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 玄幻 武侠修真 科幻灵异 历史军事 游戏竞技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五十章:困兽犹斗(一)

作者:红色猎隼 字数:11392 更新:2023-07-27 17:30:35

已经不再属于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一队队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士兵正列队走在布莱尔港的断壁残垣之间。整个群岛范围内的地面战斗已经彻底结束了。在付出了包括13000多个名字的阵亡名单之后,中国远征军最终牢牢的掌控住了这个马六甲海峡西侧的大门。此刻曾经挤满野战医院里的伤患已经陆陆续续的通过修复的机场转运到后方的东盟各国去了,参战各部队也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换防时间表。参加“冰山再现”行动的中国海、陆、空三军将于本月底完成中印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轮换和调防。中国—东盟联军第1两栖登陆攻击集群所属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各部队将于近期撤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来西亚北部城市槟榔屿地区重新集结。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自中印战争爆发以来,所辖2师3旅便沿着湄公河一线展开,全军越过老(挝)泰、柬(埔寨)泰边境进入泰国。在此后的战争中第13集团军全力出击,成功围歼了克拉克地峡的印度伞兵部队,突破印度军队对马来西亚和泰国两个战区的阻断行动,逼迫印度陆军放弃了对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长期的围攻。而在马来西亚北部的边境地区,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更与印度陆军3个师级规模展开了战争爆发以来最为惨烈的装甲对撼。并最终击溃了印度陆军主力,一举收复了马来西亚北部重要城市槟榔屿。在对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登陆战中,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面对着并非自己所擅长的两栖登陆战,仍然全力以赴,在D日的成功登陆之后,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参战各部队作为第二攻击梯队,在此后6天的血战,成功的攻克印度陆军在岛群内部的各要塞地域,为最终顺利夺取整个群岛立下汗马功劳。“终于要返回国内了!想嫂子了吧!”看着布莱尔港内一艘艘满载着战士和技术装备的登陆舰艇,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度洋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此刻面对着身边的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李光汉少将笑着说道。“呵呵!总司令见笑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次回去还要安抚一双双孤儿寡妇,还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 李光汉少将苦笑着答道。中国陆军第13集团军此次出国作战,虽然纵横千里,但是伤亡也超过万人。虽然也清楚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是毕竟面对着一个个烈属坚强但却是无比悲怆的目光,李光汉少将此刻仍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唉!这也是难免的事情。第13集团军出境作战以来,总计歼灭、俘获印度陆军超过7万人以上。人说‘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第13集团军整次作战和敌军的交换比已经达到了1:7以上。绝对是打出了我军的国威、军威了!” 胡维风中将知道此刻李光汉少将心中的难免有些不满和郁闷,所以也就笑着宽慰他说道。“如果战争就此结束了,那么第13集团军是凯旋归国,可是现在硝烟依旧,我军却要打包回国!这难免有些仍战士们感到窝囊。”李光汉少将忍不住长叹一声说道。其实他的所有不满都在于从此刻开始第13集团军对于这场战争或许只能成为一个过客了。而顶替他们位置竟是同一个军区的老对手—中国陆军的“丛林猛虎”—第14集团军。