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设左相,是刘愈平衡长安城文官势力的手段,让他有更多精力应付长安城以外的势力。各藩王占据了天下近二分之一的领土,虽然每年向朝廷纳贡,但纳贡的数量在逐年减退,而藩王的府兵却是年年增加,军饷开支占据了藩地赋税的大半。包括淮王在内,但凡是大一的藩王都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插朝廷一刀。新皇的势力仅仅覆盖到潼关,令部分边军撤回长安城的诏书,定国侯刘兆也没遵守,依然陈兵在边关,准备对突厥开战。刘愈知道,现在威胁到朝廷的势力不在北边,而在南边。以袁博朗为首的右相一派罢官之事未平,另一波又起。在八月十九晚上,几匹从关中西南三郡而来的快马带来了令刘愈意想不到的消息,在关中大旱严重的西南三郡,爆发了流民跟官府的冲突,流民为了抢粥打死打伤了官差,随即组织起来成为义军,攻破县城。很快又有很多灾民响应,在关南三郡中,一夜间被流民洗劫的县城在十个以上。因为地方团练守备营被征调大半,再加上粮饷不足,很多地区的防备松弛,使得地方官府无力对抗流民的洗劫。这股黑色的潮流正在向北蔓延,随时威胁到长安城。祸起萧墙之内。本来关中的旱灾加上先皇的宾天,已令关中地区很不太平,现在虽然看似只是流民闹事,但这股潮流一旦爆发起来,很可能是一场声势浩荡的农民起义。到时不用淮王。不用那些虎视眈眈的地方霸主。单就这些不起眼的流民。就能让长安城易主。没有长安城作为凭靠,新皇就是一个笑话。刘愈当即征调东水营南下平叛,而另一方面,他也要尽快将长安城局势稳定下来,先将右相一党跟新皇的对立情绪压制下去。八月二十。先皇大丧最后一天,也是先帝遗体入土的一天。从长安城到皇陵的官道,都被一股压抑的情绪所笼罩。百官陪同新皇,扶着先皇的灵柩运到皇陵内。而先帝在位的晚年已为自己准备了地宫,一切富丽堂皇,等先皇的灵柩进入地宫之内,苏彦才站在门口,流了几滴眼泪。刘愈在旁看了看,并未说话。在先皇下葬的大日子里,袁博朗竟然告病,而右相一党大多数都未亲临,这让刘愈很恼火。现在关南的乱事已起,本来最好的办法是由他亲自去平定祸乱。但现在他根本不能抽身离开长安城,他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掌控全局。“师傅。您在看什么?”苏彦见刘愈站在一边发呆,走过来道,“这皇陵我是第二次来,不过上次我没能进来看看。师傅,可还记得我在这里卖给你的一个坑。”刘愈微笑着头。苏彦难得也展开愁容道:“要不师傅今日就在这里选选,将来我们葬的别太远,有什么事我也好请教师傅您。我怕到了那边,也会有牛头马面的跟我为难。”生在世上的事情还没搞定,苏彦就开始为自己死后做盘算了。刘愈看了看周围的群山环绕道:“难得关中有这么片栖息的好地方,可还没到你我准备选址葬身的时候。关中乃是朝廷的基石,你想好对策如何应对那些造反的流民?”苏彦闻言不由脸色重新沉了下去,为难道:“有师傅在,这些事我就偷偷懒。那些流民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师傅……应该没问题吧?”刘愈叹口气,看来苏彦还是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苏彦看来,当了皇帝后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区区的几个郡县有人造反,朝廷的大军平定起来肯定是手到擒来。虽然事实也大致如此,如今关南三郡造反的流民数量也只有数千人的规模,且战斗力低下,但镇压起来也很难,一方面不能太温和,否则不能达到平定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太强硬,毕竟那些也是走投无路的饥民,一旦将他们逼急了,不但会将祸事愈演愈烈,还会带动地方百姓对朝廷的对抗情绪。到时义军规模扩增,平定起来会难上加难。平定叛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安抚地方妥善救灾的过程。为了不使两头受牵制,刘愈也必须先拿袁博朗一党开刀。先皇入土,也意味着长安城的国丧之期已过,国丧期间对于婚庆娱乐活动的限制令也就此解除。