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绑上尖刀以外,不知道能不能再在这批火铳的火药和铁丸之中插一个这样的木片!”李洪又递过去了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个造型奇特的木片,那领事依然不懂李洪这是何意,直到拉过来一名匠户,将李洪画的图纸交给他,而后就见那匠户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李洪所画的这个木片,同样出于永乐年间,在当时,这东西叫做木送子或是木马子。其安插在火药与铳弹之间,可以使火铳药室的密闭性更好,爆炸时产生更大的压强,提高手铳的射速与射程。改进后的火铳,射程大大提高,平射可达两百步,仰射最远可达五百步。这种距离,即便是在平原上面对骑兵,也足够火铳发射两轮齐射,再加上火铳上的刺刀,即便是近了身,士卒们也有反抗之力。李洪想着,这种完全的准备,面对那群匪寇时,想来应该不会再出意外了!李洪最后是被火药司的最高长官亲自送出来的,这是对李洪的尊重,不仅仅是李洪拿着的是李善长的批条,毕竟李善长即便权势名声再高,也和火药司这种特殊部门八竿子也打不上干系。更重要的是,李洪三言两语,就将大明的火铳改进了一大步。那位火药司的官员承诺,只需两个时辰,便可将这批火铳改造完毕,并送到李洪的军营中。而等到李洪准备去五军都督府看看朱元璋另派过来的那二百骑兵时,却先有一人找上了李洪。身材魁梧壮硕,年纪五十岁上下,面白无须,长相阳刚中却又有一丝阴气。“老奴聂庆彤,在这里见过李公子,哦不对,见过御史大人!”聂庆彤那尖细的嗓音一出来,李洪立刻反应过来,难怪他觉得这人气气质奇怪,且明明已经这么大的岁数,竟然不留胡子,原来是一位公公。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一直伺候在朱元璋身边的聂庆彤。“原来是聂公公,不知公公所来何事?”知道了聂庆彤身份,李洪更是不解,洪武年间宦官权利不大,很少有太监出宫行使公务,更别说李洪可不记得他又和那位宫中的內侍打过交道。聂庆彤笑着说道:“回御史大人,是圣上派了杂家过来给御史大人您当监军,顺便帮大人处理一些杂事,毕竟大人您这是第一次领兵,对来往文书,粮饷调配,交涉友军这些杂事想必是不清楚的。”李洪点头,心里则暗想着他要是信了那他就是个棒槌,肯定是这朱元璋不放心他领兵作战,特意派过来监视的。也难怪李洪误会,毕竟李洪又不知道那位四爷就是朱元璋,更不清楚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而实际上,朱元璋派了聂庆彤出来,其目的也确实不只是给李洪打个帮手这么简单,其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保住李洪安危,不只是李洪惜命,朱元璋现在把李洪的命看的要比他自己还要重要。再有便是第二个目的,那就是让聂庆彤通过此次领兵,考察一下李洪是否真就是全能,连领兵作战也难不倒他。聂庆彤虽然只是一个太监,但是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出征在外的时候也伺候在身边,见识十分不凡,李洪究竟有没有领兵作战的能耐,他一眼便能看出来。“原来如此,那晚辈就先在这里谢过聂公公了!”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便李洪已经误会了聂庆彤是被朱元璋派过来监视自己的,却依然对其十分恭敬。而聂庆彤是知道李洪能耐的,加上李洪又是公侯之子,竟然对他这么一个太监态度如此恭敬,自然也是对李洪的观感大好。又是几句寒暄之后,聂庆彤便随着李洪一同去了一趟五军都督府,也总算是见到了那二百骑兵。京营之中的士兵并不是所有都那般不堪,其中还是有一些精兵的,便比如这二百人的骑兵。毕竟骑兵不同于普通士卒,训练一名合格的骑兵,花费的物资大概是一个普通士卒的十几倍还要多,这种成本,总不能让这些骑兵荒废了。李洪原本只是想来看看这些骑兵的,却未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了蓝玉。“本人蓝玉,见过李御史!”蓝玉一身盔甲,腰挎横刀,骑在一匹水西战马之上,马腹上还挂着一柄长枪,面容倨傲,甚至都懒得下马,直接居高临下的和李洪说话。此行为莫说是没有礼节的问题,都可以称得上是僭越,虽说如今李洪的巡按御史只不过七品官职,但名义上却是代天子巡御,加上本次出征,是以李洪为首,蓝玉应该是李洪的下官。面对蓝玉一上来就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李洪忍不住眉头微微一皱,倒不是在乎这些虚礼,而是蓝玉这态度,明显是对自己不满。出征在即,领兵的一二把手不合,此乃兵家大忌。更何况,李洪还指望着这次领兵能抱上蓝玉的大腿,最好自己是一路躺平,不费吹毫之力打完仗,赶紧回来令丹书铁券。可现在看蓝玉这态度,明显不像是肯替自己出力的样子。一旁聂庆彤脸上带笑,丝毫没有张口的意思,毕竟威势也是领兵的奖励必备的素质之一,他也想要看看面对蓝玉的为难,李洪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李洪抬起头,仰望着马背上的蓝玉,淡淡的问道:“蓝将军似乎对我有意见?”“呵呵,李御史乃是韩国公之子,圣上钦点的巡按御史,下官岂敢对李御史有什么意见!”听见李洪问题,蓝玉冷笑着说道。蓝玉生性桀骜,此乃是史书上都有记载的事情,前期尚未发迹时倒也还好,待得徐达,常遇春二人死去后,蓝玉成了武将集团的领军人物,多次统帅大军立下赫赫战功。而当时朱标未死,朱元璋也不必顾虑下一任皇帝压不住蓝玉,因此屡次加封,优待有加。这自然让性格本就有些桀骜的蓝玉愈发放纵,在京中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视大明律法如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