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116章 工农,两手抓

作者:符华 字数:4239 更新:2024-05-19 06:55:20

失业人口的上涨并不是从玛利亚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一情况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因为前任市长卜林肯的刻意隐瞒,才没有被记录下来。可是,随着察里津内的面貌逐渐改变,其内部问题也一点点地被揭露出来。先是黑帮问题,然后是警察局内的腐败问题,再然后就是城市失业率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城市内也同样存在,只不过,相对而言,工业城市的失业率更大而已。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最大原因便是斯托雷平的改革。斯托雷平确实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能人,他更是玛利亚曾经的教授。可是,他的改革也确实为俄国带来了各种隐患。又或者说,就算没有他的改革,俄国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各种矛盾与隐患,只不过现在的情况尤为突出。首先是劳动力问题。在其他国家里面,或许会出现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可是俄国并不会。廉价劳动力就是俄国的一大特征。有些时候,俄国甚至会给其他国家出售劳动力从而赚取财富。而如今的俄国,也确实出现了不少出售劳动力的情况。其原因,正是因为农业改革,导致农村内大量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他们被解放之后,无处可走,多半农民涌入城市,从而造成城市的承载量出现超负荷。工厂数量不足以消化如此巨大的劳动力,导致工人待遇越来越差,失业工人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察里津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城市内的失业问题,那么,后果很严重。看着文案上所统计出来的失业人口,已经占据了城市人口的百分之三十。若是再继续下去,恐怕会更多。面对这一情况,玛利亚立即召集了所有干部,开始商讨如何应对这一难题。一直以来,解决失业问题,都是每一座城市,又或者说是每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可惜,这样的问题直到二十一世纪,仍是难以解决。现在的情况还算好,毕竟她所要面对的,是一座城市。可就算是一座城市,其内部的失业人口,也足以压垮像保加利亚这样的小国家。看着这张统计文档,会议室内陷入一片死一般的寂静。“或许,我们应该将这些劳动人口加入到我们的军队里面。”有一名干部如此建议。毕竟,这样的做法也不是对于俄国而言,并不是第一次去做。就算是高加索那边的边防军,也同样出现过因为人数不足而从失业人口中进行挑选。对于他们而言,士兵什么的,就是一串数字,往前面堆就可以了。但是,玛利亚并不愿意这样去做。如果将多余出来的失业人口编入军队里面,那么,就能壮大城市内的军队实力。所以,这一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城市,不足以应付如此巨大的军队开支,而且国家法有过规定,城市军队数量不可以超过一万,现在的失业人口可不止一万。”短时间内的军队开支确实能够支撑,毕竟他们在对艾佛尔家族的抄家时,抄了很多钱。只不过,后续又要如何去做呢?难道要指挥军队去入侵其他城市?或者直接南下去打奥斯曼?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所以,编入军队这样的想法被否定了。“既然如此,那就从农村入手?例如一些已经废弃的土地,改造为耕地。”察里津确实是俄国的重要咽喉,但是察里津平原居多,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更是俄国的的主要堡垒兼农场。所以,这位干部所提出的建议,并非不可接受。将这些失业工人都转移到农村,或者更远的地方。然而,这一提案也同样被否决了。理由也很简单。“现在的察里津多半是工厂,之前废弃的土地,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工业污染等问题而无法耕种,这样的土地短时间内无法改善回来。”“所以,如果要进行大面积集中性农业,就必须寻找新的平原。”“况且,就算是找到了,将如此巨大的失业工人给转移过去,也不一定能消化得完。”此话不假,察里津内的土地都已经布满了工厂。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是生产力上的告诉发展,可是在此之前,是那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往往会让一方土地变得不适宜耕种。所以要想转移人口到农村里面,就必须另外寻找地方。而且,如今的失业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将其全部转移,这一点并不实际。左思右想,玛利亚突然间想起一个地方。她命人拿来一张地图。地图上,赫然标记着一个地方。高加索。高加索山脉一直以来都是俄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天然分割线。这条分割线的两侧,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加索西区,便是约瑟夫的家乡格鲁吉亚,与格鲁吉亚接壤的便是土耳其领土。东区便是俄国最主要的石油城市巴库。再往北面看,就是高加索平原和察里津。所以,从地图上来看,土耳其似乎是与察里津很近,但事实上土耳其与察里津隔着两座主要城市。况且,罗斯托夫和阿斯特拉罕都有边防军把守,所以在高加索这边发展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如今的土耳其内部矛盾还未解决,一片混乱之下,就更难给察里津造成威胁。所以,玛利亚将目标放在了高加索平原上。与此同时,工业加工方面,也要与基辅的铁路接壤,从而达到运输上的便捷与效率。但是,在处理事业人口方面,玛利亚还提出了一个方案。该方案名为‘工人归校’。在察里津内建立多所学校,并且将更多的工人拉入学校里面继续深造。当有工人选择进入学校继续深造并且学习技术时,他所腾出来的工位,就能够让一些失业人员进行代替。这些进入学校的工人都会得到政府补贴,说白了就是由政府来养人与培育技术工人。经过长时间的商讨过后,组织便将这两个方案集合在一起。归入农村与走入学校。以这两个方案,转移掉因为经济危机而带来的大量失业人口。