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背后的玄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克博士还通过实验,总结出一套简明的解读面孔的技巧:划区解读法。他列举了一个让人颇感兴趣的例子,使用划区法来分析蒙娜丽莎,这便为解读她那令人费解的迷人微笑提供了一个答案。这个方法是,首先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在两眼中间用垂直线将面孔划分开。再用手盖住她的左区,这时会发现她的右眼比左眼略小,“这里显出一种令人难以琢磨的微笑,细微的嘲讽甚至是蔑视的神态。”此外,她的右半边嘴部紧绷着。贝?克博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抑制情欲的一种表现。而当右区被盖住时,会看到明显的对比情况,左眼露出忧郁的微笑,嘴的左半部是松弛、柔和的。最后用手分别盖住上区和下区,她突出的下眼皮使她的凝视神态增强,柔弱无力、向后削的下巴与丰满、圆润的面颊结合传达出某种肉欲之情。柔弱的下巴通常与缺乏自制力、不够坚强和信心不足有关,这体现出一种对异性的魅惑力。你也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每张照片,学着找到自己的宝藏,规避自己的险区。当然,我这里要说的,绝对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我喜欢贝?克博士的《解读面孔》这本书,书中贝?克博士和助手以他们将近30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告诉人们,面孔的外形是对一个特定的人特有的气质、情绪和态度的一份永久的记录,反映一个人最常见的情绪状态。一个人最基本的内心情感或习惯性态度,例如怀疑或情绪冲动,自信或缺乏自尊,悲观厌世或乐观豁达,爱恋或仇恨,往往能“凝固”肌肉。这些习惯性的状态会变成泄露内情的标记,使面孔成为一张立体地图,帮你认识一个人的真实性格。例如,一个平时过多以恐惧、睁大着眼的表情来看待世界的人,眼睛周围的肌肉将逐步在表皮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其结果是,即使在毫无惊恐的情况下,也会显露出细微的或明显的忧惧神态。通过自己真实的照片,找到个性中的盲点,写真才是重要的,不愧对其名。心理美容之真实写真研究发现,人们的左半边脸和右半边脸反映的信息也不一致,面孔的左右两个区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心境和态度。如果将一个人的面部照片从中间分开,把面孔的右半部和左半部重新合成,就会发现,大部分人的面孔不是对称的,并在事实上常常存在明显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当分离的部分合并成左对左、右对右的两张面部照片时,新合成的这些照片会显示出对照鲜明、性格各异的两个人。洗去粉黛,还?真实的自己,试着给自己拍一张清晰的正面的照片,冲洗两张,一张正的,一张反转的,然后将照片从中间剪开,拼成两张。对比一下,不仅能看出你的两侧脸哪个更适合展现在别人眼前,最重要的是,因为左边脸更接近于人的真实内心,你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真实的心境与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