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粪清与凉水明朝,南京──金碧辉煌的王宫大殿。「皇上,饶罪!饶罪呀!」大殿之下,卖「鸩(ㄓㄣˋ)毒」给杀人犯的大夫王允坚不断地磕头,想博取明太祖朱元璋的同情。王允坚老早吓出一身冷汗,跪伏在地上的他,身体、四肢不断地颤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饶罪呀……皇上,饶罪……」王允坚求饶声愈喊愈小声,他已经感觉到气氛异常,不敢再随意喊叫。头戴金冠、身着龙袍的朱元璋慵懒地坐在龙椅上,他身体侧向一边,用手肘顶着龙椅把手、手掌托腮,不发一语,冷冷地看着王允坚。龙座之下,殿前武士排成两列,用肃杀的眼神直盯着王允坚看。「王允坚,你可知道『鸩毒』是极毒之毒药,可杀人于无形?是宫里的御用毒药,你卖给寻常百姓,有何意图呢?」朱元璋问。「罪民清楚,罪民是……一时胡涂,见钱眼开才会将毒药卖给那名杀人犯。不过……皇上,那杀人犯是怕被砍头无全尸,无法转世投胎,才会想买毒药自尽,罪民当时也心软……才会将毒药卖出,请皇上明察,饶了罪民一命。小的还有妻儿老小要养呀……」王允坚怕从此没机会替自己辩白,于是一股脑地将话给全部说完。「王允坚,你倒挺会说的啊,巧嘴滑舌的,脱罪之词全让你一个人说完了。」朱元璋姿势不变,语调依旧冷酷。「罪民不敢,罪民不敢。」过了好一会,朱元璋才说:「王允坚,把那包毒药给我吞下去!」王允坚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恐,连颤抖都忘了。「皇上,饶了罪民一命。罪民只是一时胡涂呀。」王允坚边说边磕头,将地板撞得是咚咚作响。「不吞吗?」朱元璋向殿前武士使了一个眼色。殿前武士见状,立即拔刀将刀架在王允坚的脖子上。朱元璋冷冷地说:「想留全尸投胎做人,就把毒药给我吞下。」刀锋煞人,王允坚眼泪直流,只能打开那包「鸩毒」,然后用手指指尖捻药,慢慢地放进嘴巴里。「我说王允坚,你那包『鸩毒』是如何调制的?吃毒之后多久会发作以及有药可解否?」王允坚吞食毒药同时,朱元璋还问他调制「鸩毒」等相关问题。王允坚一一回答,关键的解药问题,他回说:「……用凉水、生豆汁、熟豆清……掺合在一起让服毒者饮下,可以解『鸩毒』。」「若用粪清(粪汁)混合凉水解毒更快。」王允坚用颤抖的声音说。他嘴角沾上不少毒粉末,还溢出白沫。朱元璋一听,似乎是实验精神来了,于是要人准备粪清与凉水放在一旁,然后开始等待王允坚毒发。过没多久,王允坚出现『鸩毒』中毒症状,他眼神四顾,慌张且烦躁不安,两手停不住地往身上抓来抓去。「感觉如何?说说,说说……」「皇上,奇痒无比……生死不如。」王允坚嘴唇开始发紫,脸色发白,说话有气无力,要两名武士夹住双臂才能不倒。「……皇上,罪民不行了。」眼看王允坚就要昏死过去,朱元璋要武士赶紧撬开他的嘴,将混合粪汁的凉水灌进王允坚的喉咙里。解药服下后,王允坚悠悠地醒来,侥幸没死。他就像老鼠一般,被朱元璋这只「猫」玩弄了一番。隔天,朱元璋下令把王允坚处以斩刑,并枭首示众,他依然死无全尸!二、饮鸩止渴毒药长久以来就是暗算敌人的最好杀人武器,只要毒性够强,数十秒之内就能让人暴毙而亡。古人常从动物、昆虫、矿物与植物中提取毒素,毒药的制成可说是来源广阔。在中国,用得最为广泛的毒药就是鹤顶红与信石(砒霜)。清朝光绪皇帝就是死于急性砒霜中毒。大陆专家学者是开棺验尸后才发表这项说法。关于毒死光绪的凶手,尚待进一步研究论证,有人认为慈禧太后、李莲英与袁世凯都有可能砒霜的毒性已经更可怕的了,比它更毒、更有名的则是「鸠毒」。传说中的「鸠毒」无色无味,比砒霜还要毒上数十倍!东汉霍谞就曾说过,「未入肠胃,已绝咽喉」。「鸠毒」致死如此快速,即使有解药也来不及救命。