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小王子一天看24次日落,手捧着属于他的玫瑰花,温暖、清澈地看着人间。那么你呢?身为一个女人,你又是?的玫瑰?在密室里,点一盏青灯,看一眼天幕,一个孤独的女人,她的心里,流光飞逝,雁去留痕??一群人的孤独与一个人的孤独《小王子》中那只聪明的狐狸说,一个人的时候会很孤独。而小王子则告诉它,在一群人之中,人也是孤独的。难怪《小王子》被称做成人的童话,因为这其中的道理,不是一个孩子可以理解的。那成人呢?有多少可以理解个中滋味呢?一个人的孤独和一群人的孤独是不同的。虽然,人们总是拒绝承认孤独,仿佛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而这恰恰暴露了人的弱点。为了显得不孤独,人们强迫自己投入人群,时刻受到周围人的干扰,总是无法静下心来。想想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又有哪些是不喜欢的。人需要把自己放入一个角色中,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所以说,一群人的孤独,或许带着绝望;而一个人的孤独,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理疗。被误解的孤独孤独,早早就被定义为贬义词,更好像是不成功的代名词。人们好像天生就接受了孤独这个词的定义,习惯性地延续了它的解读,其实人们对孤独的误解大多来自童年。我曾?看到过一本关于儿童心理的书。书上说,孩提时代找不到父母时的无助是孤独感的起源,那种伴着恐慌的孤独感,深深地在心中留下烙印,即使后来长大成人,那种被动的孤独感受,仍然难以接受,并且长久存在。我认识一个女人,是名副其实的派对女王,连日连夜的盛装派对,看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问,你不累吗,不烦躁吗?她卸下浓妆后幽幽地说,孤单怕了。我知道,她童年时,父母分隔两地,常常是一间偌大的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但我们忘记了,在童年,小孩子的分析总是表面化的,比如,小孩子与父母走失时,小孩子的感觉是被丢弃了,而不是自己走失或其他?因。是这样的,那年4岁,父母带我和哥哥去博物馆,那时我小,还不懂事,不过却能意识到,在家中,哥哥是王子,深受宠爱。那天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哥哥像是一直被母亲牵?着,我故意落后一步,失落而嫉妒地跟在后边,感觉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照看。后来,我真的被人流隔离找不到父母了,那时我恐惧万分,疯狂地寻找父母,我甚至恐慌地认为,父母不喜欢我,不要我了。其实孤独从一开始就被误解着。甚至,权威的精神医学科专家曾?把孤独视为病态,他们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精神健全最重要的标志,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真的是这么绝对吗?孤独的另一面去美国学习之前,总觉得那是一个极乐世界,火辣辣的,还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得了那里“亲密”的人际关系。后来才发现,美国人的人际关系很轻松,不少朋友和邻居可以很热情,但一定会尊重你自我的时空。甚至,修道院之类的静修之地,总会在假期前被预订一空,一些烦躁的都市人会到这里享受正面的、有建设性的孤独。是的,孤独,可以是正面的,有建设性的。一种可以选择的孤独,应该被承认并接纳。当人们能够正视自己内心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人在心底有两个角色:一个角色使我们对爱情、友情十分渴望;另外一个角色却是希望留有自己的空间。因此,我们有心事的时候,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下。试想一下,如果期待安静的时候,旁边依旧是聒噪的人群,不停地搅扰着你,你是否像本该泄洪却一直堵住的堤坝一样摇摇欲坠呢?释放孤独密室,听起来总是藏着无尽的秘密。虽然总有人告诫我们,不要有太多的秘密,那样你会活得很累。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里,让人完全透明,没有心事,仿佛更像天方夜谭。不过,一个满腹心事的女人总是不受人欢?的,因此,你需要腾出一个角落,去安放这些秘密。这正如许许多多的都市人,看《花样年华》时记忆最深的是那个树洞。在要搬新家的时候,我很用心地对待专属于自己的房间,那是我最心爱的领地。一个软软的沙发,足够让身体舒展开来;宽大的茶几能够随意放下一两±香茶和一束百合,还有一个香薰台;房间里要有一个CD机,不要影像的,因为听觉的冲击会给人想象和浪漫的余地。窗户可以极其明亮,但要有密不透光、垂落到地的窗帘,窗帘的质地是厚重的,颜色是华丽而宁静的,然后选的一支曲子是?利·金吹的萨克斯《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