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1937年8月1日薄一波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成立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即“山西新军”),后编入八路军太岳军区,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中编入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驰骋中原。淮海战役后以4纵11、22旅和国军起义部队廖运周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李成芳将军。在第4兵团建制内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两广,进军云南,成为刘邓旗下的主力部队。五十年代后第14军一直戍守西南边疆,看守南大门。在六七十年代的援越抗美时期,该军不仅担负着滇越铁路和公路的守卫任务,保证援越运输线的畅通,而且还曾有两个团去越南帮助抢修被美军炸毁的重要桥梁、工厂,在后方的战略要地负责阻击美军、南越特工队的偷袭,为越南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也可能是与越南的这个缘分,二十多年后,在变兄弟为仇敌的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与越军展开了一场该场战争中最为艰苦卓绝的战斗。这场战斗就是1984年进行著名的夺取法卡山和老山的战斗。1984年4月28日,第14军第40师、第49师分别对老山、者阴山一线越军展开大规模拔点战斗,经一日激战,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下午,两个主力营向船头、八河里东山方向推进,占领敌10余个高地。49师在师长廖锡龙带领下,以阵亡不到百人的辉煌战绩,占领者阴山全线,推进至松毛岭前沿,全歼敌两个连,毁灭性打击敌两个营,击溃敌三个团,敌伤亡数字不详,这是因为我纵深重炮部队对敌纵深增援团队炮击,使敌伤亡重大,但伤亡数字不详。后来战史评价两山血战,以老山战场最激烈,最残酷,以者阴山之战打得最有魅力。战后,悍将廖锡龙升任第14集团军军长,当选“84年十大风云人物”,数年后,又晋升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越两山血战之后,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就获得了“丛林猛虎”的称号。所下辖的第49师、第40师都是我军当时名副其实的一流丛林作战师。原本第14军隶属于昆明军区,第13军隶属于成都军事,各有天地,本没有主从之争。但是八十年代中国陆军裁军100万,八大军区改为七大军区,被裁掉的一个军区就是14军所在的昆明军区,第14军由此改换门庭归属成都军区。一时间之间在成都军区形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防工业没有将研制适宜热带山地作战的特殊装备作为自己的任务,因此在集团军的改制中,作为担当热带山地丛林作战的第14军仍然以传统的步兵为主,并没有改组为多兵种的合成军。九十年代,为了贯彻打局部战争的新战略思想要求,陆军编成内将24个集团军分为甲类乙类,将甲类军改装为快速反应部队,划分的主要根据以该军的战史和任务而定。由于第14军担负热带丛林的山地作战任务,作战目标比较单一,又通常陆军的坦克装甲车等大型机械化装备并不适宜,因此第13集团军被编组成为了甲类集团军,而第14集团军则被列入乙类集团军,就此沦为二类军。大多数时候所负责的只是中越、中缅边境的防御任务,真有战事发生将由我军唯一的山地快反师—第13集团军所下属的第149师由川入滇,而真到了此刻所有在滇的中国陆军第14集团军军部队将全部成为第149师的后备。虽然此刻由第14集团军来替换第13集团军,有依靠这支丛林战部队来绥靖地方,来巩固战果的意思。在第13集团军中,甚至有将第14集团军称为“武警集团军”的怪话。但是作为集团军总指挥—李光汉少将却清楚战区司令部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是认定第13集团军在此前的一系列战役损失惨重,特别是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登陆战中,在滩头战斗和后续的巷战中第13集团军损失了大量机械化重型装备,必须调回国内进行休整。“李军长多虑了!其实此次抽调第13集团军回国,并不单纯是马放南山。而是中央军委另有良谋。第52步兵山地旅这次也将随同贵军一起返回国内。相信李军长不会不明白此中的深意吧!”胡维风中将微微一笑,虽然对于风云变幻的中国西南边境胡维风还不能预测到下一个阶段究竟会发生什么,但是无疑将拥有大量技术装备、机动性较强的第13集团军中撤回成都不仅可以在国际上创造一种缓和的态势。更能在下一个阶段的西南战局的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有备无患,立于不败之地。“您的意思是说……。”听到胡维风中将此刻的一番话语,李光汉少将顿时来了精神。他的双目之中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印两国北部边境之上那一座座巍峨的雪山,一条条深邃的溪谷。