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第四十章荆州之降(演义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本回演义说的是刘表死,刘琮即位,听闻曹cāo南征,便投降,从而将荆州拱手相让,这便是演义的前半回故事,至于后半回是罗贯中杜撰的,当时刘备乃是屯兵樊城,根本不在新野,更不用说搞出一个火烧新野来了,这还是为了显示诸葛亮的神奇而作。荆州之降看似简单,刘琮即位后便投降曹cāo了,之前我也曾说过,蒯越蔡瑁这些本地世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八成是会投降的,在刘表死后,刘琮年幼,只能被他们所cāo纵。但是细细看起,还是有些问题,我们一点一点来说。1.刘表死刘备知不知道:按演义说法,刘备是蒙在鼓里,直到刘琦派伊籍来才知道,而此时刘备也正好抓到刘琮派遣给曹cāo的信使,如果演义中刘琮即位后马上做了投降的决定,那确实有可能这般。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三国志鲁肃传》中记载:“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cāo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cāo,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cāo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三国志吴主传》中的记载大致相同,我们从中可知鲁肃先知道刘表死,再前往荆州,途中知道曹cāo南下,再之后知道刘琮投降。那如果刘表死的时候,连远在东吴的鲁肃都知道了,那近在樊城的刘备会不知道吗?尤其是刘表死亡这么大的事是瞒不住的。即便刘表死后刘琮当天便决定投降,然而派出的信使前去曹cāo处再回途,再怎么快也不可能比刘表死的消息传的更快。此外,《三国志武帝纪》中也说到:“秋七月,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这样看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所以刘备是知道刘表之死的才对。2.那么,是不是刘琮即位必就意味着要投降曹cāo?这点也不可能,刘备知道刘表死后刘琮即位就要投降,或者说当时荆州上下弥漫着投降的气氛,刘琮上台就是要投降曹cāo的话,刘备也不会一直呆在樊城,而是早早回来了。而且,假如刘琮上台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基业交出,那当初何必花这么大的力气还要排挤掉兄长刘琦呢,反正都是拿不到手的,总不可能刘琮蔡瑁等人都是曹cāo的内jiān吧。所以刘琮选择投降还要一段过程。3.刘备对刘琮的态度如何?刘备在刘表死到刘琮投降这段时间驻守在樊城,前文我们说到刘备已经知道刘表死亡,他已经知道刘琮即位的情况下他依然在樊城屯守;那这就意味着他不认为刘琮会放弃荆州这块基业投降曹cāo,这也必定是当时刘备的谋士对荆州方面的气氛所作出的集体判断。《汉晋chun秋》中便记载:“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由此可知,刘琮即位后刘备依然相信刘琮会在曹cāo南下时同心协力共抗强敌,并没有想到刘琮会投降之事。刘备何以会作出以上的判断呢?因为他和刘琮并无冲突,而是同盟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表传位与刘琮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而刘备虽然与刘琦交好,但是也未见有如演义中那般反对刘琮即位的记载,《汉晋chun秋》在上文刘备发现刘琮投降一事时,刘备手下劝说刘备挟制刘琮等人:“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假如刘备确有此说,那就说明刘表之前曾经托孤刘备,而刘表生前托孤的不可能是刘琦而只能是刘琮。所以说刘备对刘琮的即位很可能是不反对的,所以才会有之后刘备在襄阳之外驻马呼琮的举动,假如刘琮和刘备完全对立,刘备根本不可能对刘琮抱有期望。这样来看,很可能刘表死后,刘备刘琮甚至包括刘琦在面临曹cāo南下的局面之下达成了妥协,其主要内容便是刘备承认刘琮继承刘表位置,而众人一致对外,蔡瑁等人很可能也参与了此次妥协。所以在刘表死后刘备才能安心的在樊城驻守,因为他相信在襄阳的刘琮会对其支援,而根本没想到刘琮会突然选择投降,时间长了才发觉事情不对。4.那刘琮为何在这么快的时间内便变卦投降?刘琮和刘备达成妥协共御曹cāo,但是随着主战的刘备在樊城,而蒯越等一干重臣表现出投降态度,使得他原本想抗击曹cāo的信心受到了动摇。而傅巽的那席话又使得他发觉自己没有信心维持与刘备的同盟关系:“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乎,则虽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乎,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刘琮并非刘表,他并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信心,之前表现出对抗曹cāo的想法,主要想法是出于保住自己的基业,其中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在前线刘备身上,而傅巽的这一席话使他的依赖破灭,假若刘备抵抗不了曹cāo而自己不能自存,而刘备若是能抵御曹cāo以其的威望实力则不是自己所能驾御的,既然自己都得不到荆州,干脆投降还能获得一些实惠。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信心不足的刘琮背弃了刘备选择了投降。刘琮的突然投降导致了荆州在短时间内便被曹cāo顺利获得,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如文聘等人投降曹cāo,一些反对曹cāo的势力跟随刘备出走,但是由于刘琮的突然投降,使得刘备不能及早的转移力量,最终导致了当阳之败,那些人与资源都被曹cāo掠走。荆州之降对于汉末的政治格局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汉末荆州的疆域大致是现在湖北湖南的大部分,河南,贵州,两广的一小部分。和chun秋的楚国疆域颇近似,所以又有荆楚之称,荆州本就是大州,汉末群雄混战,中原一带战火连连,荆州虽然治所南阳受到波及,人口流失严重,然而自刘表入主襄阳后,荆州大部分地区治下相对比中原一带要太平的多,大量人口流入荆州,《三国志刘表传》中称:“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正是有这样的基础,诸葛亮才在隆中对提出要夺取荆州作为基业。此时曹cāo已经基本控制了河北和中原大部分地区,然而曹cāo连年征战,自其起兵起至南征荆州时,无ri不在征战之中,民力有所伤耗。荆州在刘表之下休养生息多年,若说攻曹或许不足,但是若自保则未必不行;便是在南征荆州的前一年建安十二年,曹cāo北征乌丸时,刘备便劝刘表攻许,可见曹cāo之实力尚未能强大达到两线作战的地步。往ri曹cāo攻伐,莫不是连年征伐才得其地,而荆州拥兵十数万的大州,却不战而降,这对于曹cāo实在是件美事,自己的战力未损耗不说,荆州兵力也得为之所用,而且借不战而下荆州之威,刘璋也开始向曹cāo示好:“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这般的大好形势之下,曹cāo才会一鼓作气,想乘势灭了江东。虽说曹cāo赤壁大败使得南征之行受到挫折,但是总体上曹cāo还是比以前更加强大了,荆州虽然被刘备周瑜夺回部分,但是襄阳江夏等战略要地被曹cāo控制,成了ri后遏制蜀汉东吴的重要地带,而且荆州大量人口或死或迁移,留给刘备的荆州残破不堪,排除了短时间内刘备会北上的可能。(若是刘备占据着刘表时期的荆州,那曹cāo根本不可能分兵远征马超张鲁。)而相比而言,曹cāo的损失可说小多了,因为荆州不战而下,原本可能攻打荆州损失的兵力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得到了荆州的大量人员物质补充,ri后曹魏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荆州的不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