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优势,是这场战争中最能决定胜负的一个主要核心。在t34/76出来之前,抛开数量上的问题,苏德双方的装甲力量几乎持平。无论是装甲防护、机动速度还是火炮口径,苏德之间几乎都是对等的。唯一能在数据上碾压他们的,就只有英法两国的重坦。可是重坦的机动性却成为了他们最糟糕的弱点,所以即使无法通过坦克来摧毁重坦,苏联还是可以搬运口径76.2mm的火炮将其摧毁。然而,随着t34/76的出现,英法的装甲优势便**然无存,而对于纳粹德国来说,更是出现了压倒性的装甲优势。就是这个原因,曼斯坦因才急迫需要新式坦克。对他来讲,只要能应付t34/76就行,不需要超越。对于曼斯坦因的需求,龙德施泰德立即给予回应。在他提出这个要求之前,德军的坦克总设计师就已经给出了两套方案,而这两套方案中,改装四号坦克便成为当前的主要核心人物。由于苏联的巨大压力,在闪击柏林之前,四号坦克已经成为了德军的最大规模生产坦克。直至现今,德军的四号坦克总数已经有一千五百多辆,但留守在德国本土的四号坦克,只有七百多辆而已。为了应对t34恐惧症,本土内的四号坦克已经开始改装,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辆升级版四号坦克。于是乎,这六百多辆升级版四号坦克,通过列车的方式,火速支援到曼斯坦因的装甲军群中。与此同时,在苏联大后方的兵工厂下饺子式的生产下,大量的t34正在量产当中。在生产期间,已经有三百多辆t34正朝着此处而来。为的,就是拿下德军的真正主力部队。而这场近乎于决战规模的战场,正是德国的中部,图灵根州。图林根州,又被称呼为德国的绿色心脏。其原因便是因为,图灵根州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率,而在西部和西南部之间,则是山地丘陵。更重要的是,苏德对峙的地方,存在着少拥有战略意义的高地。开战之初,双方的部队就已经开始对这些小高地进行争夺性作战。有一个海拔为208的高地,更是成为了德军的主要占据点,一直困扰着崔可夫。双方就对这片高地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夺。而随着双方的增援部队加入,这场高地争夺战将会朝着更加血腥更为惨烈的方向发展。第一天战斗开始了。身为进攻方的苏军,率先使用空军轰炸,对208高地,已经208高地附近的几个小高地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这天,苏军总共出动了三百二十五架轰炸机,对该地区进行了长达十一个小时的犁地式爆破。然而德军早有预料。事实上,在玛利亚的援军到来之前,崔可夫就曾经呼唤过后方空军,对德军的高地进行轰炸。但因为那时候能够给他提供的轰炸机数量有限,所以并不能造成多大威胁。可这一次的轰炸,确确实实地给他们炸得够呛。第一天轰炸,苏军就已经对208高地数千枚炸弹,确实将德军的外围铁丝网、地雷还有堑壕都给炸没了。原本防守在第三环防线的德军,或是被直接炸得尸骨无存,或是被震死震晕,又或是直接被炸飞起的泥土给活埋。一天时间内,德军就在这样的轰炸之下,出现了三千多人的伤亡,数不清的阵地和火炮被炸毁。而且遭到轰炸的并不只有208高地,还有四周围的小高地和外围防线。这些小高地和外围防线在遭受炮轰之后,有一半都成了废墟,苏军步兵直接冲过去就可以实施占领。只不过,208高地依旧坚挺。负责把守208高地的将领,名叫戈特哈德·海因里希。海因里希是一个不错的将才,尽管在大局方面他与曼斯坦因有着很大差别,但是海因里希在防守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手段。当第一轮大规模犁地式轰炸结束之后,苏军就已经发起了对208高地的强攻。大量的苏联步兵开始朝着这个高地,艰难地前进着。对这位英勇的苏联红军士兵而言,这个208高地已经是触手可得,因为里面的德军士兵早就被这场惊人的轰炸之下,全部死绝了。就跟208高地附近的小高地一样。可是,这一次的情况却出现了意外。早有预料的海因里希,在苏军发起大规模轰炸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防空措施。他的防空措施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以208高地四周围的小高地,建设88防空炮,以这些高地进行防空工作。第二个方向,对208高地进行坑道挖掘,建立大量的山体防空洞。尽管在面对苏军的长时间轰炸之下,208高地上的不少防空洞都出现了坍塌现象,让很多德军都被生生活埋。但是,仍旧有绝大部分的德军活了下来。当苏军的空炸结束之后,海因里希便命令德军士兵立即冲防空掩体处走出来。他以撕心裂肺的嗓门,对所有德军士兵喊道。“苏联人的轰炸揭开了地狱的面纱!”“我们是即将步入地狱的死者,是令地狱都肝颤的德意志军人。”“让苏联人上来吧,然后让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魔鬼!”“战斗,战斗,战斗!直到大地饮尽所有人的鲜血!”“angriff!!!!!”原本被苏联空军的规模轰炸所震慑的德军士兵士气,很快便恢复过来,并以高涨的士气立即回到自己的防守岗位上。然后,伴随着208高地地下的‘乌拉’冲锋声,已经做好准备的德军士兵扣下了扳机。灼热的子弹凭借着高地优势,迅速形成了一道道炽热的金属风暴。