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沮丧地走出教研室。他开始为自己的莽撞感到懊悔,心里总觉得有些憋着,越想越揪心,于是跑到篮球场狠狠地耍了一回。离开课越来越近,室友们陆续报到。一个来自海南的叫马致信;一个是江西人,叫任国强;另一个是广东人,叫汪桂程。寂静的宿舍一下热闹起来,这冲淡了许立心中的苦闷。四个人共处一室,不用多久便熟悉起来。阿程一直都在这所学校,本科到硕士。其他都是别处过来。大家提议一起出去吃饭。阿程带室友们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大排挡。这大排挡在路边的榕树下摆着几张桌子,不仅提供饭菜,还有烧烤。他发现似乎什么都能烧来吃,鸡翅、排骨、生蚝、茄瓜、韭菜、马铃薯、芋头、青瓜……大家叫了几样小吃、啤酒,然后天南地北的聊起来,谈着自己的过去,谈论大家的现在,对这城市的感觉。一瓶瓶的啤酒被喝干,许立开始感到有些头晕目眩。他突然站起来,跑到一边的角落吐了一滩,然后回到座位,擦着嘴说舒服多了。许立发现一伙人喝酒,其实就是集体互虐,痛快,然后痛苦,呕吐,酒醒……人们偏偏对这样的折腾乐此不疲。那天晚上,一伙人就那样晃晃悠悠地相互搀扶着走回宿舍。其实说起来这算是一个移民城市。土生土长的人有没有十分之一?很难说。白天街上人群步履匆匆,脸上都没什么表情,也许忙忙碌碌大家早已习惯。整个城市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按照一定秩序高效率地运行着。每个人都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件,一颗螺丝。在火车站新来的民工脸上,还能看到天真淳朴的表情,那是一种简单,有着生活味道的表情。使你一眼看上去便能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当你习惯这里生活,便发现自己也会变得冷酷。看着那些林立的高楼,并没有感到雄伟壮观,反而会觉得阴森压迫。从人们脸上读到的是机器的冰冷。是麻木,精明,还是淡漠?在一般情况下,例如在公共汽车上,对于陌生人大家也会帮忙,不过不会有太多的表露,反应迅速,简洁,甚至有点过分的自我保护。自己能感到如果稍微表现得热情些,就会显得不协调,好像影响到别人。大家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圈子,都沉浸在里面。有时候一个亲友的电话会看到他们另一面,真挚,单纯,关切的一面。放下电话后面上便恢复冷竣。开始会有点不习惯,在以前的学校,在家乡,大家都是所见既所得。这里的人只有在与他们接触时才能看到他们的内心,而一般他们不会迈出第一步,除非是促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认识的在圈内,其余都在圈外。圈内与圈外是两个世界,在圈外,委屈,愤怒,喜悦都没有挂在脸上,大家都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这样下去丰富的面部表情是否会退化?所以,这圈内就重要很多,也许这就是这里的饭馆,夜市这么繁荣的原因。平时大家都压抑着,工作,生存,便需要一个圈子,一群朋友,一个场所,聚在一起,谈谈情,说说笑。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可是适应这里的生活,适应这里给他的感觉。生活已经进入轨道,研究生的课程正式开始,导师的任务,课题的分析,实验的施行,他又开始忙起来。不过纯粹的研究他还没有体验过,毕业后一直都是做管理工作。分析国内外文献,了解最新成果,还有很多专业技巧,这些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