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四十八章 林间别情(4)[1/1页]“好听,怎么不唱了?”“瞎说什么呀,人家那不是随口哼几句吗!哪能像你那样,一张嘴就跟真的似的。”“你又拿我开心了不是?”他又认真起来:“依我看呐,这豫剧的《穆桂英挂帅》唱词和唱腔都很优美,但跟京剧比起来,就有点儿美中不足了。这么说吧,京剧的这一剧目简直就是在豫剧的基础上进行了脱胎换骨。”“有见地。何以见得?”“你听听京剧的唱词就清楚了。”说着,他小声哼唱道: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属于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兵。接着他分析道:“豫剧的唱词看上去雄伟壮观、气势磅礴,但细加推敲,它只注重在外表上塑造人物形象;而京剧的唱词不仅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的外表形象,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心气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摹,从而使得穆桂英这一英雄形象从里到外都闪耀着英雄的光辉。你看,‘壮志凌云’这四个字是多么的慷慨激昂,多么的气贯长虹,它简直把穆桂英誓破天门阵的英雄气概表现得一览无余。所以我认为,仅就唱词而言,京剧比豫剧更含蓄、更丰富、也更具有立体感。唱腔就更不用说了,梅先生的表演早在三十年代就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艺术表演体系之一,梅先生的这一剧目又是集一生艺术之大成。”“以前我倒没注意,这戏文还有这么大的学问!我还以为仅仅是热闹热闹而已。”“你不要小瞧这戏文,也不要以为唱戏的属于三教九流,就没有什么好追寻的。其实每一个剧本的成功都会孕育着某个艺人甚至几辈子人的心血。就拿《女起解》来说吧,故事最初出现在明朝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一书里,题目叫《玉春落难逢夫》,该文洋洋洒洒两三万字,讲述了苏三如何落难,又如何遇难呈祥的故事。故事虽好,语言虽精,但比不过剧本影响更广泛。艺人将苏三落难的故事高度浓缩到《起解》一场戏里,这场戏人物不过两人,道具不过木棒和枷锁而已,而情节之妙、语言之美不得不令人拍案。此剧目久演不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戏迷。梅、尚、程、荀、张等诸多名家都上演过这出戏,它更是梅先生的成名之作。”碧月完全被学智渊博的知识打动了:“你的话听多了,不知不觉地就被感染上了。那天咱们的语文老师就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她忽然后悔起来,脸上也跟着红了。“他说什么了?”学智很感兴趣。“哦,没说什么,我在说着玩儿呢。”“你瞧你,就咱们俩,还有什么不好说的?”学智非要问个究竟。“他说:‘我怎么越看越觉得你写的文章跟一班鲍学智同学写的很相似呢?’”“也许过不了几天他又要问我了:‘我怎么越看越觉得你写的文章跟二班冯碧月同学写的很相似呢?’”“去你的!”碧月羞涩地转过头去,笑了。学智也笑了。他望望天空:“天快黑了,咱们回家吧。”碧月答应了,可是刚走不远,忽然觉得下面有点儿不得劲儿,于是红着脸说:“你等我一会儿。”转头朝芦苇深处走去。学智会意。他站在芦苇荡边儿上,面朝外,耐心地等待着。瞬间工夫,学智听到身后的芦苇“刷拉拉”地响起,像是被人搏动的声音,好像正有人急促地往外走出。他急忙转过身去。原来碧月正急急地向外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