成语中的「饮鸩止渴」便是源自于此,白话一点的意思就是,「喝毒酒解渴」。这句成语的由来也颇有意思。《后汉书?霍谞传》写道,东汉的霍谞,从小胆识过人,敢于伸张正义。十五岁时,他的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朝廷权贵,于是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最后被关进了监狱。霍谞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做这种事,于是提笔写了一封陈情信给大将军梁商。霍谞信中写道,「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而去饮鸩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附子与毒酒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信,觉得霍谞说得有道理,于是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之后「饮鸩止渴」这句成语便是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三、鸠鸟之毒「鸩毒」从何而来,许多史籍跟野史都记载来自于──鸩鸟。鸩鸟是中国传说中的毒鸟,《山海经》有描述,鸩鸟比鹰略大,喙为红色,脖子很长,羽毛则为紫黑色。这鸩鸟专门吃毒蛇,蛇毒会渗透到牠肉里以及体内的各个器官,连喙和羽毛都有毒。有人认为鸠鸟就是现今还能见到的一种鹰类,那就是食蛇鹰。因为牠能食蛇而被古人以讹传讹,误以为食蛇鹰的鸟体含有剧毒,成了传说中的毒鸟。不过鸠鸟是否就是食蛇鹰实在难考证,不过,从一些历史文字纪录与野史来看,鸠鸟的确在古中国民间出现过。有一民间野史记载,宋朝的何忠宣在湖北当官时,曾遇到两只怪鸟,形状有点像鹳,长着灰色的羽毛,红色的嘴。这两只鸟时常飞到何忠宣家里的花园中,大家见了很好奇,就设法捉住牠们饲养起来。不久,就发现这种鸟别的东西不愿吃,只喜欢吃毒蛇,不管多大的毒蛇,见到牠们就一动也不敢动,任牠们啄食。不到半年,整个县里的毒蛇差不多给这两只鸟儿吃光了,可还弄不清这究竟是什么鸟。几个月之后,有位商人路过此县,见到这对怪鸟后就说,这是一种名叫「擅鸡」的毒鸟。后来,其中一只鸟死了,有人想把鸟煮来吃,被何忠宣劝阻说:「这种鸟专食毒蛇,吃牠恐怕不祥。」隔不久,何忠宣翻阅《广南异物志》,见书中写道,「擅鸡,鸩鸟之别名」,何忠宣大惊失色,自己居然养了两只毒鸟,于是赶忙将另一只毒鸟杀了,然后焚烧成灰。另外,中国历朝有些皇帝为了制造杀人不见血的宫廷毒药,就把鸩鸟列入贡品,还专门派人到广西与广南的深山捕捉鸩鸟,取其毒之后再贮藏在毒药药库中。但鸠鸟之毒,也让古代帝王曾一度下令禁止「鸩毒」的生产。当时的荆州刺史石崇,曾捕捉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鸩鸟,于是将雏鸟交给将军王恺饲养,朝廷知道这件事后赦免石崇养毒鸟的罪,但命令立即将鸩鸟当众烧死。东晋时,也有一位官员王饶向朝廷贡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勃然大怒,下令把鞭打王饶二百下,在把那只鸩鸟烧死在京城的十字路口。比较不可思议又有些荒诞的传闻是,鸩鸟筑巢周围寸草不生,鸩鸟饮水或洗浴的小溪,各种生物饮用后都会被毒死,牠拉的屎还能够腐烂石头成泥。极为矛盾的是,「鸠毒」如此厉害,鸠鸟本身却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