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摸金校尉蓝玉一块块巨大的石料,被运到了应天府的中心广场。工匠们日夜干工,三皇神像的底座已经完成。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这就是皇上要修筑的三皇神像吗?虽然只是个雏形,但依旧能看出,其建成之后的雄伟壮观,庄严慈祥!”“三皇是华夏人文之祖,我们信仰他们那是做子孙的本分。”“圣旨上说了三皇代表的自由、平等、皇帝与百姓共天下,将会彻底取代儒家的君臣父子,尊卑贵贱,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天皇神像的底座下,是打碎的牢笼,代表我们从此脱离儒家的牢笼;地皇女娲造人,代表人人平等,人皇黄帝代表皇上与百姓共天下,皇上真是圣明啊!”“以前都只是皇帝和士大夫掌管天下,没百姓什么事,百姓是士大夫和皇帝的祭品,而现在皇上要和我们这些泥腿子共掌江山!”“真是亘古未有啊!”“而且圣旨上还昭示了儒家是如何害民的,我们都清醒了。”“皇上做的对!”“活在朱皇帝的治下,真是我等的幸运啊!”“之前的文艺复兴思想,就告诉了我们,要多考虑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活出自我。不要盲目的为了那些压迫我们的贵族阶层,连本我都不顾了。”……“朝廷又出新告示了!”突然人群中有人惊呼一声。人群闻言,纷纷涌向正在贴告示的差役。告示被差役贴了上去,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念了出来:“稷下学宫副院长刘伯温大人,明日要在此处,当着应天府所有百姓的面祭天。”“然后向天买卦,卜算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天意如何。”“刘院长是神人,他的卜卦向来很准的。”刚刚念完,人群中就有人说道。“如果明天刘大人,卜算出来的天意都说皇上做的对。那么皇上此举,就是上顺天意,下合民心。”“这样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与此同时,钟山之巅。工匠们正在开山裂石,用火药炸出一块巨大的空地来,作为稷下学宫的基地。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几乎要把整座山的山顶削平五米。初期召集起来的民工成千上万,人群光着膀子,在场地上挥汗如雨的劳作着。真是全民共建奇观。……江南行省,常州。大山之中,一队千人大队手拿铁锹、锄头等工具,浩浩荡荡前往前方山谷。“蓝将军,前方山谷,就是墨家巨子的墓穴了。”一名副将上前,向一名年轻将领汇报道,“据传闻,那位墨家巨子是墨家第二代传入,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年。”领队的年轻将军,正是蓝玉。之前皇帝派出各大将领到各行省维稳,蓝玉被派到了此处。以他的能力,很快就稳住了局势。然后他们又接到了挖墓的任务。蓝玉是个闲不住的人,听到此处刚好有座墨家巨子的墓穴,便亲自带人来挖,反正也没事做。“没想到我蓝玉征战半生,今天居然当起了摸金校尉。”蓝玉自嘲的说道,“一千多年前墨家巨子的古墓,必定能挖出不少墨家典籍来。”“说不定还有不少金银珠宝。”旁边的副将说道。“墓穴的主人是谁,查清楚了吗?”蓝玉问道。“查清楚了。”报告的百夫长道,“好像叫做禽滑厘。”“禽滑厘!?”蓝玉震惊了,“此人好像挺有名的,本将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似乎也在那里听过他的名字。此人的情况到底如何,谁能给本将详细说一下?”“禀蓝将军。”军前参议上前道,“禽滑厘是墨子的首席弟子,墨子去世后他担任第二任巨子。他有一个壮举就是曾奉墨子之命,将孙膑从魏国救出来,是墨家‘非攻’的第一人。”“后来他只身前往宋国,帮助宋国一万人,守住了楚国十万人的进攻。”“而他所用的守城利器,就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箭矢,那种箭矢射程是普通射程的两倍,里面蕴含着墨家机关术的最高奥秘。”“后来秦始皇大举焚书,尊奉法家,禽滑厘怕墨家因此受到牵连,便隐居起来。后来是怎么死的,无人知晓。不过下官敢肯定,以当时的局势,禽滑厘必定会把很多墨家经典,藏在自己的墓穴当中。藏在自己的墓穴,肯定要比藏在民间安全很多。”“太好了!”蓝玉听完惊喜,“立刻出发,把里面的典籍都给本将挖出来,献给皇上!”“遵命!”很快,蓝玉就率领着众军士进入了山谷。经过一番仔细勘察,终于在一个风水极佳的地方,发现了古墓的踪迹。为了挖墓,蓝玉也在军中,带了几个精通堪舆之术的高人。“开挖!”找准位置之后,蓝玉吩咐道。很快,人群就开始挖了起来。“住手!”此时,一声娇喝响彻山谷。伴随着一阵急速响动的声音,一群人出现在了山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下面的军士。山腰上的人群男男女女大约有五十多个,人人都衣着朴素,穿着粗布麻衣。大多数人背后背着一把漆黑的墨剑,胳膊露在外面,看样子功夫不弱。其中有一名美貌少女站在为首老者身边,背上背着一只木头机关,看起来像是一只‘猫头鹰’。木质猫头鹰身后装有箭匣,能一次射出十只箭矢。和她一起背着‘猫头鹰’的女子,还有十个,站在不同的方位,包围着人群。少女怒目圆睁,如若要喷出火来,死死盯着看着蓝玉。“朱皇帝,真的要将百家赶尽杀绝吗?”为首老者见状后仰天悲鸣,“朱元璋这个杀人魔王坑杀了无数儒生,天地间简直是血流成河,天地为之流泪!”“他灭了儒家之后,连我们墨家最后一点传承,都不打算都放过?”“我们摸家底子隐居山中,几乎不问世事!哪里碍着他的江山了,朱元璋为何非要赶尽杀绝?”“更为可恶的是,他居然还派人来挖我们墨家先贤的墓。”“他,如何能做出,此等人神共愤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