击小队。但凭借德军的作战素养支撑,突击小队还是进入了炮击死角,而他们接下来要迎接的,就是苏军步兵的进攻。马克沁中机枪的交叉火力,形成了一条死亡火力网,尽管突击小队装备着冲锋枪,但是在中机枪的火力压制下还是难以前进。所以,他们会呼叫火炮,以便于对机枪阵地发起炮轰。这样的炮轰确实能起到有效作用,好几个机枪阵地都被摧毁了,但很快又有苏军填补进来,继续提供压制性火力。这仅仅是双方的试探性进攻。德军的突击小队占不了任何便宜,但他们的侦察任务已经结束了。通过突击小队所带来侦察情报可知,他们面前有七个小高地防线。每一个小高地防线都构筑了环形堑壕一道,断续堑壕三道,地堡七到八个,机枪工事有十到九个。其中还有一些隐蔽工事,只是知道有但无法侦察数量。在高地防线的前沿拥有铁丝网和步兵地雷组成的防线,各种工事构成了明暗火力点结合的交叉火网。德军指挥官一听,头都大了。这种阵地只需要一个班,就能挡住他们一个营,不单复杂而且难以攻占。但同时也并不是无敌。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有空中火力支援,这样的阵地很快就会被炸得粉碎。问题是,现在的空军还在互相狗斗,压根腾不出空余时间来给他们提供火力援助。所以德军指挥官打算另寻他法,那就是炮击。通过突击小队的侦察工作,德军指挥官已初步划定苏军的火力分布点,并展开了第一轮大规模炮击。这场炮击所带来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很多火力阵地都被德军直接摧毁。尽管早有预料,并对堑壕工事进行了加固,却没想到德军的火炮会来得如此凶猛,他们的炮弹仿佛是不要钱似的,不断往这边砸来。大量工事在炮击面前直接摧毁,但因为这里是高地阵地,所以还是有不少工事避免了炮击轰击。可即使如此,仍旧出现不少伤亡的情况,大量伤员被抬了回去,哀嚎声一片。但苏军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炮击而有所退缩,相反苏军加大了对阵地防线的支援,准备德军的第二轮进攻。而这,便是双方的第二阶段攻防较量。由于德军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制空权,德军便准备发起陆军步兵的进攻。以步兵连为一个作战单位,开始对苏军阵地谨慎前进。一旦发现苏军的火力,便会呼唤后方火炮,为步兵连的进攻做掩护。这一切都是为了拉近步兵连与苏军阵地之间的距离,如若有空军掩护,这样的工作会更快更方便。如此缓慢前进了大半个小时后,负责进攻的第一梯队已经进入了五百米距离。如此之近的距离,原本的作战单位从步兵连转为步兵排,并以‘前三角队形’和‘后三角队形’的方式,一点点逼近。‘前三角队形’是一个步兵班,他们作为前锋走在前列,另外两个‘后三角队形’步兵班则在左右两侧,时刻警惕两侧情况,并随时为前列的步兵班提供火力支援。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守在堑壕内的苏军展开了火力还击。一时间枪林弹雨,双方便在这狭长的战场上展开了激烈交火。由于苏军是防守方,堑壕所提供的掩体保护比德军的临时单兵掩体更有优势,这就导致拥有人数优势的德军,并不能打出任何优势效果。由于德军的步兵分得很散,再加上德军一开始的精准炮击确实摧毁了不少苏军防御工事,这使得德军的第一轮进攻很快就取得了成效。然而,他们只是攻占了七个小高地中的两个。单单两个小高地就已经让德军手打了巨大阻击,而这样的阻击让德军指挥官回想起了,自己与德共作战时的情景。而且苏军的战力比德共更强,兵源数量和装备规模比德共更胜几个级别。当德军占领了这两个小高地,他们便开始进行布防。却不料,苏军也发起了收复小高地的行动。他们是以班为作战单位,对这两个小高地实施迂回行动。为了确保火力上的优势,每个班都配置一位火箭手,他们所持握的火箭筒正是‘巴祖卡’。除了巴祖卡的火箭筒装配之外,他们还会更换主武器,以堑壕霰弹枪为主,甚至会配置一名持握火焰喷射器的红军士兵,为的就是清理小高地的堑壕德军。当天黄昏,苏军出动了五个班,发起了静默式的进攻。尽管德军已经预料到苏军会发起收复行动,布置了大量的明暗警戒哨,却还是被苏军直接突破。由于苏军熟悉这两个高地的堑壕通道,他们利用交通堑壕展开了快速移动。凭借手上的巴祖卡和火焰喷射器,迅速让德军感受到了斯拉夫人的高度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