或许新的辉煌正在辽阔的战场上等待着自己和拥有傲人历史的第13集团军。“呵呵,不管怎么说,第13集团军应该好好利用这次中场休息的机会,抓紧时间休整部队。同时也要枕戈待晨,毕竟印度目前国内的局势还不明朗。很可能出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情况。”胡维风中将太了解李光汉这员悍将了,此刻所透露的任何信息,都会被他牢牢的抓住,回到成都之后第13集团军可能将在数周之内便可以回复到最佳的战斗状态。“不是已经签定了《和平协定》了吗?”李光汉少将一边摩拳擦掌,一边笑逐言开的开玩笑道。“困兽犹斗,何况是一个一心想令自己的声音震撼世界的一方大国呢!”胡维风中将伸出自己的右手,紧紧的握住李光汉少将的右手,在此刻胡维风中将已经看到了八一军旗飘扬在那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战略要道之上。“我们此刻站在这里,面对着印度海军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先辈起誓,我们将誓死保卫辽阔的印度洋。”濒临着孟加拉湾波涛的印度海军基地—维沙卡帕特南,一片萧条的港区外数百名印度海军的军校学生此刻正站在由一艘退役的老旧潜艇改建而成的印度潜艇博物馆前,用火热的誓言揭开自己进入印度海军实战序列的第一步。从此刻开始这些昨天仍在印度曼多维海军学院学习的年轻人将登上各自的战舰开始在远洋上的搏杀。印度海军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12年9月,英国人在印度成立了第一个东印度公司海军中队,并在海上多次击败了葡萄牙人,随后英国在印度海岸之上建厂造船,从而为东印度公司的海军配备舰艇,为日不落帝国在印度洋和远东地区上与法国、葡萄牙等国海军争夺海上权益的重要助力。1830年,东印度公司海军首次更名为印度海军,并将原始的风帆战舰逐步更新为蒸汽动力舰船,1892年又更名为皇家印度海军。在二战中,皇家印度海军与英国海军一起征战于世界各大洋的战场之上。但是当1946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续独立之后,一度强大的皇家印度海军原本应该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分割,但是吝啬的英国人给印度只留下了2艘护卫舰、1艘轻型护卫舰和少量扫雷艇、拖船等,其所有人员的花名册总共不到20页。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对手更为弱小,在1946年英国人离去的时候,巴基斯坦根本还没有谈得上可以用于海上作战的力量。尽管如此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还是意识到拥有一支强大海军的重要性。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印度海军的经费预算和舰艇的规模均有了稳步的扩大和增长,1948年印度政府在国家百费待兴之际,竟第一时间购买了名为“德里”的英国海军退役巡洋舰。在1953年印度海军举行第一次海上阅兵时,印度海军已经初步拥有25艘军舰的海上战力。唯一不同的是在这段事情,由于缺少海军高级军官,印度海军总司令和舰队指挥军官仍只好由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来年担任。先进的舰艇和装备可以用钱买到,但是忠诚于自己祖国的海军人才却只能通过成体系的海军军事学院来培养。而曼多维海军学院,正是印度培训海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它成立于1969年1月,位于南部的可城。曼多维海军学院主要招收的是毕业于印度初级国防学院的海军指挥专业学员,其主要任务是为海军培养和输送年轻指挥官。学院设有指挥、海军航空兵等专业,学员先在学院内进行课堂专业理论学习,然后用22周时间到训练舰上实习,训练科目有航海技术、导航、电机工程和通信技术等。训练结束经考核合格后,发给舰艇值班军官证书,授予指挥专业少尉军衔。授衔后,还必须参加在柯钦举办的为期52周的专业训练,尔后再分配到各部队任职。印度海军规定,只有指挥专业毕业的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舰(艇)长和岸基各级指挥机构主官,包括海军参谋长。此刻从曼多维海军学院抽调大量的学员进入一线工作,并非单纯是为了补充上一阶段战争的消耗,更因为印度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核心成员—乔京德尔上将迫切将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并不忠诚于自己的印度海军,他急于需要将更多迫于压力而向自己低头的印度海军元老们从他们的岗位上拉下来。印度海军按印度半岛东、西、南部和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及附近海域分别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4个地区海军司令部。