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在整理稿子,理到杨白花这里,看着资料,忽然有一种异常寂寥的感觉。其实,除了灵太后写给杨白花的那首著名的《杨白花歌》,另外还有一首《杨白花》,是白居易的手笔:“杨白花,谁教度帘幕。摇荡春风能几何,不比无情自漂泊。人生只合作支离,长秋鸦啼江水落。”我觉得写得很好,从诗意看,也是拖自北魏末代皇室的这个野史故事。这种愿离不愿聚,愿寂寞不愿相守,愿无情冷意飘荡一生,也不愿相信刹那真情的心态,林妹妹也一样有,所以林妹妹从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悲剧结局,只在梦里偶尔奢望着会有奇迹。以故,白居易也叹息说,人生永远是从别离到别离,为什么要一晌贪欢?为什么要相信春天下午那阵随风而来的花香,和春夜灯下那一阵不知缘起的意乱情迷?或者,这正是佛家不愿留恋于尘世短暂浮华的原因。而白居易的晚年,也是彻底的居士。她让他走进了自己的心,她不再对他设防,她坠入了自己曾经深恶痛绝的混乱情殇,从此她的心被他的马蹄无情踩碎,成了路旁黄尘,而他一路飘零,最后只剩下一抹浅淡的背影,庸碌一生,愧对自己伟绝北朝的将才。但即使如此,她仍然不悔,明月之夜,洛阳永乐宫里,数百宫女连臂蹋歌,载歌载舞,咏唱着这位文武双全的皇太后的情诗:“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在他无情地离开之后,她仍然没有一丝怨恨。是什么让这位曾经视权力为生命的胡太后,又颠覆了自己的信念,为情而自毁政治生命呢?北魏之乱,祸端种种,都深埋在宣武帝年间,而乱象丛生,则是在这位已经无心理政的女主当权时。借用柳宗元的一首《杨白花》来收尾吧,柳宗元在这首诗里,就不如白居易怜香惜玉了,他无情地嘲笑了我们的女主角,胡太后的一场相思病,令北魏终于万劫不复,令元氏儿孙们一个个成为刀下之鬼,令一度统一于鲜卑的北朝,重新陷入了数十年的战乱。“杨白花,风吹度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绝情渡江南去的杨白花,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背影,居然能够撼动身后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王朝。(在这里补充一下,由于这本书已经是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风格不会再变了,可能读起来不够畅快,有忧伤感,但是这些人物的性格和面貌、事迹基本是真实的,所以各位读者大大可以自行感悟点评。至于结局,某翼决心让它不要成为彻底的悲剧,但是也不会轻易去改变历史,留一点悬念,等待后面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