长安城在恢复繁华热闹的同时,关南叛乱的影响会很快波及过来,到时候长安城也未必兴盛的起来。本来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一就是新皇祭天正式登基的日子。但因为主持国丧及新皇登基大典的袁博朗的突然告病,新皇也特地下旨将祭天延后两日,改在八月二十三进行。从皇陵回到长安城,苏彦便在刘愈的陪同下去看望那些“生病”的朝臣。皇帝亲自过府探病,这可是莫大的恩典。包括右相在内也不得怠慢,即便拖着“病躯”也要恭迎圣驾。这次的探病跟上次派曲宁来“治病”不同,苏彦没带太医,只是让一个不懂医术的御林军总统领刘愈在旁护驾,摆明一种姿态是他并未怀疑这些官员装病。是抱着绝对的信任,出于对朝臣的关怀才来探望。新皇这样做看似是服软了,在向朝臣示好,但只有被探望的大臣才知道其中的苦况。本来称病只是罢朝向新皇施压的托词,现在倒好,新皇亲自来探望,若是没病装病岂不是欺君之罪?而也不是人人都有袁博朗那么高寿,有老人病,一个个昨日还沉迷于酒色,现在面对銮驾的到来,只能一个个躺在**,装的半死不活的模样。连刘愈都在旁暗笑,这些大臣的病容病态都是装的一般无二。新皇也没有要揭破他们是装病的意图,嘘寒问暖也很体现君主对朝臣的关怀。从中午一路走来,新皇亲自探病的大臣也不算太多,有十几位。在看望的同时,苏彦同时也带来一个消息,向他们表明了现如今朝廷的困难,话锋一转,让他们在第二日也就是八月二十一往六台衙门参与议事。希望他们能拖着病躯去参议朝政。等皇帝离开了,这些大臣才明白过来皇帝的用意。感情探病是假,来传递消息是真。为了区区的朝议,皇帝竟然亲临,他们弄不明白皇帝为何要这样做。事实上新皇本人也对此事一头雾水,他只是按照刘愈的吩咐一家一家有选择性的探望,有很多装病心虚的大臣也担心皇帝会亲临,但事实上皇帝也并非家家都走,也没有就近探望。甚至邻门的大臣,皇帝也只是走了一家没走另一家。被探望的大臣,自然是躺在病榻上装病表忠心演了个全套,而没被探望的在松口气的同时也在揣测新皇的意图。在銮驾回宫后,他们也找人去右相那边探过口风,袁博朗的意思很明确,该称病的继续称病,如果今日还在病榻上明日出现在皇宫那摆明了说他们有鬼。但在第二日朝议,袁博朗还是亲临。不过右相一党,也仅仅只有他一人前来。整个六台衙门的议事厅还是冷冷清清,刘愈和苏碧都是一副淡然的模样,似乎也并不以为怒,像在静观事态的发展。而这天的议题便是左相府的人员构成,这让拖病来参与朝议探新皇口风的袁博朗很不爽。不过因为他身后一众拥趸都告病在家,他也知道势单力薄说话底气不足,就一个人在旁生闷气。朝议基本都是在听蓝和一个人滔滔不绝。议事毕,苏彦叹口气道:“重设左相之事难得如此顺利,朕表欣慰。只是在左相提交的这些官员,有很多无法在朝中安排官职,不知袁相国你有何好的建议?”袁博朗正怒火中烧,心说难道我还要给那姓蓝的帮忙不成?现在六部的大臣多数都站在他这边,虽然很多看似跟他貌合神离,但这也只是一种表象,权力在手他也不怕一个左相会跟他分庭抗礼。袁博朗黑着一张老脸道:“回皇上,老臣以为,六部有很多差事,与其卖给那些商贾,不如先将左相提交的那些大臣安置下去,以后再详议。”连不知世事的苏彦,也听出袁博朗没安什么好心眼。要卖给商贾的都是一些闲差事,左相提交的官员名单所列的都是左相之下的重臣,让他们去当一些芝麻绿豆一样的闲差,那岂不是说左相毫无势力可言?“袁相国此提议甚好,只不过,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苏彦突然也像个深闺怨妇一样跟朝臣们促膝长谈起来。“近日来不少朝臣都生病在家,朕生怕是长安有疫病,亲自过府探过,看到平日里与朕朝夕相对的臣子们的病容着实令朕心疼。可叹,可叹。朝议之后,朕决定让太医去府上给他们诊治,望他们早日康复。再为朝廷效力。”袁博朗闻言不由瞅了刘愈一眼,心中隐隐感觉到不妙,他也能猜出事情一定跟刘愈有关。事实上新皇的很多举动也是都是刘愈在背后安排的。“皇上体恤朝臣,乃是朝臣之福。”袁博朗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恭维了一句。不过说完了他就后悔了,苏彦脸上已经有了一股带着几分阴损的笑容,那笑容让他马上就想到了刘愈的笑。真是一般无二。中套了。袁博朗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