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走后,杜若兮打开电脑打算再研究一下扬展的事。这些天的资料好象太密集了点,她应该好好看看,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从出生的时刻可以明白地看出他们各自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或是说整个系统能够如此精密地运转,实在令人惊叹。很难想象一个人潜意识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它就象深埋在平静的地壳之下却又暗潮汹涌的岩浆。它容纳了数量极大的信息,并暗藏着自己神秘的、不为人知的逻辑。这些逻辑形成一个筛选网络——它几乎就是大脑中的枪林弹雨——来阻止某些压抑的思想到达意识表面;而那些经过洗礼了的思想也常常是变得面目全非。它们往往是有目的的强调、有选择的遗忘、扭曲变形的表达,以及荒诞不经的梦。而当某些外部信息即将引发仿佛已被遗忘的痛苦时,潜意识也同样会发出拒绝接收不良信息的指令。因此有些人会迅速逃离某个地方,或是突如其来地失聪、失明,也可能是对某个场景或画面产生莫名的惊恐,或是对着一张光滑闪亮的、状似手术台的桌子歇斯底里地尖叫。杜若兮边看边想,但她心里有个影子、有个声音正在蠢蠢欲动。杜若兮思考着治疗方案,虽然她知道自己单独一人主持治疗会有些勉强。杜若兮心里很明白,有时候医生设定的方案会失败,这是因为医生在没有完全了解病人的情况下先入为主的缘故。“你原来是这个毛病啊,唉,你为什么不按照我想的那样生病呢?”杜若兮可不希望这种可笑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其实有时候病人会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引导,这时候医生只需要顺着他们的感觉和情绪让他们自己前进,毕竟,医生只能帮助却不能代替病人走完这段路程。“你难道真的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吗?”那个声音忍不住要说话。杜若兮打算不去理会这个声音,她继续想着整个治疗法案,更细致,更具体的方案,她认为她可以做到。她很高兴每个人都向她敞开了心扉,这表示他们都信任她,这是个好迹象。是不是应该去请教一下陈教授,也许他有更好的建议?不,她迅速否定了这个想法。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不想再去请教她的老师。实话说,她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情。“你认为你能躲开我吗?”那个声音不依不饶地在她心里念叨着。杜若兮叹了口气,不得不把自己的思路从扬展那里转开了。许多人的心中有个类似引导者的影像。这个影像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于一身,对个人进行监督、批判及约束。也就是说,你高兴的时候,他也会同样快乐;你难过的时候,他会安慰你;你做了好事,他会不惜余力地赞扬你;你做了错事,他也会把你臭骂一顿。你要是想做什么大逆不道的坏事,比如恶意欺骗、诋毁他人等等,他将竭尽全力地阻止你。这个影像可能是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是某个科学家、艺术家,某个僧侣,甚至是完全凭想象绘出的一个人。这其实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朋友、一个永不背叛的天使,它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领袖。杜若兮很高兴海伦米勒能够出演《伊丽莎白一世》的电影。这位卓越的演员把伊丽莎白一世演得活灵活现,这让杜若兮内心的这个“超我”形象不再是油画上那个苍白的面孔。这位在英国历史上“黄金时代”掌管最高国家权利的女人,善良、宽容、聪明而又非常亲切,在议会里她最为活跃。她时常在大臣们面前象个孩子般天真地跳宫廷舞,又时常对他们呲牙咧嘴,象头豪猪般愤怒。虽然这位女性是个性情中人,但却具备许多男性政治家都不曾拥有的铁腕。这个“超我”对待杜若兮时常严厉而刻薄,但杜若兮还是很欣慰她的存在。这位女王第一次出现是在杜若兮小时候跟扬展道别的那个黄昏。当时杜若兮拿着三张画,悲悲戚戚地回到自己家里。家里还没开饭,都在各忙各的。杜若兮把画放好,把小手洗干净,然后悄悄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她把窗户打开,看着外面越来越沉的暮色,心情也越来越低落。这时杜若兮就想象着一人走过来安慰她,于是这个人就出现了,一个有些消瘦的妇人。“朋友的离开并不是世界末日。”她在杜若兮的脑海里说。“我知道不是,但走的是扬展啊。”杜若兮小声说。“以后还会有人继续离开你,甚至永远离开你,但你也会认识新的朋友。”“不会是象扬展那样的朋友。”“你这是在胡说八道,以后的事你怎么能那么肯定?有我在,我就会让你有好运气。”“但要是我不想有这样的好运气呢?”这位妇人白了她一眼,“我是第一次跟你说话,所以我容忍你这次的态度。”说完,她生气地走开了。后来这位妇人在杜若兮的脑海中开始变得越来越丰满。她脾气暴躁,看问题非常敏锐,说话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时常把杜若兮整得无地自容。但在杜若兮表现出优秀的品质或是取得好的成绩时,她也真心诚意地大加赞扬。杜若兮从没在生活中真正见过感情如此丰富而又热烈的人。在中学的时候,杜若兮发现她跟伊丽莎白一世简直是同一个人,于是杜若兮就称呼她为伊丽莎白或是直接称呼她为女王。在工作的第一年她看了《伊丽莎白一世》的电影,往后——经常在她需要帮助或是需要分享的时候,偶尔也是应该挨骂的时候——杜若兮在脑海中便可以看到这位有着一双明亮眼睛的女王跳下王座,昂着头,手里提着裙子朝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