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奇策呵呵,兄弟们淡定,物价涨了,便当也没那么好领的。“你可确信,文远真的被吴人害了么?”关羽厉声质问细作,似乎不相信。“这个……小的也只是听说……听说当时吴人设下火计,将张辽等八百骑兵围住,只有十几骑逃了出去,其余尽皆被烧得面目全非,而合肥城那边又没听说张辽逃回去,所以吴人就推测张辽被烧死在了火中,而小的情报,也是从吴人那里打听来的。”“什么狗屁情报,活要见尸,死要见人,既然确认不了文远尸首,焉敢说他死了。文远勇武过人,岂是区区吴人就能轻易杀之的。滚,再去给我好好打听”细作被骂了一顿,吓得灰头土脸的溜出帐外。关羽对张辽的这份感情,方绍亦能体会。关羽跟张辽互相称为兄弟,君臣之下,便是兄弟。在这样一个乱世,能互称兄弟的人并不多。至于他二人是如何结下的兄弟之谊,方绍也不太清楚,大约是因为关羽跟张辽同属河东人氏,还有那位名将徐晃,同样也是河东人氏,在这样一个极重乡情的时代,想必同乡才是关羽能与此二人称为兄弟的前提。而关羽此人又是何等高傲,目光之高也不是一般人能比,能入得他的法眼,并称为兄弟者,自然也非是寻常之辈。事实证明,他的那俩兄弟确实不是一般人,虽然互为敌国,但亦是能与关羽比肩的当世英雄。只可惜,莫非其中一人,就这样去了?遥想当年徐州之时,在曹操手下共事之时,兄弟间吃肉喝醉,痛快的畅述心中远大志向,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而今,那些美好的时光,也只能深藏于记忆深处,偶尔挖出来缅怀一下逝去的青春。也许关羽觉得很意外,但合肥之战的结果,却在方绍的意料之中,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写那封信,不远千里的提醒他的那位大舅哥提防着张辽了。事实证明,他的预测是正确。如今合肥已下,东吴的军队可轻易的攻击两淮之地,这个时候,方才对曹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只是,根据探子的回报,唯一所不能确定的,便是那张辽生死,眼下倒是成了一个悬念,不过,这对于方绍而言,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偏偏在此时,那马良却是赞道:“没想到东吴之中,也有如此高明之士,这一计用得妙啊。如今合肥已破,我方所受之压力便锐减,正好趁此时机好好让将士们休养一番了。”马良话音刚落,关羽便拍案骂道:“狗屁妙计,东吴的小人,就会使狡诈之术,没得一个堂堂正正的血性儿郎。”众人都被这关羽突然的发怒吓了一跳,马良也是给震得莫名其妙,心想:‘兵者,诡道也,使诈又有什么稀奇,况且东吴得了合肥,对我们也有利,不知你发个什么脾气呀。显然马良对关羽了解不深,却不知关羽是因为对张辽的感情,因而迁怒于东吴。“吴人向来是如此,也见不得怪。季常说得也有道理,眼下合肥已破,曹操与东南方所受之威胁更重,就算他从关中东归,必然也不敢轻易来夺襄樊。咱们正好时机休养士卒,安抚民心,待时机成熟,再与汉中互应,两路北伐中原。”方绍又及时的做起了“和事佬”,赶紧把话题扯了开。关羽想了一想,便道:“中正言之有理,这样吧,事不宜迟,你就尽快起程去趟汉中,把荆州之事向大王禀知,尽早就将士们求得封赏。”在得到了关羽的同意,三天之后,方绍带着关羽的请功表动身去向汉中,顺便也将满宠这位俘将一同带在了身边。因是襄樊已定,而上庸等郡也握于手,汉中王现下已全据汉水,所以方绍此番去汉中,也不用走长江,经成都转往汉中的远路,可直接沿汉水而上,经由上庸等东三郡去往汉中。方绍经汉水西入汉中的消息,自是提前传往了东三郡,因是汉水流经上庸郡辖境,上庸太守魏延便借着巡视之名,亲临汉水边的郧县,在那里盛情的接待了方绍。当天,魏延在郧县为方绍设下一顿丰盛的私宴,好酒好肉,又有美人歌舞在前,方绍旅途的劳顿自是一扫而光。“中正,我要敬你三杯,这第一杯,先祝你在襄阳助关将军成就大功,来,满饮了此杯。”魏延先干为尽。方绍也将酒饮尽,笑呵呵道:“我哪里有什么功劳,不过是动动嘴皮而已,倒是文长你,此番佯攻宛城,使得曹仁不得不回援,要不然我们也不好水淹樊城,你这才是立了大功一件呢。”魏延也不是那种虚伪之辈,便坦然道:“策应的功劳,我自然是有的,不过,要不是中正你出此奇策,此番襄樊之战,我也沾不得半点功劳。这一杯,我再敬你。”