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日本最后防线日本最后的残余力量全都集中在京都,这里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而京都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山本权兵卫想得很好,在京都内外构筑防线,掩体,堑壕,混泥土防御堡垒,布置了大量的铁丝网,也集中工业生产重机枪和子弹,想要学着对手,构建铁丝网和机枪网组成的大面防御阵地。抵近定都的三个军团,总兵力不过才二十几万,如果用来强攻的话,目标是一个拥有超过百万人防守的要塞,那真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恐怕就算红警兵团最终能力凭借炮火优势取胜,但也绝对是惨胜。而二十几万人包围一百多万的敌人,这在近代战争历史上,都是没有的壮举。然而没有人会因此取笑山本权兵卫,因为在过去七八个月的战争中,日本在与樊奕泽麾下的军队作战,确实是每天都付出了无比沉重的代价。对日本来说,这是最后的选择,也是唯一胜利的希望。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红警兵团根本没有考虑最后这一场战争应该怎么进攻,反而将最近几个月来又征召出的大量部队,投放到朝鲜。除了第四军团编制好了之后,又陆续补充了一些兵员空缺,樊奕泽没有继续在日本战场上,增加一兵一卒。反观朝鲜,随着朝鲜派遣军的落败,朝鲜上更加需要更士兵来维持对朝鲜的高压统治。殖民朝鲜,简单暴力,但也并不全都使用暴力,朝鲜人的生活水平极差,分土地,战力救助站,在朝鲜平民中,不停的刷好感和声望的红警兵团,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中,快速在朝鲜站稳了脚跟。毕竟对所有的平头百姓来说,肚子永远比脑子更加清楚。恢复朝鲜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消灭所有的贵族和地主阶层,朝鲜就这样平静了下来。又组建起来第五军团,在帮助第三军团稳定局势之后,也从朝鲜出发,前往海参崴。所有的目标,也就剩下京都中最后还在抵抗的日本人。爆发对日战争的一年之后,时间也来到了1906年,也是樊奕泽来到这个世界三年之后。京都会战,依然没有打响。包围京都的三个军团,每天都没有要真正进攻的意思,只是天天向京都城外的防御阵地进行炮击,三个军团的部队,每天则是一直都在日本人对面构筑防御阵地。双方每天都能够各种堑壕对望,可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在红警兵团的防线上,一片片的铁丝网也拉了起来,隐蔽的机枪阵地也遍布防线前沿。反观日本方面,在这样对峙了几个月之后,有点待不住了,偶尔会向红警兵团的防线组织试探性的进攻。但这种进攻,也只是在红警兵团的防线前面,留下一地的尸体,其他屁用没有,就连红警兵团防线上的机枪火力点,都不用暴露。而在三个军团的联合指挥部内,每天都只是在交流学习,根本没有战争的气氛,而前线的部队,也都是轮流让刚刚征召出来的新兵上去表现一下。这一天,位于大阪的三个军团联合指挥部内,大家正聚集在一起天天说地,还有各种荤段子,就连指挥部几十米外,都可以清楚的听到。当樊奕泽突然迈入指挥部的时候,里面的七八个将军们,举止言行可不要太随便,有的都敞开了军装,有的干脆扣着脚丫,还有翘起二郎腿抖着。而在樊奕泽走进来的瞬间,里面瞬间鸦雀无声,八个将军,一个个急忙起身,整理着装,然后笔直的立正站好。樊奕泽就这样安静的站着,目光扫过眼前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而这些年轻的将军,每一个都是中将军衔,不是军长就是军团的参谋长。直到这些人全都整理好身上的着装,恢复了将军的模样,樊奕泽这才开口说道:“都别紧张,我不是来纠察你们的军纪。”八个人闻言,纷纷松了一口气,第一军团军团长申皓,立马一脸微笑的朝樊奕泽说道:“真是太好了。”樊奕泽目光撇了十分高兴的申皓一眼,情绪突然一转,说道:“身为一军之首,如此玩忽军纪,此战结束,全都到魔鬼训练营,回炉重造三个月,达不到要求,别想出来。”听到樊奕泽的话,只是一瞬间,所有人的脸上全都垮了,魔鬼训练营,那是一个活炼狱,在那个地方,每一分每一秒,都别想要舒服。那是一个真正的大熔炉,能够把钢铁炼化再重塑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就算是他们,也都是闻之色变。那个地方,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能够去的,哪怕是各军中的精英战士,也很难在那个地方坚持一个礼拜,因为魔鬼训练营就是专门为高级兵种设立的。一般人进去,根本就不是训练,而是谋杀,没有超强的体质,残废是最轻的后果。一想到三个月暗无天日的日子,八个将军都是一脸的苦涩,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熬过三个月的时间。不过再困难都不能退缩,这毕竟是樊奕泽的命令。而实际上,樊奕泽也只是心血**,因为他想看看,基础作战单位正规士兵中的佼佼者,是否可以承受那些高级兵种才能够承受严酷训练。眼前这些个将军,是最好的选择,军衔在红警兵团之中,不单单代表了指挥才能,更兼具着超人一等的实力。这些正规士兵中的天生中将,实力和毅力的极限在哪里,樊奕泽对此很感兴趣。“说正事,今天我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尽快解决京都这座要塞。”樊奕泽阐述了此行的目的。八个将军闻言,纷纷认真了起来。现在,红警兵团已经将下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放在了俄罗斯身上,日本的问题,也必须要尽快解决,只有完全占领日本,使得与朝鲜西伯利亚连成一片,基地才能够直接在西伯利亚和朝鲜进行单位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