其中西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孟买,所辖西部舰队,编有印度半数以上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负责阿拉伯海的防御,其主要基地有盂买、马哈拉施特拉、卡蒂亚瓦尔、瓦杰拉巴胡以及新建的亚洲最大海军基地—卡达姆巴基地。而东部海军司令部就设在维沙卡帕特南,下辖东部舰队,其主要基地有加尔各答、维沙卡帕特南及马德拉斯海军站和维尔巴胡潜艇基地,其辖区为东部沿海及孟加拉湾。南部海军司令部设在科钦,下设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并同时负责海军院校训练。在印度海军远东司令部所在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落入了中国军队的控制之后,尚存的印度海军3大司令部已经不得不担负起了保卫整个印度洋的重任。印度政府一度认为只要印度海上力量足够强大,扼守通往印度洋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咽喉要地—阿拉伯海方向的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个印度洋,而当敌对力量突破这两个海峡之后,印度海军也仍必须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以保障印度东西两翼的安全。为了保护印度的安全,逐步完成对印度洋的控制,印度以本土为中心,将印度洋划分为“绝对控制区”、“中等控制区”和“软控制区”三个战略区域。其中“绝对控制区”主要是制印度专署经济区以外300海里以内的印度洋海域,在东部包括整个孟加拉湾,在其西部则主要包括阿拉伯海,在其南部则年包括沿海岸线600海里以内的印度洋海域。在这个区域内,印度海军的战略任务是取得制海、制空权,确保印度本土、沿海岛屿、专属经济区以及近海的安全。“中等控制区”则是“绝对控制区”以外300—600海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海军在该区域的战略任务是保卫远海岛屿、海上通道和商船队,对该区域进行监视,战时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保克海峡,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等印度洋主要通道。而“软控制区”为印度半岛以外700海里的印度洋海域,印度认为有必要把海军的势力扩展到从海湾到好望角的广大海域,为印度远洋商船队护航,为未来驶出印度洋成为世界级远洋海军作准备。不过此刻所谓“软控制区”已经成为了泡影,中美两国的联合绞杀已经切断了印度远洋商船在世界范围的行动。印度国内的绝大多数航运公司此刻已经处于半停顿的状态。而随着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失守,印度海军在“中等控制区”内的行动也已经倍受制约。失去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之后,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已经在印度洋内纵横驰骋,整个印度半岛几乎都在这个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范围之内。“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进入印度洋之后的第一击就令印度西部舰队在自己的港区内遭遇了重创,此后印度海军就视“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为卧榻旁的猛虎,惶惶不可终日。虽然《中印马六甲及印度洋地区和平协议》签定之后,中国海军“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一度驶离印度洋中部的攻击阵位,撤抵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附近。进入短期的战区休整,接受补给。但即便如此强大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的存在,仍然足以令印度近海毫无安全可言。此刻摆在印度海军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击沉或者重创中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否则的话印度将永远置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机翼之下。作为印度东部最重要的两大港口—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之间唯一的天然港口。维沙卡帕特南的港区可以停靠10—15万吨油轮。这座城市的历史始建于1608年,几乎与印度海军的历史同样悠久。