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被代代相传的光辉的历史,那是华夏名族第一个创下了丰功伟绩的领袖人物,那是一个被神话了的传奇英雄……当这些线索交融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副立体的充满了神秘的历史画卷。远古的历史,失落的文明,美丽的传说,这一切都与“大禹”这个响当当的名子有关,今日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还刻着当年那段不朽的历史。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谁知道大禹一生总共治理过多少水患?其中最主要的是那几条河流?具体是怎么治理的?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本书里找到答案。让我们行走在神话与现实之间,穿梭于厚重的历史典籍之中,通过文字,还原一个真实的有些有肉的英雄人物——大禹。这件事发生的年代实在太早,早到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还没有正式建立。那是一个几近蛮荒的时代,没有城市,没有建筑,甚至没有美丽的山水和袅袅的炊烟。只有连年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中,对我们祖先的生存威胁最大的便是水灾。水灾之最,首推黄河。如今早已干涸的黄河故道,在那个年代几近是一片汪洋大海,东山地(今山东省)古武城位于黄河西岸下游,是受灾最严重的一个地方。当然,当时的黄河也并非年年泛滥,但每次洪水一来,古武城都首当其冲地成为灾害的中心点,田野被淹没,房屋被吞噬,当地百姓穷困不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却也无可奈何——谁能拿眼前这茫茫的洪水怎么样呢?谁能拿喜怒无常的大自然怎么样呢?时东山地有一巨石,位于古武城后,高达数十丈,宽度不可测量,可容数百人同时站在上面。巨石后边的地形较高,越往前越低,及至黄河西岸,每次灾情严重时,整个古武城几近淹没,只有这块巨石犹如中流砥柱,傲然立于水中。站在巨石上,朝四周望去,除了后方有一条通往“大名”(部落中心,类似今天的首都或省会)的小道勉强可以行人,左右前三方均是浑浊的水浪,一眼望去,如同置身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是日,洪水再次来犯,古武城的百姓忙着将未被洪水吞噬的家当、稻谷等物事转移至大名附近的高地,巨石后那条通往大名的小路上挤满了过往的百姓,一个个神色匆忙,脚下更加匆忙。只有一个大约六、七岁的少年一人默默站在巨石的最前端,低头朝脚下澎湃的水浪望去,面色凝重,毫无惊惧之色。“大禹!”随着一声呼喊,少年回过头,看到了一个身穿革袍(当代一种衣物,以动物皮革制成)的年轻女子朝自己快步跑来,那是大禹的母亲,名婀,是阿洛(古语,意为忠实的马儿)部落首领怗的女儿,是整个西羌(今甘肃、宁夏一带)最漂亮的姑娘,十六岁时,嫁于邻邦多伐米(古语,意为昆仑神的后代)部落年轻的首领鲧,婚后第二年生下了禹,她至今仍记得,禹出世的头天晚上,自己梦一大熊入怀,第二天突然降下暴雨,引起洪水暴涨,洪水一直淹到大名,丈夫鲧冒雨将她送到附近一座叫“禹”的山上,在一个山洞里剩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鲧遂以山名作为这个男婴的名字。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在洪水中降临的男婴,日后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王,并且依靠一己之力置换了时空,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在历史上书写下惊天动地的一笔,让这个块名叫“华夏”的土地从此不再经受洪水的肆意凌辱,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