第二杯满饮尽,魏延又举杯道:“这第三杯我还要敬中正,谢你向大王举荐我出镇东三郡。”魏延当然感激他了,似黄忠等辈,虽然功劳很大,官位也很高,但到底也只是随军而用的将而已,而魏延出镇东三郡,虽然权位尚不及关羽重,但在汉中国里,能充当方面大员的人也屈指可数,魏延可谓是一夜之间声名雀起。‘嘿嘿,我若不举荐你出镇东三郡,兴许汉中王还要委你出任汉中太守呢,如果你早知道的话,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谢我了。不过为了大局嘛,也就只有委屈文长你了。’心中嘀咕着,嘴上却喝得也痛快,好酒入肚,兴致便起了来,“你我之间的交情,文长就不必跟我客气了。”几巡酒下肚之后,私宴的气氛渐入佳境,魏延便凑上近前,神秘兮兮道:“我料不久之后,大王必会举兵北伐关陇,到时必也会向中正你征询方略。我这里倒有一条速夺关中的奇策,如果大王问起,中正你不访替我进此一言。”方绍以为魏延是喝多了开玩笑,便随口问道:“但不知文长奇思妙策?”魏延低声道:“大王若然北伐关陇,势必以主力大军兵出祁山,或走斜谷,以争夺陇右。到那个时候曹操亦会率主力亲赴陇右相争,到时只消大王能将曹操拖上十天半月,再令我率万余兵马,轻装而行,偷出子午谷道,不出十日便可兵临长安城下,趁其不备,一举攻下长安。那时关陇震动,不但长安以西不战可定,就连曹操也可被困死于陇右,此乃我为大王所想的一击而定天下的奇策也。”听到魏延这一番话,方绍到嘴边的一口酒差点喷出来,心忖:‘我当是什么奇妙呢,原来就是传说中的子午谷奇袭长安呀。’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方绍在穿越之前便曾就这子午谷奇袭之策说细分析过。可以说,此计的成功的先决条件,乃是建立在敌方毫无察觉、长安城不战而降的前提下。首先,子午谷确实是条近道,不过,以曹操的才华,在率主力于陇右作战时,未必就不会提防到子午谷之奇兵。三国之后的原有历史中,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之举,无一例外的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有名的当属明朝崇祯时代的初代闯王高迎祥。这位带头大哥亲率五万主力冲入子午谷,自信从这里将迅速的到达长安。只是这子午谷道路狭窄,农民军才走几天就倒霉的碰到了天降大雨,五万大军走了半个多月才走完一半,全军人困马乏,物资损失严重。不过,姓高的这位带头大哥并不沮丧,他固执的相信,自己的这个举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几天之后,必将震惊天下。当然,许多人确实没料到,但许多人中,并不包括孙传庭。当历经艰险,终于走出子午谷,前方即将是一片坦途之时,满怀憧憬的高迎祥看见了满怀愤怒的孙传庭。孙传庭的愤怒是有理由的,因为他和他的一万人马,在这里已经足足等了十五天。于是,仅仅四天之后,高大哥便将闯王的名号不幸的让给了手下一个叫李自成的部将。当时,方绍看到这段历史之后,就有一个强烈的猜想,这位高闯王,十有八九是看了同时代的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读罢之后,必定是大肆感慨了一番魏延的“不受重用”,诸葛亮的“谨慎过度”,脑子一热,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实验一下魏延的计策。结果证明,《三国演义》仅仅只是一本小说而已。高迎祥临死的时候,一定会握着李自成的手,感慨良多的叮嘱:自成啊自成,血的教训啊,听老哥哥一句话,千万别把小说当成兵书来看啊……当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策,并不意味着他不知兵法,相反,更证明了他熟读兵法。不过,兵法是死的,人却是活得,历代名将对兵法的运用,总会带有强烈的个人作风。迅如电,猛如雷,这个是魏延的作风。不过,那也要看对手是谁了。方绍既然与魏延交好,也就没那么多委婉,于是,他又饮下一杯酒,拍着魏延的肩膀,笑道:“文长啊,你这计谋倒是一条好计谋,不过要想让我向大王献上此计,那还得看你能不能回答得上我的三道难题。”魏延神色一怔,问道:“哪三道难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