这座城市的商业区沿公路两侧分布,工业区集中在港口附近,其造船与炼油工业都十分发达,拥有印度国内多所大型的造船厂。当然还有化肥、炼铝、碾米、黄麻等工业。同时维沙卡帕特南还是印度铁锰矿石出口的大宗。唯一的缺点是这座港口容易淤堵,需要经常疏浚。即便如此维沙卡帕特南基地也没有足够深的航道供即便是“维拉特”号那样的轻型航母进出,这里的航道不是直的,中型舰艇甚至都无法调头。此刻刚刚在印度斯坦造船厂内接受修复和保养的工作的印度海军“尼赫鲁”号航母也不得不停靠在港口外,这给官兵登舰离舰,补给淡水、燃料及电力,排除船上污水都带来很多不便。在马六甲海峡的海战中一枚中国制的C-801反舰导弹正面击中“尼赫鲁”号航母舰体中部水线。此刻要想真正重返战场,“尼赫鲁”号航母必须进行为期2个月以上的入坞修理。但是由于战局的需要,“尼赫鲁”号航母仅进行了不到一个的修理工作就仓促重新上阵。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尼赫鲁”号航母已经基本恢复了日常的航行和训练,甚至在孟加拉湾内与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周旋了一段时间。“相信他应该已经想好了吧!”在印度海军“尼赫鲁”号航母的舰桥之上,昔日印度海军远东舰队司令的塔布拉斯中将此刻已经事实上掌握了整个印度的海军的命运。他此刻等待着那个自己寄寓了无尽希望的年轻军人给出他所想要的答案。而这个年轻的军人正是胸前佩带着“马哈维查克拉”勋章的印度海军潜艇指挥官—萨克胡亚中校。萨克胡亚中校很熟悉眼前这艘由一艘退役的老旧潜艇改建而成印度海军潜艇博物馆。因为他曾经在这艘潜艇上服役过,这艘已经退役的潜艇名为“库尔苏拉”号,它曾经是印度海军的主力舰艇—“F”级(Foxcrot“狐步”)常规潜艇。作为前苏联海军的“红色海狼”的第二代,“F”级常规潜艇由前苏联红宝石设计局设计,20世纪50年代末期成军,又被称为614型。在当年无论是攻击能力、下潜深度还是续航力,“F”级远远优于西方国家海军的同期常规动力潜艇,前苏联和华约各国海军都曾大量装备。印度独立初期,还经常能从英国购得一些二战以来的多余军火,其中甚至包括1961年2月从英国购得的一艘“尊严”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但是随着冷战的升级,印度在第三世界所奉行的所谓“不结盟”政策,由于拒绝加入任何军事同盟而无法再从英国等西方国家再得到大量的帮助和支持。而印度政府也不得不另觅他径。在南亚次大陆之上,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海上军备竞赛自也在独立之后,在陆地边境烽烟滚滚之中同时展开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海军建设方面,虽然在水面舰艇的吨位和数量上,国力贫弱的巴基斯坦难以与印度海军等量齐观。但是在新锐的水下战场上无论是在战略选择和武器采购上巴基斯坦都远胜印度一筹,1965年巴基斯坦率先从葡萄牙人手里转手获得了法国制造的“桂树神”级常规动力潜艇,构成了对印度海军的水下威胁。为了抗衡巴基斯坦海军的潜艇威胁,印度随即向英国提出采购“奥伯龙”级潜艇的请求,虽然这种并不先进的潜艇在拉美国家已经大量装备,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英国政府还是对印度的定单予以了回绝。而此刻正值中苏交恶,而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战中输得一塌糊涂的印度自然想到了苏联,而苏联也正在寻找一个同盟以抗衡中国,印度无疑是一个最为现场的候选对象。于是当印度海军转向苏联提出类似的要求,印苏双方经过了多轮的谈判之后,两国政府一拍即合。最终于1967年达成了为期20年的《和平友好协议》,苏联向印度海军提供8艘641型“狐步”级柴油动力潜艇。因为印度海军当时迫切需要这批潜艇来抗衡日益强大的巴基斯坦海军,所以首批的4艘“狐步”级潜艇直接从苏联红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中调拨。1967年12月第一艘“F”级常规潜艇便抵达了印度海军军港,并迅速列装,参加了1969年的印度海军海上阅兵礼。而从那一刻开始8艘苏制“F”级(Foxcrot“狐步”)常规动力潜艇便组成了印度海军的水下舰队的主力,不仅承担保卫印度洋海平面以下印度海权的重任,而为印度海军潜艇部队输送了数以百计象萨克胡亚中校这样优秀的潜艇指挥军官。“想不到能在这里再次见到你!”此刻站在萨克胡亚中校身后,曾经同在一艘潜艇上服役过的印度海军少将尚卡尔望着眼前平静的躺在沙堤上的潜艇,作为驻维沙卡帕特南的印度潜艇部队司令部,尚卡尔少将曾在印度海军所拥有的大多数型号的潜艇上工作过。但是毫无疑问“F”级常规潜艇是他跟萨克胡亚中校共同的起点。“想不到现在还有水兵们驾驶着这些‘水下桑拿房’在印度洋上与中国人的狼群搏杀吗?”见到自己昔日的上司此刻萨克胡亚中校多少有些怀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海军便开始装备俄制“基洛”级和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老旧的“狐步”级柴油动力潜艇正开始逐步退出现役,但是目前仅有“维拉”号、“卡拉恩吉”号和“瓦格里”号3艘仍在服役。