而且,这两个转移方案还能为察里津带来不一样的利益收获。前者,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或是存储或是出售。后者,能够为未来的高级工人而做准备。这两种方案不单解决掉城市内的大部分失业人口,更是可以对未来进行扩展。一举两得,在协商并且通过方案之后,整座城市都运作起来。方案议定了,但要执行下去并不容易。首先是农业问题。高加索山脉的北面确实是一片平原,一望无际,而且气候宜人。可是,在工作人员到往此处之后,他们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片草原不适合做耕地。首先是周围的河流太小,也就是说水源并不充足。如果要做成耕地,就必须依靠水源,否则农作物难以生长。然后就是这里的土地问题。用铁锹翻开里面的泥土就会发现,这地底深下居然会有很多沙子。这让玛利亚不禁联想起来,这片地貌在更远古的时候,或许是一片海洋,而泥土底下的沙子,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痕迹。如此一来,这片地貌就不适合改造成耕地。只不过,却还能作为另外一种模式。以放牧场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放牧场是以少数人去管理大面积放牧地貌的形式,所以并不能用来消耗失业人口。这一点上,原本就是地主的尤里诺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整顿对伏尔加河的工业排放,然后以伏尔加河河畔进行农场建设。”“工业集中在城市中心,南方的高加索平原以畜牧业为主,伏尔加河边上则以耕种业为主。”提出这个提案之后,不少人都对这位前任地主刮目相看。毕竟,对察里津地貌最熟悉的人,往往是当地居民。很快便开始对这个提案的执行。在执行方案之前,尤里诺夫还提出两个担忧。第一个担忧便是一直在高加索地区流窜的‘红匪’。在说话的时候,尤里诺夫挺着自己的大肚子,义愤填膺地喊道。“市长啊,您有所不知,那些‘红匪’无恶不作,可谓是凶恶之际。”“您想想,我喝着红酒唱着歌,差点就栽在他们手上。”“所以,红匪不得不除的啊!!”他丝毫没注意到,在场的几名干部成员,都以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他。就像是憋笑一样,这些干部的表情,不可谓不别扭。玛利亚抿了抿下唇,挥了挥手,安抚说道。“没事的,虽然‘红匪’势大,那个悍匪约瑟夫更是凶悍,但多多少少都会给我点薄面的,他不给我就敲他脑瓜子。”“但是……”“好了,我会去处理这件事的,你就不用担心了。”既然市长都这么说了,身为属下的尤里诺夫自然是不敢再多嘴去提。跟过好几任市长的他,可是精明得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他都能看得出来。“然后就是第二个问题,与奥斯曼帝国有关。”尽管尤里诺夫不是政府官员,但因为察里津与奥斯曼帝国挺接近的,有些时候更是会看到一些从奥斯曼帝国出来的人。所以,他对此十分敏感。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干员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只不过,一直留守在高加索地区附近的约瑟夫等人十分清楚,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并没有精力。自从青年土耳其党的崛起,这个组织发起了政变。这一政变所带来的,便是一系列的动**。首先是帝国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然后就是苏丹的软禁。很快,便是保加利亚王国宣布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就连希腊人也趁此机会出兵克里特岛。而这仅仅是表现力最强的事件。这些事件让整个联合金部委员会声望受到严重动摇。如今,巴尔干这边的问题还无法解决。如此情况下,奥斯曼帝国压根就没精力来应付俄国,更不用说本就属于俄国的察里津。所以,面对这个问题,玛利亚表示无碍。更何况,在此之前,玛利亚就已经派遣马卡洛夫,以商人的身份进去了奥斯曼帝国境内。在表面上,他的任务是推销商品,可在暗地里,则是培养奥斯曼帝国境内的红色势力。不需要很强大,只要有一点点火苗,并且在工人民众中种下这样的种子就已经足够了。有些时候,这样的思想,往往能让一些思维更加开放的智者所接受。玛利亚希望,这样的思想传播,可以为未来得到一定的帮助。只不过,马卡洛夫还在进入奥斯曼帝国的路上,这件事还不能急着来。在解决掉尤里诺夫所提出来的两个担忧之后,会议内又提出一个问题。关于种植和畜牧种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玛利亚率领着部下亲自到往伏尔加河河畔附近与高加索地区查看。在巡视之后,加上专业的农业知识人员的建议后,玛利亚决定以大豆、小麦为主。畜牧则是牛羊为主。紧接着就是教学问题。教学楼什么的并不难解决。艾尔佛家族的别墅,就是玛利亚用来修建大学的主要位置。这别墅修建得又大又结实,就这样摧毁实在可惜。将别墅改造成学校也并无不可。所以,学校方面,最大的难题并不是校园建设,而是老师。建立这间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未来而做准备。俄国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是稳步上涨,但是就业岗位的数量是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而经常性发生大幅度波动。稳定的人力资源供应,才是解决岗位数量不稳定性的最好方式。按照玛利亚的说法,这就是用来培养高端技术人员的同时,还能存储剩余出来的劳动力。只不过劳动力不足这样的情况,在俄国境内几乎不会出现。唯一会出现的,仅仅是高端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学校的存在,就是针对目前的失业人口,与未来的初生学子。因此,建立学校的最大目的,其实就是培养和存储高端技术人才。可是,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师资力量就成为了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总不可能以公主的身份去圣彼得堡大学里面,把老师们都拉过来吧。这样去做不单不实际,而且他们所教的内容也无法符合目前所需要的技术。左思右想,玛利亚决定在工厂里挑选人员,以这些人员作为老师进行培训。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0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