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镜毒林轩向前跨近,侧转头,右耳贴近镜面,这种姿势应该是最能听清里面那些动静的,但是,即使他将耳朵都硌得有些麻木了,仍旧听不到丝毫声响。“是幻听吗?”他后退了一些,再看镜中。镜中的那个“他”微微皱着眉,专注地向外凝视着。“镜中有什么?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绝对相同,左右对调,是吗?”那是普通人所了解的道理,但林轩觉得,此刻任何常用道理都不可相信了,必须自己拓展出一些新的道理来才行。“你是谁?你不是我,你到底是谁?”他盯着镜中的人。有个细微的声音重复着他的话:“你是谁?你不是我,你到底是谁?”林轩明白了,原来那种声音只有在他看着镜中人的时候才出现,而且他又发现了另外的问题,镜中的影子虽然同步做着任何动作,但模仿他的声音时,却是稍稍滞后的。这种影同步、声异步的方式,着实令人感到费解。此刻,他就像刚刚长大的猫咪一样,对着镜子张牙舞爪,全然不知镜中反映出来的正是自己。“我要到镜子里去。”林轩咬着唇,侧耳谛听那影子继续学他。影子是在镜中,如果说同样的话,已经毫无意义。既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的是,那影子保持沉默,嘴角挂着若有似无的淡然冷笑,静静地看着他。“嘿,在干什么?”萨曼莎从隧道外缓缓走进来。从镜中看,萨曼莎其实是从镜中一步步走出来,直到站在镜子面前。“在看我。”林轩回答。“是吗?只要是镜子,都会映出影子,我猜它也没什么不同的。”萨曼莎慢慢地拔出短枪,对准了镜中的自己,“我想最后再试一试,看看这地球上到底有什么物质是既像玻璃又无法被击穿的?”“是钢头穿甲弹?”林轩问。他知道萨曼莎不是随意开枪的人,既然要开枪,一定是找到了镜面的弱点。萨曼莎点点头,右臂稳稳地平举,食指扣动扳机。那颗子弹脱膛而出,似乎射穿了镜子,但镜面上却没留下弹孔。“这是怎么回事呢?”萨曼莎惶惑地抚摸着镜面。“没事,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也就没有什么怪事了。”林轩说。“可是……可是这根本解释不通啊?”萨曼莎喃喃自问。她扑向镜子,叉开手指,抚摸能达到的全部镜面,“那子弹去了哪里?”此刻,她跟镜子靠得太近,所以被逼死盯着自己的影子。“知道吗?很多女性都喜欢照镜子,这很正常。每一个人都有爱美之心,对自己的容貌也会非常在意。但是根据最近的英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经常照镜子会让心理压力过大。有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女性平均每天照镜子38次,男性18次。女性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更挑剔,80%有所不满。”萨曼莎说。林轩点头:“你很美,没什么需要改善的,更无需有任何压力。”萨曼莎笑了,无论林轩说这话是虚情还是假意,她听了都非常受用。“我感觉,镜子里的我不像我。”萨曼莎也看出了端倪,“那她又是谁呢?”林轩摇头:“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们应该离开这隧道了,镜子已经占据了大家太长的时间。既然无法突破,就得另想办法。”萨曼莎充耳不闻,忽然抬起左手,抚摸着自己的左耳耳垂。“萨曼莎,我们向外走吧?”林轩又叫了一声。“在镜子中,我发现了另一个我……一个不完整的我,一个有着满身缺陷的我……”萨曼莎变得精神恍惚起来。本来,林轩想带萨曼莎离开隧道,但事情既然起了变化,有变化就是有转机。他不再急于离开,而是希望在转机中抓住线索,进而破解镜面的秘密。“林轩,你知道伦敦‘身体畸形恐惧症实验’吗?”萨曼莎问。林轩点头:“知道。”“呵呵,我现在发觉,自己好像就是实验者之一。”萨曼莎接着说。所谓的“身体畸形恐惧症实验”是指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心理学家在1988年进行的一次特殊实验,其核心是检验某些人心理方面存在的“身体畸形恐惧”。这类患者强烈认为身体某部分不好看并夸大这些“缺陷”,但在别人看来,他们可能没有什么地方跟别人不一样。这种疾病的患病原因不明,不过大多数患者有抑郁症史,不少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会画很重的妆或穿很多衣服,以掩盖“缺陷”。他们的最大问题表现在——随时随地,不停地照镜子,以防“缺陷”被人发现。当时,为研究照镜子对这些人的影响,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招募25名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和25名健康人士,男女各一半,让他们接受两次测试。第一次测试时,研究人员让他们照镜子25秒,第二次照至少10分钟。两次测试前后,志愿者都要填写问卷,让研究人员评估他们对外貌的满意程度。研究人员先前猜测,照镜子会让身体畸形恐惧症患者感觉焦虑,即使只照25秒也是如此。测试结果证实这一想法。不过,研究人员没想到的是,健康志愿者照镜子超过10分钟后,也开始出现焦虑和压力症状。研究人员说,每个人都喜欢时不时照一下镜子,不过,大多数心理健康的人不会照那么长时间照镜子,“分析”自己的容貌。利兹大学医学院的安德鲁?希尔通过一系列研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不经常照镜子的心理健康人士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欢的身体部位上,但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喜欢的部位。但是,如果照镜子时间太长,健康人士就会把关注点转移到不满的部位。所以,长时间照镜子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容易染上“镜毒”。同样,英国皇家异能学院的几位资深教授从灵异学上解释了这一观点,镜子如实反映人的自身状况,等于是一个人不停地剖析自己,最初是表面,接着是内心,进而是灵魂和思想。任何人都经不起这种夜以继日、无休无止的切割与解剖,因为即使是圣人,也总有心理的阴暗面。从灵异学观点归纳,照镜,不啻于引狼入室,自悬孤梁。此时,包括空沙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镜面前停留太久,已经深中了“镜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