“瓦格里”号归属于印度西部舰队,驻泊于孟买。在目前还算平静的阿拉伯海上还不需要他,但是隶属于印度海军东部舰队第8潜艇中队的“维拉”号和“卡拉恩吉”号,此刻则已经驻地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出发。在孟加拉湾与中国海军周旋。“F”级潜艇的水面排水量1950吨,水下排水量2475吨,艇长91.3米,艇宽7.5米,理论上的最大潜深为250米,但是随着舰龄的增加,最大下潜的深度也日益下降。水下最大航速只有15节,虽然它在不重新添加燃料的情况之下最大续航能力可以连续航行16000海里,连续在水下作战4天。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却只能保持10节左右的缓慢航速。此刻包括“维拉”号和“卡拉恩吉”号在内,有7艘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正在孟加拉湾与中国海军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水下角逐战。这场角逐战实际上早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战役开始之前就已经在孟加拉湾展开了。当中国海军航空兵突袭印度西部的卡达姆巴海军基地和孟买海上油田开始,印度海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只要中国海军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继续存在于印度洋上一天,那么印度海军非但无力支援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守军,甚至连自己本土的领海和领空都无法保全。如果按照印度海军中将塔布拉斯原先的计划,集结印度东、西两大舰队的主力。由刚刚完成了修复工作的“尼赫鲁”号航母与印度海军西部舰队的“维兰特”号轻型航母组成1个双航母远洋战斗群,即便印度海军在实力上仍无法正面抗衡中国远征舰队,但至少可以形成一支足以一战的水面战斗集群,仍能有效的牵制对手。甚至可以寻找机会策应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激战。但是印度西部舰队司令海军中将马德文德和海军参谋长库马尔上将保守的“存在舰队”理论却令印度海军失去了唯一的一次机会。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乘夜突袭,令原本保存完好的印度海军西部舰队在自己的军港之内遭受了重创,此刻印度海军只能依靠数量庞大的常规动力潜艇和缺少护航舰艇的“尼赫鲁”号航母小心翼翼的游弋于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边缘。曾计何时美国海军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鼓吹常规动力潜艇的无坚不催。五角大楼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海军强国公开宣称,“狭窄的海域和浅海是常规动力潜艇最好的猎场,即便是大洋深处无所不在的狼群和黑洞也足以吞噬包括大型航母战斗群在内的一切力量。”一时间之间,迫切感受到美国军事压力的各国海军普遍开始装备大量的常规动力潜艇以抵消国力所导致的与美国海军对抗之上的巨大失衡。而美国海军在一次次演习和大洋角逐中的拙劣表现,和不遗余力的投入浅水近海反潜战研究的热情,更令各国对美国人的教条深信不已。但是现实无疑是残酷的,就如同美国人在冷战时代一度宣称“航母无用论”,但其面对两洋的造船基地却不停的上马这一艘又一艘更大更先进的航母。当美国人不厌其烦的宣布“常规动力潜艇”的威胁之时,美国海军却没有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潜艇。这一切的本身已经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的确在狭窄的海峡、港湾和水文复杂的浅海之内,大型水面舰艇的确是脆弱的目标,常规动力潜艇可以利用近海固有的混乱水声背景,巧妙的躲藏于水下的攻击阵位上,对水面舰艇发动突袭而致命的袭击,这些攻击往往是无法预知和躲避的。但是在这个领域,大型水面舰艇的终结者并非只有潜艇,装备有大威力反舰导弹且具有隐身性能的导弹快艇和远程岸基反舰导弹同样可以完成这一系列的攻击任务。但在远洋之上常规动力潜艇的弱点更将暴露无余,印度海军所投入的3种常规动力潜艇之中水下航速最快的是德国生产的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极限也不超过22节,而且还仅是一个理论数字,在实际海战之中根本难以达到。在抢占了有利的攻击阵位之后,常规动力潜艇当然可以悄无声息,关掉所有的发动机坐沉于海底,等待他的敌人送上门来,但在潜行的过程之中,却极易被拥有完备的反潜手段的对手所发现,比如强大的航母战斗群。所以印度海军所采取的战略只能是张网以待,将数量庞大的常规动力潜艇提前部署到中国海军可能进入了预设海底战场,以狼群作战最为标准的大弧线展开。