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二月,自以为已经准备妥当的袁绍发起了对曹cāo的总攻,他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曹cāo的“别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白马县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滑县,在当时属东郡。需要说明一点,早在这之前袁绍就已经把自己的手下做了分工,他“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军”。这是一个强大的领导集体,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堪称一时之俊杰,可是有一样,袁绍虽然对他们委以重任,却不能真正地重用他们,“谋主”之一的田丰甚至在出征前就被投入大牢。另外请注意,在《三国演义》和本书里多次出现的郭图没能进入这个领导集体,尽管郭图多次迎合袁绍,但由于能力上的原因他还是没能成为这个领导集体的一员,这说明袁绍在确定人选的时候,主要看重的还是才干,由此可见他在这时还是理智的,没犯糊涂。但他也只是“主要”看重才干,还没能做到“完全”以才干为衡量标准,因为沮授也没能进入领导核心。其实若单以个人能力而论,沮授不比这个集体的任何一个人弱,他完全有资格进入这个领导核心,他的落选主要是袁绍个人好恶决定的。由于几次不合时宜的进言,外加有人使绊子,沮授已经失宠,他与袁绍的蜜月期已经结束,袁绍也越来越不喜欢他,这次干脆把他踢出了领导核心。对于这一点沮授也是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可他仍然忠心耿耿,继续进谏,无论袁绍采不采纳,他都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袁绍决定派颜良进攻白马时,沮授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颜良这个人xing“促狭”,虽然骁勇善战,但不能独当大任。既然在战略上的建议不被采纳,那就提个战术上的建议,可没想到袁绍还是不听,仍然派颜良为主将攻打白马。他前脚派走了颜良等人,后脚就亲统大军兵发黎阳。黎阳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距白马不远,袁绍驻扎到这里也是为了接应颜良等人。在大部队开拔前,沮授把自己宗族的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并尽散家财分给他们。他说,此行如果胜了,我就“无威不加”;如果败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在当时袁绍刚刚击败公孙瓒,集团内部上上下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陷入了盲目乐观的情绪中,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没有正确认识,认为曹cāo也会和公孙瓒一样被击溃、被碾碎。所以沮授此言一出,他的亲戚们都很意外,大家就问他,“曹cāo士马不敌,君何惧焉”?从当时的实力对比上看,无论是地盘的大小,还是军队的多寡,曹cāo都远逊于袁绍,这也是袁绍集团乐观、轻敌的一个主要原因,像沮授这样清楚地认识到问题严重xing的人并不多。他回答说,以曹cāo的“明略”,又有天子在他手里;我们虽然刚刚打败公孙瓒,但士卒已经很疲惫了,现在的情况是“主骄将忲”,“军之破败,在此举矣”!沮授一开始的话还很隐晦,到了后来就不顾那么多了,有啥说啥了,尤其是最后一句,简直就是预言了袁绍的失败。其实袁绍集团内部持有这种观点的不只沮授一人,至少还有个田丰,只不过田丰不是沮授这样直接了当,或者说起码表面上是这样。他并不是反对与曹cāo开战,而是主张凭借己方强大的实力与曹cāo打持久战、拼消耗,一点一点拖垮曹cāo,这样虽然耗时较长,但把握更大一些,完全没必要采取这种冒险的、一战定胜负的决战方式。沮授虽然没能进入领导核心,但毕竟是军队高级将领,掌握、了解部队的思想倾向,所以他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清醒、看到问题、提出异议。这一点虽然难能可贵,但也不足为奇,真正让人称奇的是另一个人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曹cāo阵营的大谋士郭嘉郭奉孝。事实上郭嘉看到这一点要比沮授早,或者说他提出来的更早,早在曹cāo为是先打吕布还是先打袁绍头痛时,郭嘉就提出了这个想法。他把袁绍和曹cāo作了比较,总结出袁绍有十败,曹cāo有十胜,他说:“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sè,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这就是广为传颂、备受推崇的“十胜十败”说。客观地说,郭嘉的见解更系统、更深入、更透彻,如果没有对袁绍长期、深刻的观察绝对的不出这样的结论,最难得的是郭嘉提出这个“十胜十败”说的时间。当时袁绍、曹cāo两个巨头之间还没有翻脸,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而郭嘉却意识到双方早晚必有一战,因此早早就开始留意袁绍,这就是郭嘉的高明之处。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身就足以让人称奇了,但更奇的是郭嘉的战略思想和对大局的把握,他早于别人看到了袁、曹之间必有一战。就好像下棋一样,有的人最多只能看到三步以后,真正的高手却可以看到十步甚至更多,郭嘉就是这样的高手。虽然沮授的见解不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说阐述得那样细致、透彻,但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沮授不如郭嘉,毕竟他还是袁绍的手下,有些话不能说得太露骨。但沮授和郭嘉的观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如果此时展开决战,袁绍失败的可能xing要更大一些。这大概就是“英雄所见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