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自强打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沪海人。他出生于58年底,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由于,父母都是没文化的粗人,父亲从事的是搬运装御工作,为了省些口粮给他和母亲吃,经常是忍着饥饿去上班。象他这样出大力、流大汗的工作,怎么能常常饿着肚子去工作呢?59年就得到浮肿病,不幸饿死在工作岗位上。母亲又是没工作的家庭妇女,只好给人当保姆、做杂活,为了生存是吃尽了苦。陈自强的父亲是解放前,被人从乡下拐进城来的孩子,刚好进城没过多久,就遇到解放沪海的战斗,人贩子丢下他就跑掉了。陈父当时才八岁,见人贩子跑掉后,他到也是很机灵,看到一个年纪很大黄包车夫,在拉人时很吃力,就在后面帮着推车。后来,被这黄包车夫收做了养子,跟着黄包车夫生活了六年。黄包车夫因为年纪太大,不幸病倒后,就去世了。那年他才满15岁,安葬了养父,就做起了黄包车夫,自食其力地养活了自己。幸好他养父还有一间房子,就成了他的家。那时到处都在办扫盲夜校,街道让他每天要去学识字。可是,他要拉黄包车挣钱养自己,断断续续地学了一些天。教员在了解他的情况之后,跟街道的干部一起,帮他找了份装卸工的工作。再加上当时不准私人拉黄包车,他有了一份工作,也就不愁养活自己了。每天按时上下班,到月发工资,少了温饱之忧,他就考虑起自己的住房了。住公房是好,可要每月付房租,他就舍不得了。当时他住的房子,是他和养父俩人,自己动手搭建的房子。以前这一带全是石窟门的房子,他们的住房是靠着石窟门房子,搭建的一个草房,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是苏州河。他们每天到河里取水,到是比较方便。在沪海解放后不久,因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轰炸,他们住的草房连同相邻的房子,都被夷为平地,幸好,他们父子俩在拉黄包车,才逃过了一劫。而相邻二幢石窟门房子里的人,一家是死伤过半,一家是五口全部死亡。尽管只是一个草房,可没地方住总不行啊。父子俩人动手,就凑着邻家的残垣断壁,搭起了一间简易的房子。由于,当时遭到飞机炸毁的地方不少,父子俩到处捡来砖头,将房子搭建在已经无主的相邻石窟房基上,将自己家原来草房边的空地,也全围了进来,按他养父的话说,是以后自己种上一点菜。那时他们父子俩人,只有一间房,才十多平方米,每天将黄包车当成宝贝一样,天天都收进屋里,父子俩人睡在**,黄包车放在床前。陈自强的父亲,当年无意中占下的地方,足有一百多平方米。现在又无人来管这事,他正好请一些工友帮忙,用他自己这些年攒下的钱,买来一些旧房料,搭建起了三间平房,前后都围起了一个小院子。有了房子后,也就有了安身之地。工友们看他勤快老实,热心肠地帮他介绍了效区的一个对象,俩人相识半年,也没办什么婚礼,发了一些喜糖就算是结婚了。当时他是17岁,陈自强的母亲是16岁。一年后,就生下了陈自强。谁知,陈自强还没满半岁,父亲就不幸去世了。他母亲那时,才刚将家里前、后院,都整理出来做了菜地,种上了一些红薯和蔬菜。以致陈自强的母亲后来经常说,要是她们早一些把菜地开出来,也不会让陈父饿死了。正是这一年,他们家后面老中学扩建,学校新建的围墙,与他们家后院围墙,只相距不到二米的空隙。他母亲便将种出的红薯和蔬菜,拿到与他家一墙之隔的中学去卖,换上些钱来买油盐柴米。时间长了,陈自强母亲也和学校的老师们相熟了,经常帮他们洗衣、洗被,或是帮他们做些家务活,收几个零散的钱。学校里有一个资本家的儿子,叫余子善,是名教俄语的男青年老师。因为沪海解放时,他还在大学里念书,收到父母让家里佣人带去的信,匆匆赶回家后,他的父母家人已经逃离了沪海。所以,他就留在了沪海。后来,经过学校的教育,他毕业后就到中学当了老师,与工农打成一片,加入到了劳动人民的队伍。当时,国家对保护民族资本方面,也有一些较好的规定。所以,他仍然住在自己家的小洋房里,他家的工厂,却加入了公私合营,归政斧去管理了。他参加工作后,自由恋爱,跟学校的一个女老师结了婚,组成了小家庭,婚后生有一男一女二个孩子,他的女儿比陈自强大一岁,儿子比陈自强小一岁。由于当时不能请保姆,他们小夫妻都要上班,住的地方离学校又远。在私下里就跟陈自强的母亲商量,租住了她家的房子。陈自强家有三间平房和一个厨房,他和母亲住一间,另外二间就租给了他们住。这对夫妻住进来后,男的是少爷出生,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他老婆也是普通职员家的子女,嫁给他是为了贪图住洋房。虽然不是什么好吃懒做的人,但也不是什么勤快的人。当时,搞忆苦思甜,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紧,弄得他们夫妻不敢再住洋房了。才租住到离家很远,离上班单位很近的陈家,只是每到周末,夫妻俩才悄悄地回家一趟。他们住进陈自强家时,陈自强已经有三岁了。他们的家务活,基本上全由陈自强的母亲包下了,不过,他们教孩子识字,陈自强也跟着一块学。这二个家庭住在一块,到也有一种互补的作用。而这个余老师,告诉过陈自强的母亲,说他老婆比较自私、小气。让她别说平时给她多少钱,就说只是收了房租。但他私下里给陈母的钱,每月都在40至50元。这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可观有收入了,使陈家母子的生活摆脱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