其形成的交叉火力,让冲锋在第一线的苏联红军士兵,全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尽管德军的突然反击让苏军感到十分诧异,但这并不会影响到苏军冲锋时的决心。双方就在这座海拔为208的高地山展开了极其残酷血腥的激战。从一开始的远距离炮轰,到中距离射击,再到后续的近距离搏杀。当双方都冲杀在一起时,便是苏德双方士兵之间的近身肉搏。一旦陷入近距离肉搏,双方便只能以最原始的方式战斗,或是撕咬,或是拉扯。硝烟弥漫在上空,仿佛凝聚成厚重的乌云,遮挡住本应普洒下来的阳光,使得战场一片昏暗,只有猩红色的火光为这片战场添色。第一次进攻结束了。能退回来的苏军都退回来了,一些来不及退下来的苏军会在高地的一些隐藏角落处,以自己的散兵壕为掩体,保护好自己。就这样,苏军以一万五千人的伤亡代价,失去了第一次进攻的主动权。由于是进攻方,苏军的伤亡人数确实大得惊人。但是,德军的伤亡人数也不低。第一次的大规模轰炸已经让德军内部出现大量伤亡,然后在苏军的‘乌拉’冲锋下,更是损失了不少德军士兵。海因里希初步估算,德军的损失肯定是接近一万,或许是八千,或许就是一万。第一轮进攻失败了,但苏军还未就此停止下来。总结了第一次进攻失败的经验,身为这次主攻的指挥官,崔可夫打算调动重炮对这个高地进行炮轰。至于要如何架设重炮,崔可夫选择了靠近208高地的两个主要小高地。虽说这两个主要小高地被称之为‘小’,但那是相对于208高地而言,单从海拔上来看,这两个高地至少六七十米高。这样的高度,自然会成为德军的重点防守要塞。虽然说一开始的大规模轰炸中,确实把几个高地给犁平了,如今也被苏军给占领了。但是,靠近208高地的这两个小高地,却没有沦陷。做出决策之后,崔可夫准备好第二轮总攻,其主要进攻点208附近的两个小高地。这一次,苏军运来了八十八门b-4重型榴弹炮过来。这款重炮是以约瑟夫的名字命名,名叫斯大林之锤,是在1926年的时候就开始研制,1931年6月开始服役。此炮口径203毫米,总重15.8吨,炮管长度5087毫米。由于此款重炮实在是太重了,一开始的考虑是通过列车轨道去进行运送。但很快,苏联的火炮设计师灵关一闪,给了这款火炮一个拖拉机履带式炮架。如此一来,便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重型履带式拖拉机重炮’了。虽说这个履带式拖拉机底盘所能提供的动力也比较有限,但胜在底盘上方的就是一头怪物。当这款重炮被运送到这里时,一股厚重的沉淀气质,在军中蔓延而生。不少人都对此重炮感到好奇,侧目观看。但更多的人,是对此款重炮心生敬畏。很快,约瑟夫之锤便加入到了第二次进攻作战当中。虽然说第二次进攻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攻取208高地,但他们首先要做的,还是得先拿下附近的两个小高地。于是乎,斯大林之锤派上了用场。他们确实给这里运送了88门斯大林之锤,但参与到这次对两个小高地作战的只有十八门。这十八门斯大林之锤被安置在作战的制定位置,然后开始调整角度。一般的重炮,其开炮次数都是有限。这不单是因为炮弹对炮管的磨损问题,更是因为重炮的填装是需要时间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军对比利时的列日要塞发起进攻,所采用的方式就是重炮轰击。列日要塞的设计标准是承受210mm榴弹炮的攻击,然而德军所使用的火炮口径是420mm的大贝莎巨炮。但因为这款巨炮的每颗炮弹重大820公斤,这就导致大贝莎巨炮的每小时开炮率并不高。到了如今的这个时代,巨炮依旧强大,但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也变多了。所以,设计合适的大口径同时,还得考虑到重炮的发射率。因此对于苏军来说,203mm口径的斯大林之锤是最合适了。而且苏联的火炮设计师十分聪明,在他们的构思下,斯大林之锤采用了双重驻退复进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斯大林之锤迅速进入战斗,而无需进行长时间的外部设备准备。而且斯大林之锤并不只有设计上精妙,它的外形同样帅气。在很多人的影响中,苏联的武器装备都是以性能和量产性为主,但在外形上却比德军的略逊一筹。然而在玛利亚的印象中,斯大林之锤的造型却是帅爆了。那是一种工业的粗犷美感,不在于有多少娇饰,而是一种野性的钢铁美感。上辈子的时候,玛利亚就被这款巨炮给深深迷住了。“黑大粗的巨炮,我最喜欢了!”她如是说道,直让约瑟夫连连后退。伴随着采油机的工作声响,斯大林之锤缓缓地行驶到指定位置。当这黑大粗的炮管缓缓翘起时,留守在那两个小高地上的德军则什么都没察觉到。当日,拂晓时分,斯大林之锤开炮了。巨大的怒吼声当即震碎了寂静的清晨,许多不够专业的炮兵手因为没携带降噪战术耳机,当即被这巨炮给震得无法承受,进入段时间的失聪。但这只是苏军的一些内部小插曲。反观留守在两个小高地上的德军,当即被这股震耳欲聋的炮声所惊醒。他们在堑壕中抱着自己的枪,艰难地抬头看去。然后,伴随着呼啸的风声,来自斯大林之锤的热情问候到来了。大量的203毫米榴弹从天而降,直接落在了这些高地的阵地上。虽说这样的工作空军也能胜任,但这个时代的空军轰炸都很难讲究精确度。最精准的就得数德军的斯图卡,然而那是德军,而苏军的轰炸都是讲究一个‘量大管饱’,而非精准度。因此,为了确保精准轰炸,斯大林之锤的203问候,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