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清音从打坐中回过神来,注视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僧竹图。一阵清风吹来,竹叶随风摆动,竹旁一个淄衣得道高僧叠趺打坐,口中念经,神态超然。竹下一只蟋蟀如沐佛音,凝立不动。清音不懂画。却也猜到这幅画应是出自名家之手。只不知这样的画作如果传到后世的话该是多么骇人的一个数字。“此是曹仲达的画作。你看如何?”空智亦目光移到画上,目中流露出得意之色。曹仲达乃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少数名族画家。原籍西域曹国(在撒马尔罕一带),官至朝散大夫。《历代名画记》引国朝宣律师撰《三宝感应痛记》称“北齐最称工,能画梵像”。僧彦悰《后画录》对曹氏所下评语为“师依周研,竹树山水,外国佛像,无竞于时”。世人称曹仲达的画有“曹衣带水”之风。所画人物以稠密的细线,表现衣服褶纹贴身,“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似刚从水中出来,人称曹衣出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当然,这是后世对曹仲达的评价。清音不关注这些。所以一无所知。而空智大师却知曹仲达的佛像画乃是当世奇珍。挂在自己静修的禅房,俯仰得见,心里总是自得一番。须知北齐自文宣帝大兴佛法,把全国财产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僧尼。举国佛寺四千多所,僧尼就有八万之众。佛画梵像不知凡几,而曹仲达画却流传不多。更迋论这幅画是亲手赠与空智,自是不同凡响!总之,拥有这样的一幅画那是相当的珍稀!空智大师问清音你看如何,其实是心中自得,洋洋得意。并不期待清音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但是清音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空智大师如遭雷击!清音说,“这幅画有谬误!”曹仲达的画,千金难求,清音竟然说这幅画有谬误?!!如果不是空智大师一向禅功深厚,佛门又讲究空灵澄静,此刻怕已站不住身子。这话要是传出去,人家该怎么说他空智大师?不识货啊!完全是个不识货的家伙!“哈哈哈,有趣有趣!你倒说说看,这幅画究竟有何谬误?”正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大笑着传来。空智大师一惊,转身看到门已被推开,立刻站起身子几步迎出门外。“不知殿下到来,未曾远迎!法明和法云如何不进行通报?”一面对清音道,“这是兰陵王殿下。”却见门外男子长身而立。着朱衣,外罩绛纱,腰间系着一条缎色腰带,上面悬着一块翠玉。通体碧色,观之有莹莹之光。看来价值不菲。最奇的是那人面相。长眉入鬓,眼似丹凤含情,悬鼻琼唇,竟然美艳不可方物。如果不是他颔下的喉结,束发上耸的金环,几乎疑为哪家美艳的少妇乔装打扮出来的。清音不由从心底里发出一声惊叹!重生后第一次见过几次美男子,似眼前这位这样貌美如花惊艳到惊人的,真的是头一遭!在他身边,一个老者,一身褐色长服,看起来神朗气清。双手负在背后。看到清音注视他的目光,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愠色。清音却觉得莫名其妙。初次见面吧?好像!难道得罪这位老者了?离这位殿下稍退两步的地方,伺候方丈空智大师的两个小沙弥法明和法云垂头站着。面上露出为难之色。他们是空智大师派出寺门迎接兰陵王殿下的,此刻远远跟在兰陵王后面。见主持空智大师问询,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辩解。难道说是兰陵王想听壁角,制止他们,不让他们上前?这不是得罪了兰陵王?自然是万万不能说!!!想来这位兰陵王与空智大师也是极为熟稔,却不知他站在门口有多久了,此刻听见清音说此画有谬误,才出声。“主持不必怪责法明法云。想来是这位殿下欣赏院中风景,一时忘了让他二人通报。”清音看法明法云一脸惊慌,不由出声解救道。“是极是极!本王见院中含梅虽未开放,枝干却虬节苍劲,别有一番风味,是故驻足一观。”兰陵王说着一双眼睛注目到清音身上,“方才这位大师说此画有误,不妨指出。”他明显看出清音年龄不过十四五岁,一身青衣僧袍,比法明法云大不了一两岁,当不得一声“大师”,却故意这样说道。不过如果硬说他称呼错了,却也怪罪不得。佛教讲众生平等,和尚原本是不分等级。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弥,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也有年轻聪慧顿悟修行的,被尊称为禅师,法师。不过那些都是能够宣扬佛法,讲经布道的高僧。似清音这般,年纪又轻,名不见经传的,称呼“大师”却是未免有点过了。兰陵王到寺院中找空智大师,也有再会清音的意图。在来的路上听见法明法云说清音已经到方丈空智大师的房中去候着了。因此进空智大师的内院之后,便放轻了脚步。并制止了法明前去禀报。他与空智大师极熟,不想主持大师又要行那些繁文缛节。何况兰陵王身边的这位老者,本也是个洒脱不羁的人。老者与空智大师多年前见过一面,此番来探故人,自是越无拘无束越好。却不料在门口听到清音脆朗朗的声音说,此画有谬误。难道这个清音,金玉其外,却原来是个沽名钓誉之徒?看来自己是错看了他!兰陵王心下生出怒意。但他为人一向低调沉稳,心中有怒,面上却隐忍不发,依旧一副言笑晏晏的模样。只是那老者却掩不住目中愠意。清音听到兰陵王这名字,不由心里一怔,恍惚似乎听过这个名字,却一时想不出来。他们说着话,已经踱步进了禅房。站在僧竹图前,几个人凝视着挂在墙上的画。依旧是微风轻摇,打坐念经的僧人有如佛陀转世,口中诵经之声似可耳闻,就连竹下的蟋蟀也是鲜活灵动,额上触须轻颤,几乎要跃纸而出。这幅画哪里会有谬误?那老者更是直接站在画旁,挨得近近的,凝神去找画中失误之处。一笔一划,一丝一毫都不放过。只要确信这幅画没有谬误,看他叫这小和尚好看!哼哼!!!清音站在几人之后。这幅画刚才才看过。线条波折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她闭上眼睛也如就在眼前。不须再看。清音在现代中乃是计算机系的,于数千相似字符代码中都能准确无漏的找出错误疏漏之处进行修改,其目力记忆力可见一斑。似这样线条鲜明形象突出的画作,更是有如磐石牢牢记在心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清音抄写经文虽然时日短却略有小成的原因。只是如今兰陵王等人都在凝目寻找画上谬误错失之处,却不知清音这个画坛的门外汉能指出什么错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