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CE与OG技术资料整理——动力源之章

作者:天运如斯 字数:2276 更新:2024-03-06 16:07:20

读前注意: 一,本设定为半虚构,技术人员请勿较真,万一你真的靠这个造出真家伙的话,纯属巧合。 二,可能与原作设定有所出入,但是本书内技术体系设定全部以此为基准。 三,本设定尚未完全,目前逐步完善中…… ———————————————————————————————————————— 1.小型化激光核融合引擎技术: OG中所使用的激光核融合引擎,与CE中黄炎龙开发的不同,OG的激光核融合引擎所使用的产能核心是增压反应釜而非CE式使用的常压反应釜,所以反应的临界体积(这个参数直接决定反应炉的大小)较CE激光核融合引擎小三分之一左右,且出力比CE式高出一倍。 与小型化和高出力的优点相对应的,在增压情况下,反应炉中的杂质(这是指原子序数在3以上的原子核)很容易发生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中子的逆β衰变,这会对周围的能量释放产生不可控制的影响,因此此种反应炉对核燃料的要求相当高,必须使用相当纯度的重氢、超重氢或者氦3才能确保稳定反应,否则极易出事故。 因为反应时的杂质必须在一个相当低的浓度,所以OG式反应炉的反应产物必须及时排出,也正因为如此,它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两大参数均较CE式要低,且燃料消耗极快(相对CE式而言)。 CE式激光核融合炉的反应容器是常压反应釜,虽然反应的临界体积较大,但是发生逆β衰变的几率相对较低,因此反应釜中有较多杂质亦不影响其稳定运行。因此CE式使用的核燃料,仅仅是纯净的水而已。 虽然出力只有OG式的一半,且体积颇大,但是因为重氢、超重氢和氦3提炼困难,且储存效率低下的关系,CE式激光核融合炉的补给性和续航力远非OG式能比。 2.裂变式核引擎相关技术: 这一点,OG和CE没有太大的区别,EOT的托洛尼姆引擎,技术上其实也属于这一范畴,只不过出力和不稳定性不可同日而语。 黄炎龙从CE带来的核裂变静止场(即中子干扰)技术,在范围上限定之后可以用作托洛尼姆引擎的安全装置,空间诺亚级二号舰钢铁号正是有了这个才真正完工的。 因为黄炎龙使用的中子干扰器是从ZAFT战舰残骸上找到的样本当中解析的,技术上并不完善,因此现阶段尚无法造成打入地壳亦能严重影响地面核裂变反应和远距离通讯的效果,但是已经能够严重干扰十几公里内长波电磁波系的通讯、探测设备。 3.黑洞引擎: 虽然名字都一样,但是CE式黑洞引擎和OG式黑洞引擎完全是两个概念。 CE式黑洞引擎正式名称为黑洞核融合炉——利用大质量荷电粒子对撞,制造一个有电荷的超微型黑洞,然后向黑洞内射入轻质量的原子核,借助黑洞的微型重力场将之变换成能量阶较低的重原子核并射出黑洞。其中的结合能损失会变成高能量射线,可以利用相转移炉收集并转换为需要的能量。 作为产能核心,这个微型黑洞本身处在一个射出粒子与吸收粒子的动态平衡之中,也就是说,如果不再注入粒子,那么黑洞本身就会因为质量崩解而消失。 CE式黑洞引擎的单体出力不大,需要多个并联成组才能使用,但能量转换效率极高。比起同体积的CE式激光核融合炉,黑洞引擎组的出力是后者的六倍以上。 另外,因为是带电荷的黑洞,加之质量小(顶多几毫克重),可以用电磁场约束,且在失去质量供给之后会很快消失,所以CE式黑洞引擎相当安全。 不过,CE式黑洞引擎在负载过大的情况下极易熄火,因此并联的数量不能过少,无法应用于20米以下尺寸级的MS。 还有,CE式黑洞引擎的起动要将重粒子加到一个相当高的速度,这点比较费事,需要激光核融合炉作为辅助能源,起动后注入轻质粒子则不需要太多加速,黑洞引擎产生的能量足以供给自身。 而OG式的黑洞引擎,是利用重力操纵对空间内某个点施加引力,制造出一个拟似的微型黑洞。在黑洞内与外界之间,不同时空曲率的位置会存在时空曲率差,物质在时空曲率不同的两点间运动时,时空场就会向外界放出能量作为时空曲率变化的补偿,因为外界到黑洞内的时空曲率变化轨迹是光速到零,所以释放能量的公式可以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E=MC2来表达。 也就是说,只要向黑洞内投入少量的有质量物质,就能获得极其恐怖的能量。 和CE式黑洞引擎不同,OG式的黑洞引擎吸入的物质有进无出。虽然出力很大,但是使用的时候投入物质的质量并不好把握。而且黑洞引擎在使用时会因为物质吸积的原因而形成托洛尼姆,控制上(尤其是起动和停止的时候)只要一点点失误就足以造成致命的后果。在月面上,凶鸟008R在起动实验当中就是因为物质吸积形成的托洛尼姆暴走,从而引发了大爆炸,将半径八十公里内的实验设施夷为平地。 OG式黑洞引擎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在于质量投放的控制和最终形成的托洛尼姆的不稳定性,前者相对容易解决,但是托洛尼姆暴走的问题直到黄炎龙开发出小型核裂变静止场发生器才告解决。 4.重力增压核融合炉: 该技术是对CE式黑洞核融合炉结合重力干涉技术而重新制造的,和制造微型黑洞的黑洞核融合炉不同,该动力炉在基本原理不变的前提下,使用了较大规模的低强度重力干涉场来辅助核融合反应,相对于原本的CE式黑洞核融合炉,同体积极限出力提升的同时没有熄火之虞,唯一的遗憾是重力制御装置、相转移能量转换器和排热装置的总体积过于庞大,初期仅用于五十米级以上的机体或战舰。 5.其他: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的动力设备,例如龙虎王的五行轮、魔装机的伏尔加耐尔利式永动机等等,其本身原理不明,因此在本作中亦不会有太多涉及。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9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