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于为在林业局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由于“客观”原因,自己“年纪轻”,“还需要继续磨练”,领导安排“暂缓提拔”。好在于为志不在此,才没有怀才不遇的感觉。现在于为考虑的是离家这么多年,该是照顾双亲的时候了。于是开始活动调天津工作,实际工不工作,对于为来说没什么实在意义,于为平时把大部分工资都汇给了家人,有时也找理由送些给戚大婶家,只留下少量,购买对他来说还是必需品的衣物。但如果不要工作就回天津,父母一定会心焦,还有,自己已经三十来岁了,一直单身,该怎么办才让父母亲不再为自己操心呢,对这个问题,于为一直很头疼。这天,于为到巴颜村查看造林情况后,顺便到戚大婶家看看。包产到户后,村里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大婶家新盖了瓦房,屋里正招呼客人,透露出一片欢快的气氛。大婶正在做饭,见于为到来,非常高兴,忙从厨房出来,问长问短了一阵,然后又向于为介绍客人,客人肤色红润,容颜秀丽,是大婶的远房侄女,名叫戚君慧,现在天津纱厂工会工作。听大婶介绍后,于为这才记起,自己刚到巴颜村时,大婶曾经向自己说过,她在天津有亲戚。大婶介绍完后,又忙着做饭去了,于为坐下与戚君慧闲聊。一阵闲聊下来,戚君慧非常惊奇,没想到,在这样落后的地方,竟然会有于为这样的人,谈吐得体,知识渊博,连对纱厂的工艺流程中一些关键环节,都比较清楚。戚君慧在纱厂已经工作几年了,虽然对工厂的生产情况有一定了解,但自问也不如于为。饭毕,于为本拟当晚赶回县城,但戚大婶说,小戚明天也要去县城坐车回天津,请于为作个伴,于为只有答应,当晚于为就宿在戚大婶家。第二天用过早点,又在大婶家闲聊到九点后,于为才在大婶的千叮万嘱下,带了两包大婶硬塞过来的土特产,陪着戚君慧走了。巴颜村没有通公路,从戚大婶家出来,要先走五六里远的山路后才有公路,然后再找顺路车去县城。这条山路全是下坡,现在已经是五月,坡上到处是野草,淡红色的红三叶、蓝紫色的马莲花和金黄色的小顶冰花时而夹杂其间,你躲我闪,生趣盎然。坡脚下,顺着一条闪着水光的小河,是一大片望不尽边的熟地,地里的春小麦长势正好,远处望去,直如如一整块绿色的绒毯铺在地上,煞是可爱。一路上戚君慧兴致很高,不停地向于为请教那些花草的名字。戚君慧的情绪带动了于为,于为也很高兴地尽量解释。两人一路上对周围的景物指指点点,不知不觉,就到了公路上。路上,戚君慧还偶尔问一两句于为自身的情况,于为除修炼的事情外,对其他的事也不隐瞒。于为还不知道,昨天晚上,戚大婶就把于为的事情一五一十,全告诉姑娘了。戚君慧特别问于为,怎么对纱厂的工艺技术这样了解,于为说是从书上知道的。自从昨天见到于为后,戚君慧就被于为的气质所吸引,当晚于为走后,就旁敲侧击地、不停向戚大婶打听于为的情况,戚大婶是过来人,哪里看不透姑娘的这点小心思,她也知道,自己这个侄女虽然二十五岁了,但一直未许人,戚大婶对于为就象自己的儿子样对待,也希望于为早一天成家,看自己的侄女和于为倒也般配,打心眼里愿意撮合,所以就把于为的情况详细向姑娘谈了,其中难免过誉之处。到公路上没等多久,顺利搭上了一辆货车,傍晚到了县城。招呼驾驶员吃完饭后,于为送戚君慧到县委招待所住宿,路上遇到林业局长,局长当着戚君慧的面问:“于为,是你的女朋友吧?”于为连忙说:“不是不是,是戚大婶家侄女。”两人一问一答,一旁的戚君慧脸都红了。戚君慧在工厂时,虽然追她的人也不少,但她一直没答应过谁,她母亲为此很之发愁,她劝她母亲别急,说姻缘自有天定。这不,见了于为后,戚君慧开始胡思乱想了。戚君慧这次来看望戚大婶,主要是为完成父亲的愿望,父亲老了,一直想再到巴颜村看看亲人,但无力长途奔波,戚君慧见父亲思念老家心切,于是带了礼物,自告奋勇来到了巴颜村。本来准备看望完亲戚后立即赶回天津,没想到遇到了于为,算算时间还不紧,戚君慧于是准备在于为所在的县城玩两天。这一来,于为只得请假相陪。小地方没什么名胜,两天里,于为带戚君慧走完了附近尚值得一游的地方,无非是在野外走走。念念不舍地回到天津后,戚君慧给于为写信报平安,此后,两人时常通信,相互越来越熟悉。戚君慧自告奋勇,要帮于为联系调回天津的事。于为想到父母老了,也想回天津,以前还曾经活动过,但没有结果,现在人家主动愿意帮忙,哪里会有不答应的。戚君慧还真行,过了一段时间,于为调动的事就有了眉目,张强知道后,也从旁协助托了些人情,于为调动的事终于定下来了,是戚君慧所在的纱厂同意接收于为。过了不久,调令来了。得到调令后,于为先在县城向所有的朋友和同事一一道别后,又带了些礼物,回巴颜村再次看望了戚大婶和原来的生产队长后,才踏上归程。一路上,自然也不需要坐车。于为一九六九年来到西北,离开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八三年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到纱厂后,于为被安排到厂部技术科任技术员。技术科在机关办公楼,去办公楼的那条路上,两边全是石榴树,戚君慧早就盼望于为回来,在于为到纱厂上班的第一天下午,就见戚君慧笑吟吟的站在路边石榴树下,正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