然后由“尼赫鲁”号航母为诱饵吸引中国海军进入危险的口袋阵中,这个战略看似天衣无缝,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之中,却颇多限制。首先“尼赫鲁”号航母不能远离印度岸基航空兵的保卫之外,否则缺乏护航舰艇的航母很难依靠自身的舰载机独自抵挡中国海军两艘航母的全力一击,其次“尼赫鲁”号航母还要小心的保护己方的潜艇,因为没有舰载机的保护,设伏的常规动力潜艇是很难逃脱中国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搜索和打击的。即便“尼赫鲁”号航母每次出击,中国海军都会如同恶狼一样紧紧咬住这艘拥有印度海军最后海上决战能力的巨舰,但是这似乎并不代表着中国海军指挥官的短视,相反中国海军根本不畏惧印度常规动力潜艇的这种所谓的埋伏,拥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所要作的不仅是吃掉“尼赫鲁”号,更有信心将所有的伏击兵力也一扫而空。“我们参战的潜艇都是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这就好比让使用匕首的步兵去对抗装备着重甲长矛的骑兵。”负责印度海军潜艇部队指挥工作的尚卡尔少将,当然知道今天萨克胡亚中校来找自己的原因。连续多次的小规模接触战,已经令印度海军的这一战略彻底的破产,虽然“尼赫鲁”号航母到目前为止每次还能全身而退,但是新补充的舰载机兵力却被中国海军航空兵消耗的所剩无几了。而参战的潜艇部队情况则更为糟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艘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沙尔基”号和“山库尔”号被击沉了。德制209/1500级常规动力潜艇和前苏联F级潜艇一样是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潜艇。鱼雷最大的缺点就是射程近、速度慢,而且对潜艇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非常致命:那就是若使用热动力鱼雷,其航迹会非常明显,象一条条指示线,明白无误地直指潜艇的藏身之处。而受鱼雷性能的先天制约,潜艇部队若对一支敌方舰队发起攻击,必须先要向对方运动、靠近,以占领鱼雷发射阵位。虽然现代潜射鱼雷的射程已经达到50-70公里,但这个距离仍在舰载反潜直升机的搜索范围之内,这对攻击的潜艇来说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以常规动力潜艇对水面舰艇编队的鱼雷攻击为例。由于水面舰艇编队速度快,常规动力潜艇水下航速慢,且受蓄电池电量的限制,潜艇不可能、也不具备在敌编队后方借助敌声纳盲区进行追击式攻击的能力,潜艇必须力争迎头突击,占领小舷角射击阵位。为此,要求潜艇以大深度和大航速航行,才不容易失掉战机,否则将造成攻击困难。而频繁的机动会使潜艇的水声反射面加大,高速机动会使自身增大,潜艇的隐蔽性会因此受到削弱甚至丧失:突破后,潜艇要上浮到发射深度,升起潜望镜进行最后的观察,以便发起攻击。从以往的经验和战例来看,在与水面舰艇交战时,潜艇在此阶段发现的概率非常大,造成了许多艇毁人亡和攻击失败的例子。由于大、中型军舰生命力较强,击沉一艘驱逐舰以上的军舰通常需要命中2—4枚鱼雷,若是航空母舰这类目标,命中的雷数还要增加了。为了充分发挥鱼雷武器的威力,增多命中雷数,潜艇一般采取近距离多鱼雷齐射的方式,对那些高价值的目标,比如航母则必须达成彻底击毁敌舰的战术企图。俄制常规潜艇艇首发射管一次齐射最多可以发射6枚鱼雷。此时,若对方编队发起反击,潜艇基本处于无还手之力的悲惨境地—重新装填鱼雷是件颇耗费时间的麻烦事,潜艇为逃避对方攻击所进行的规避行动也会使潜艇无法处于有利的发射位置。其实,在现代作战条件下,面对反潜探测与反潜攻击能力强大的水面舰艇编队,以一艘常规潜艇凭区区几枚鱼雷单枪匹马地向对方启发攻击无疑是自寻死路。潜艇要想达成攻击敌方舰队的战术企图,必须以多艘潜艇组成“狼群”,并在己方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配合下进行多兵种的协同作战才有可能得手。潜艇在进行鱼雷攻击后,通常要进行战术规避以逃避敌方水面舰艇的反击,并且要进行水下重装鱼雷,为自己的反击和再次突袭作准备。此时,常规潜艇的处境是非常的糟糕的,航速慢、蓄电池电量有限,既跑不快也跑不远,反击手段基本丧失,从潜艇对水面舰艇发起的鱼雷攻击与撤离这两个阶段看,潜艇始终身处险境。作为潜艇兵,如果你的潜艇能跑得快摆脱敌人的追击是一回事,如果你眼看危险来临却跑不动则是另一回事。相信许多人都作过这样的噩梦:深厚的危险追击而来,你却跑不动,眼睁睁的看者距离越来越近,直至最后你被噩梦惊醒。身为潜艇兵萨克胡亚中校当然明白这样的恐怖,所以今天他将代表印度海军向尚卡尔少将“请出”印度海军最后的镇山之宝,虽然他们只是被租借而来的。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8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