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随章侃第一百零四章星坠五丈原(下)(演义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在说历史上的诸葛亮之前,先说一句关羽,演义里两大主角,诸葛亮与关羽,并非是作者拍脑袋抓阄选出来的,而是当时民间传说的表现。在当时的民间故事中,诸葛亮和关羽两大角sè已经成为三国的主角,演义只是照搬而已。然而,虽然说演义成书时两人在民间的地位已经形成,但是其历史并不相同,关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只是一般勇将名将的角sè,人们说到关羽往往是“关张”两人同列,关羽在此时虽然有万人敌的名号,但是离之后的荣耀还差了许多,直到宋后他的地位才猛然高涨,直至成神。若说关羽成神,那诸葛亮是什么呢?应该是圣吧!不过与关羽ri后被神话不同,诸葛亮虽然有演义中的那般多智如神的文学渲染。但是,他的历史地位在他死后不久就被奠定了,ri后各朝代对其或多或少有些推崇,但是从来没象关羽那样被夸张的神化过,而且,也无须夸张,历史上的诸葛亮已经够被人推崇了。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历史上的诸葛亮吧。或许是因为司马懿对诸葛亮那句“天下奇才”的关系,两晋时代对于当年这个和开国始祖作战的蜀汉丞相并没有太多的批评,尽管也有几位文人称诸葛亮不识时务,但是更多的人对这种应该是敌国或者说叛逆的伪相推崇备至。若说钟会当初伐蜀时遣人祭拜诸葛亮之墓是为了拉拢蜀汉人心的话,那在蜀汉灭后,应该便无此必要,然而,在蜀汉灭后,诸葛亮之名却更为人崇尚之。原本只是蜀汉百姓的武侯,现在好象却好象成了天下百姓的武侯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句有趣的现象,“武侯!”这个称号在诸葛亮前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历史上的武侯想必不少,无论诸葛亮生前或者死后,但是在诸葛亮死后,一说到武侯,大家的第一反应便是那位诸葛武侯。就连灭了武侯所在的东晋朝廷,也公然叫起本该是那个在他们心目中伪政权的蜀汉封的武侯了。而且还是在他们的皇帝遗诏中。东晋简文帝死前,本想让位给桓温,但是遭到侍中王坦之的反对,而改做遗诏:“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每次看到这里,都不禁苦笑,这皇帝软弱无能,让位的事就算了,只是这个遗诏也写的太怪了吧,王丞相说的是王导,那倒是没什么,可是怎么把诸葛武侯说出来了?须知诸葛亮的武侯是当年蜀汉谥号,全称忠武侯。其实别人倒也可以这样称呼,可蜀汉是当年你司马家做主灭的,尽管当时还不是晋朝,但是晋朝一直认曹魏为正统。而蜀汉是伪政权,这伪政权的谥号怎么也认了?按这样下去,称刘备也不能说刘备了,连先主都不对,该称昭烈皇帝。再一看,更是苦笑之,当初桓温立简文帝时,简文帝就诏温依诸葛亮故事,这真让我怀疑这是司马家的后人还是蜀汉刘家的后人,之前两汉曹魏什么例子找不到,偏偏找蜀汉的。当然,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当时诸葛亮之名,不见其弱,反见其盛,就连北方的苻坚遇到王猛时,都“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可见当时诸葛亮之名。自诸葛亮之后,诸葛亮之名便成为了名臣的代名词,而“好象刘备遇到了诸葛亮”几乎成为了明君遇到贤臣的固定暗号了。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世人在说诸葛亮时,往往都要提到刘备,确实,没有刘备,也就没有诸葛亮,我当ri看过一个故事,chun秋战国有一君王感慨天下没有贤才,其下大臣就刺了一句:“天下并非无千里马,只是少伯乐!”确实,天下间英才无数,只是少了能将英才的才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君主罢了。也正因为如此,天下间的才子们才会对诸葛亮的故事推崇至极,那是推崇,也是羡慕。是的,羡慕,从一介布衣到一国丞相再以天下社稷托付之,这是何等的荣耀,刘备在历史上虽然不象在演义中那样唯军师是从,但是对诸葛亮的话也是信重无比,政务大事,几乎全部委任于他,其恩宠无人可比。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其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一点,怎么不能让那些才子们羡慕呢?不过,那些君主们也要羡慕刘备吧,如诸葛亮那般的才干世间还是有的,但是如诸葛亮这样有才能,而且为之鞠躬尽瘁,可以托付身后事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当一个君王临终前,见到幼子,一定很羡慕刘备有诸葛亮这样的臣子吧。古人说,知音难寻!俞伯牙终其一生,也只寻得钟子期一个知音而已,在其死后,知音绝矣。而刘备与诸葛亮呢,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与刘备相遇后关系ri渐亲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是啊,关羽张飞与刘备是君臣,亲密如兄弟,但是,诸葛亮与刘备则是君臣,又是知音。人之一生,兄弟难寻,知音难觅,刘备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兄弟,诸葛亮这样的知音,实在才叫人羡煞,羡煞!刘备死后,诸葛亮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尝不是为了报刘备的知遇之恩,知音之情呢!刘备事业之继,非在刘禅之上,而在诸葛亮之上,因为只有诸葛亮才有这样的才能,而且才有这样的心。古代言及才干,多以文武论之,武者,非冲锋陷阵之才,而指将略,诸葛亮之将才在前文《诸葛亮之将略》一章中已有谈及,不复多言。文者,其政治才能,这想必更不用多说,世人对诸葛亮将才或有怀疑之,但是对其政治才能却少有疑问的。用陈寿的话来说,诸葛亮“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jiān,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其实诸葛亮所施行政治方针并不希奇,儒法兼用而已,这一招甚至可以说只要是个对古代政治入门的政治家都会。不说之前之后的那些政治家,便是当时如荀彧曹cāo也都会,曹cāo之法不亚于诸葛亮之法。但是,能做到诸葛亮那样程度的却少之又少,而能让诸葛亮死后百姓自愿为其立庙的更是少之。办法就是那些办法,只要是人都会懂,都会明白,但是做起来便很难了,而一直能事必躬亲,认真的处理每件事,则更是难上加难。诸葛亮聪明吗?确实,诸葛亮很聪明,研制出木牛流马,改进连弩,并进而成为民间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确实才智过人。但是世间比诸葛亮聪明的人多不胜数,可是能做到诸葛亮这种程度的却少之又少。为什么?因为需要做到诸葛亮这样的,不是单单一个聪明而已,而是需要几十年如一ri的认真,这就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了。常有人因为诸葛亮事必躬亲这件事认为诸葛亮太注重小事,不能做到抓大放小,以至于累死,这话也不能说错了。但是,假如诸葛亮不事必躬亲,鞠躬尽瘁的话,那这就不是我们心目中的那个诸葛亮,而只是与一般政治家无疑了。诸葛亮未出山前,自比於管仲、乐毅,可是,在后人看来,诸葛亮便就是诸葛亮,他与管仲一样,成为了名臣的化身。文至最后,该如何评价他呢?有这样一则故事:恒温征蜀,尤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自公没后,不见其比。”,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评价吧。沉睡的天空公元2006年11月28ri祭诸葛武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