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收度宇众降兵“哗”地全部伏于地上,道:“我等敬重俞老将军,愿听从将军安排。”俞平叫众人起身,吩咐手下人将众人安排好,不要为难,具体事等沙龙到时再进行处理。然后上马回城,将要到达城边,跑来一名哈其士兵,来俞平马前施礼道:“俞将军,大事不好了,洪将军在孚河岸边与人打起来了。”俞平一听吓一跳,心道莫非岸边还有南山军残部吗?想到这里,忙带领人马前往河边,快到河边,远远见洪亮与一大汉打在一起,此人与洪亮身高相仿,古铜色的肤色,手中一把渔叉与洪亮斗在一起。二人均未骑马,只见此人的渔叉向洪亮剌来,洪亮让过叉头,一把抓住了叉杆,反手一矛刺向那人,那人也学洪亮抓住了矛杆,二人同时使力,谁也不让,四只脚在地上不停转动,将脚下的地踩出了,数道沟来。忽然那人将双手一松,洪亮正在用力,突然被那人这一下,身体失去重心向后倒去,矛叉也被抛了出去,那人向前一跃,骑在洪亮身上,抡拳就打,洪亮双膝一拱那人后背,将那人掀翻再地,不等那人起身,一个饿虎扑食,跃在那人身上,那人用手一抓抓到洪亮脖子,一扭,腰上使尽,又将洪亮翻在身旁,身子一翻又将洪亮压到身下,就这样二人在岸边翻滚开来,俞平一见心中起急,洪亮是哈其军第一勇将,此人与洪亮打斗毫不逊色,二虎相斗,必有一伤,自己如何交待。忙跳下马道:“洪将军不要打了,那位英雄你也停手。”二人此时己经打的天昏地暗,哪里听俞平喊叫,只顾死斗。俞平喊了半天,见二人不理也急了,冲上去想将二人分开,他哪里是二人对手,刚上去就被推开,俞平将心一横,也加入战团,三人在岸边一会儿将一人推开一会儿将一人压在身下,打了半天,三人同时倒在地上大口吸气。洪亮停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又要冲向那人,那人也不势弱也要再斗,俞平忙夹于二人之间,大叫一声,“住手”,二人一愣,都看向俞平。俞平道:“二位,不要再打了,又什么对说明,再斗如何。”洪亮道:“俞兄,我们来此处征船,每只船加倍钱,本来与众人商议好了,他不知在何处来,不让大家交船给我们,兄弟们与他理论,他还将我们人打入水中,此人可恶之极。”那人一听,气愤愤道:“黑汉,你要征船就给你啊,船我们用来吃饭的。”俞平道:“这位兄弟,你莫急,为什么给船与我们,我们又不是抢。”那人对俞平上下打量一下,道:“看你也是一个管事的,我就告诉你,你们征船想攻打对岸的并城是吧,并城的守将叫侏巨,此人通晓水性,手下有三千水军,个个在水上能征惯战,你们根本打不过,此一去不要说是人就连我们的船也别想回来,那侏巨为人残暴,定会回来报复众乡亲,到那时这孚河北岸的百姓就要遭难,你说我能让百姓把船给你们吗?”“侏巨”俞平想了想,忽地伏于地上,给此人一礼。俞平这样,将这人倒吓了一跳,忙用手扶起俞平,道:“将军,为何如此大礼。”俞平道:“多谢英雄提醒,侏巨此人我知道,乃南山国水军第一将,如果不是你这一提醒,我军恐怕将会全军覆灭,我俞平这里再次谢过英雄了。”“俞平,你莫非是南山国俞老将军的儿子。”那人对俞平道。俞平点头道:“正是,英雄认识我父亲。”那人忙施礼道:“俞将军,小人给你赔礼了,刚才的事多有得罪,请不要见怪。”他这样一来,倒是将洪亮与俞平给弄傻了。洪亮性直,道:“你这人,为什么这样,有话能不能直说,让人着急。”那人一笑,道:“洪将军,刚才冒犯,你不要见怪,我叫度宇,长年在此处打渔,有一年前去南山国都城南山城找朋友,不想朋友搬家不在南山城住了,我本想回来,没想身染重病,倒在路边,无人问津,眼看就要死在路旁,多亏俞老将军路过,见我未死,将我送到医馆医治,后来调理数日才全愈,老将军又送我路费回乡,回来后本想安顿家中之事,回老将军处效力,正这时,噩号传来,老将军被奸臣所害,只将军一人跑出来,我想杀死奸臣,三次到都城,因把守严密不得下手,今天在这里见到将军,我愿同将军前去都城,杀奸臣为老将军报仇。”俞平听后道:“我以前听父亲说起过此事,你愿为我军效力是求知不得,沙将军、余军师定会重用于你,不过现在有一件重要事要做。”二人听了以后都愣了,洪亮道:“何事,如此着急。”俞平看看二人道:“就是我们三人现换衣服去。”二人听完相互看看,都笑了,原来三人在岸边打斗,衣服被扯成一条条的,再加上浑身的泥水,哪里是领兵的将军,简直就是三个乞丐。三人带领人马回弘城,俞平吩咐征船之事先暂停,度宇也让周边百姓先回家。回城后,俞平命人将此事报与沙龙得知。第二天,沙龙、余和、安仁众人来到弘城。众人来到议事厅,俞平将收度宇之事详细说了一遍,沙龙大喜,请度宇上座,亲自为度宇倒酒,度宇受宠若惊,忙给沙龙施礼。沙龙扶住道:“度兄,不要多礼,你我今后是兄弟,就是一家人。”度宇眼圈发红,道:“将军不闲弃我出身低微,如此厚待,我以何为报。”沙龙道:“度兄,我们哈其营就是为百姓做事,为天下能消除战乱,能为人民谋想就是最大回报。”俞平在旁道:“将军还有一事,度兄久居此地,对附近之事了解甚多,并城守将是侏巨,此人是南山国水军笫一将,我们取并城看来有所困难。”沙龙听后,道:“不知各位对此人了解多少。”